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华  刘建华  张璐 《征信》2016,(7):45-47
回顾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监管历史沿革,结合江苏无锡地区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发展情况,分析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借鉴信用评级监管国际经验,认为应加快监管立法,完善监管指标体系,健全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以确保担保机构信用评级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2.
朱悦蘅  叶兵 《西南金融》2011,(12):70-73
次贷危机中信用评级"失效"的教训,正在推动着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新一轮改革。如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预警功能是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在解析信用评级机构角色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实施法律监管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最后对完善我国信用评级行业法律监管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冀志芳  刘薇 《金融与市场》2010,(10):63-64,28
信用评级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它按照独立、公正的原则,采用科学、客观的评级方法并按合理、规范的评级程序对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作出分析评价。近年来,信用评级机构在帮助金融机构识别信用风险、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健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调查研究天津市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适合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天津市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丹 《征信》2016,(8):63-65
立足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放眼国际借鉴信用评级行业在规范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并以评级机构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为戒,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应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信用评级行业竞争和规制:美国的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信用评级行业高度集中,标普、穆迪是评级市场的统治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国家认可的统计评级机构(NRSROs)的指定以及基于监管目的广泛使用NRSROs概念导致评级行业的准入壁垒。声誉资本、网络效应以及评级透明也是影响信用评级行业竞争状况的因素。为了增进评级行业竞争,美国已经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监管,并正在酝酿新一轮的竞争规制措施和改革方案。美国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文  王腾飞 《征信》2016,(3):58-63
在回顾国际评级机构监管改革与演变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要措施与改革思路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提出为促进我国评级行业持续发展,应明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思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框架,建立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限制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针对信用评级业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和问题,欧美各国及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正确分析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充分借鉴国际信用评级行业改革经验,加快推进本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对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信用评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者,是整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更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针对信用评级业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和问题,欧美各国及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改革。正确分析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暴露出的种种弊端,研究国际信用评级行业改革经验,对正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信用评级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冉俊 《征信》2011,(3):35-38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析研究影响评级对象的诸多信用风险因素,对评级对象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揭示评级对象违约的风险等级,减少信息不对称。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作业和评级产品不仅影响投融资个体决策,而且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都具有广泛影响。借鉴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做法,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对规范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彭凤祥 《金融博览》2007,(11):22-23
信用评级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征信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这是监管部门首次针对信用评级行业颁发管理规定,被业界称为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具体地,中央银行如何在现实条件下实施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是实践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2011年初公布的调查报告认为:三个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起到推波助澜的破坏性作用。而近期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公司又先后下调了多个国家的评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各国开始呼吁并采取措施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监管。当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我国信用评级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SWOT矩阵模型和AHP理论,对国内信用评级行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进而找到推动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5.
任耘  吴福根 《征信》2011,(3):39-41
近年来,我国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同时存在种种问题.担保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凸显引入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必要性: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不善、普遍的不规范运作行为大大降低行业整体信用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亟需第三方信用评级的制约;担保机构缺乏代偿补偿机制需要第三方信用评级的补充和推动;对担保机构监管的缺失需要采取信用评级作为对其实施有效监...  相似文献   

16.
李丹 《征信》2017,35(5):61-63
黑龙江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市场主体少、业务范围窄、评级结果缺少公信力等因素制约了评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开拓业务范围,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推动评级产品应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促进信用评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即如何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进行认可。本文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的相关实践经验进行综述、比较、归纳后,结合我国内地信用评级市场的现实情况,提出从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标准等方面着手.构建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评级机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但目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尚未建立明确的上位法依据,对于利益冲突、信息披露等方面缺少相关规定.本文对美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框架进行研究,并与我国评级行业的监管框架及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监管制度、提高评级机构独立性、加强评级机构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敏 《银行家》2012,(5):60-62
信用评级行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行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三大评级机构的表现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评级行业的重新审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中国的评级行业也随之与全球市场接轨。本文分析了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评级行业发展的最新现状,试图找出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评级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建立适合我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曾宏  张晶 《西南金融》2007,(9):57-58
引导评级业健康发展,是当前加强征信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定位和设计中国评级业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站在战略高度去重新认识国内评级行业的发展,提出审慎对待外资评级机构的引入,结合实践分析当前培育民族民牌信用评级机构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以“规范和发展”为目标,提出当前我国大力扶持具有成长潜力的民族品牌信用评级机构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