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市场周刊》2004,(34):30-30
随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跨国公司全部进入中国,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厂商纷纷来华投资建厂或与国内零部件厂进行技术合作,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就面临着三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林华 《经贸世界》2004,(7):14-16
时下,汽车降价此起彼伏,它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的暴利时代行将终结。早已习惯享受暴利的中国整车企业,其降低产品价格的首要办法是压低零部件等采购成本。于是,汽车降价的大部分成本和压力最终被分摊到零部件企业头上。作为中国汽车产业大厦根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一方面受到来自国内上游整车厂商的打压;同时,一些跨国巨头也开始抢滩中国,分食汽车服务市场“馅饼”。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何去何从,已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吕萍 《大经贸》2006,(8):18
趋势:增长中的世界份额 美国商务部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汽车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将达到7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之间,许多汽车制造商的负责人都认为,零部件行业是来自中国的真正挑战。中国汽车制造业的繁荣景象孕育了一个超低价格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日本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来5年中,向世界主要汽车厂商提供汽车零配件的中国企业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2月27日,由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主办、国家信息中心承办、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课题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调查研究课题取得的相关成果进行了研究探讨。来自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环保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的政府官员.以及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大学研究机构、汽车行业协会以及媒体等相关单位近30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葛辉 《市场周刊》2009,(10):48-48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上,通用汽车集团副总裁表示,未来3年内,全球首席采购官们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低成本国家采购”,在全球采购趋势下,以中国为首的低成本国家将成为全球买家的采购中心,包括通用、克莱斯勒等国际汽车巨头也必将与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欧盟和美国分别提出中国对汽车零部件进口实行的措施,不符合中国在WTO相关协定下承担的义务。 欧美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措施的指控不完全相同,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关税超过了中国入世承诺的约束水平,违反了GATT第2条;中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征税是在完成整车组装之后征收的,因其在国内征收,而且只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违反了GATT第3条第2款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对进口零部件规定了在整车中所占的比重,对国产同类产品无此要求,违反了GATT第3条第4款国民待遇的原则;此外,中国的措施还违反了TRIMS协定第2条和反补贴措施协定第3条。  相似文献   

7.
陈北 《市场周刊》2004,(14):32-32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4月3日在长春“扩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研讨会”上表示,我国企业应抓住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采取措施充分延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形成一个世界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力争成为世界汽车及零部件重要供应基地。国家有关部门将积极推动汽车行业的联合重组,提高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集中度;通过资产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主要汽车厂商从印度采购的汽车零部件迅速增长。许多汽车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了研发中心。目前印度已形成了近3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业务。  相似文献   

9.
李璐 《进出口经理人》2007,(11):I0022-I0023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一大汽车潜在市场,中国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据法国车辆设备工业联合会会长介绍,随着整车生产商在中国扩大产能,他们希望采购中国当地的零部件。福特等欧美大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面临  相似文献   

10.
李春波 《新财富》2007,(9):32-33
产业链的全球配置是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根本性格局变化,“到中国去”已经成为国际趋势,中国由此有望获取更多的汽车价值链环节。产业转移将显著提高中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球性经济危机正迅速蔓延,被视为"救命稻草"的新兴的中国市场也未能幸免.随着产业链的急剧变化和困难的持久延续,经营良好的零部件厂商和经营困难的零部件厂商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美国厂商如此,中国厂商亦如此.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在社会上的需求越来越大,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也快速增长。随着整车需求的不断扩大,其相应的零部件的市场也不断扩大。但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质量、价格低的汽车整车在市场竞争上将会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为满足汽车厂商不断变化的需求以及不同的消费群体,同样也为了扩大零部件的市场份额,采用何种设计、运用何种营销方案,以此来保证零部件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渔 《市场周刊》2004,(37):31-32
中国入世之后,无论产品进口还是来中国开厂,外资的进入门槛都大大降低了,这对汽车零部件也是一样的,“前不久,宝马邀请它的十多个一级供应商来参观它在中国的工厂,极力劝说它们进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个消息时,显得喜忧参半一级供应商体系如果迅速云集中国,原本就散而小的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将难以争得市场高端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政策法规     
《机电产品市场》2006,(10):22-23
以标准促发展;海关总署就推迟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发布公告;商务部出台商品售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提出衡量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大指标;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政策标准等已有完整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市场》1997,(11):15-15
与上海、北京刚刚举办的国际汽车展相比9月初在大连结束的大连国际汽车暨零部件展会最突出的特点是:中国代理商出了大钱在展会上推销国外厂商的产品。这次展会除了几家韩国厂商和一汽,东风等几个国内大厂外.参展的几平全是国外产品的中国代理商。在大连新近落成的豪华气派的大连市展览中心举办的大连市第二届国际汽车零部件展,昂贵的展会费用与上海、北京国际车展费用相当.而参展的代理商依然踊跃,说明中国正在崛起一批颇有经济实力的国外厂家代理商,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外产品代理商集会。  相似文献   

16.
第八届北京国际车展结束了,为了参加此次展览,汽车厂商可谓不惜血本。目的是加深本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以吸引更多的潜在用户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加之媒体大肆渲染,汽车行业一片繁荣热闹景象。然而,在车展前夕召开的首届中国零部件企业家年会上,一汽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田雨时先生的一席发言,拨开了汽车行业浮躁的泡沫,揭示了汽车行业的深层次问题,发人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全球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RCEP的生效实施将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产出和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汽车及零部件的贸易现状及竞争与互补关系,运用动态递归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RCEP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出和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贸易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在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且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RCEP的关税减免将使中国汽车的产出与进出口额显著增加,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提升互联互通、投资和劳动力等因素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RCEP的降税安排,提升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扩大汽车零部件产品及电动车的出口,并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乘用车,整体市场的占有率、销量排名、出口数量、新车推出数量、自主研发成果等方面均有优异表现,并逐渐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市场也从国内逐渐延伸至海外。在国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大背景下,海外市场业绩已成为国内各大汽车厂商新的增长点。2006年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103,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车市动态     
20万大奖网上调查中国汽车满意度;跃进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宝马零部件配送中心(中国北区)北京开业;镇江精功汽车阔步超出国门。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8日至10日,由英国汽车及零部件厂商协会和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了英国汽车行业设计工程研讨会。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对车型变化速度的需求以及对汽车生产商缩短新车型研发时间的要求给汽车生产厂家以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专业人员的设计工程服务和专业性设计公司已成为每个新车型计划和主要供应商项目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