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中国转型期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债政策取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连续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尽管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但其重要性已有所下降。相反,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迫切要求我们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政策做出调整。我国国债政策的基本取向是:国债政策目标应从片面强调确保年度经济增长转移到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债政策的着力点应转移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上来;严格控制国债发行规模,调整国债资金使用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 2002年是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五年。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通货紧缩的问题,我国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增加公共领域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扩大消费、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解决国内主要经济矛盾。随着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化的趋势,社会各界对财政政策的走向愈加关注,主要是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宏观经济的适应性如何?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还有没有空间?随着后积极财政政策时期的到来,宏观经济将会对“淡出”产生什么反映?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阐明观点。如何评价宏观经济对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适应性国内有学者指出,1998年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必然地、本质地要发生作用。财政要为政治服务,在当前条件下,就要为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服务。要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特点,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积极财政政策要随时间和特点的变化而调整充实,要在继续发行和用好国债的基础上,做到六个方面的统一,但是,我国长期仍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拉动消费需求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实行了以国债投资为主体的积极财政政策,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该项政策,使其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加大国债政策力度。加大国债政策力度不仅仅是扩张国债规模问题,更主要的是调整国债结构问题。一是调整国债持有人结构,即允许中央银行认购并持有国债。政府向中央银行发行国债,不是采取直接向央行透支和借款的方式,而在公开市场上间接为央行发行国债。如果财政部能专门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一定量的国债,一方面让中央银行在国债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货币政策实施获得更多的市场化手段和更有效的传导机制,另一方面为政府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二是调整举债主体结构,即在中央的控制下允许地方政府发行适量债券,由地方政府自主安排,重点用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换代。这样既可以减轻中央实施调控的压力,也可增强地方政府的责任,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2003年,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上将承继2002年发展态势。从国内情况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国家继续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拓展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近期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调整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和结构。为了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根据形势和任务变化进行调整和完善,将由前一阶段侧重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更多地转向将积极财政政策与贯彻“五个统筹”、建立正常的政府投资机制和完善税制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一、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调减长期建设国债规模,推进长期建设国债与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并轨,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  相似文献   

9.
调整完善长期建设国债政策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想就下一个阶段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代表事项——长期建设国债的政策调整和相关的财政体制改革深化,谈一些探讨性认识。 首先谈一下对总体宏观背景的看法。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的第二季度启动,到现在已经运行了五年多,在考虑到政策必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徐春祥 《经济师》2003,(5):64-64,66
1 998年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政府果断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增加发行国债 ,积极拉动内需。 1 998-2 0 0 1年四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 51 0 0亿元。这对于遏制通货紧缩趋势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几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政策进一步实施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政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央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摆脱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效率和效果来看,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还取决于金融机构,公众的市场化行为,这就要求宏观环境能得到改善,货币政策能相机抉择。  相似文献   

13.
There has been a major shift within macroeconomic polic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or so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given to monetary policy and to fiscal policy in both policy and theoretical terms. The former has gained considerably in importance, with the latter being rarely mentioned. Furthermore, the nature of monetary policy has shifted away from any attempt to control some monetary aggregate (prevalent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and instead monetary policy has focused on the setting of interest rates as the key policy instrument. There has also been a general shift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inflation targets and the use of monetary policy to target inflation.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hift in the nature of monetary policy. This enables us to ques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o explore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We examine these question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ew consensus" in monetary economics and suggest that it is rather limited in its analysis. When the analysis is broadened out to embrace empirical issues and evidence the clear conclusion emerges that monetary policy is relatively impotent.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is also considered, and we argue that fiscal policy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remains a powerful tool for macroeconomic policy. This is particularly an apt conclusion under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Motivated by the observation that many countries with an active industrial policy also have a lax competition polic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restricting firm numbers may be a means of rendering industrial policy more effective. A simple model is set up in which a subsidy is desirable to correct a general externality but may induce over-entry. Restricting the number of firms then renders the subsidy policy more effective in correcting the externality problem.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政策学角度对生态退耕政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目标利益关系分析,并分析了生态退耕政策对于协调利益冲突的作用以及尚存在的政策学理论缺陷,对于生态退耕政策本身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Domestic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settings can influence the strength of the Australia dollar in a number of different ways.  相似文献   

17.
郝智慧 《现代财经》2001,21(12):22-24
本文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股利政策模型,最后对我国选择有效股利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昕 《现代财经》2002,22(9):24-26
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密切配合,是确保经济健康运行发展的保证。本文就二者的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我国特定的微观基础 ,并根据转轨经济体制变迁和社会群体分化的一般规律 ,从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容的微观基础、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增加有效供给和改革财税体制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财政货币政策效应的途径或措施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及理论基础进行了描述,并以此为基础对自主创新需要政策支持的经济学动因及政策边界进行了分析,认为创新产品的外部性及不确定性是自主创新政策产生的根源,政策的作用就在于矫正市场创新成本和收益的扭曲现象,以使创新者形成合理预期,激发自主创新行为,但自主创新政策也可能因存在效率损失及受其它政策目标制约等原因而导致"失灵"现象,自主创新政策的有效范围应该是在"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之间,"市场失灵"和"政策失灵"是其可能性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