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经营业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我国192家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其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无显著相关性,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非公有制控制的公司高管薪酬高于公有制控制的公司,而股权激励比例偏低,高技术行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建议提高高管薪酬水平,完善薪酬结构,积极加大股权激励力度,逐步降低国有持股比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5至200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36450条高管薪酬数据,检验了高管薪酬锦标赛在中国企业中的存在性和激励性.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中的高管薪酬锦标赛机制是存在的,但其存在形态和激励效果与西方企业明显不同.从存在形态看,中国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受控股股东性质这样的外生性因素影响较大;从激励效果看,中国公司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负相关,这种负向关系在有非内部晋升机制的企业中更明显,在有纯内部晋升机制的企业中则不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如果期望高管薪酬产生较好的激励作用,必须建立能将真正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管理者从企业内甄选出来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林雨杰 《魅力中国》2011,(14):361-361,345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决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行业特征、公司绩效、企业规模以及股权集中度、股权构成都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高低产生影响。而金融保险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特殊行业,其高管薪酬尤其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将利用我国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用两期面板数据分析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股权集中度及股权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市公司薪酬制度改革,高级管理层的薪酬从单一的货币形式渐渐转变为多样化薪酬形式。此时,高管权力、股权激励强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通过研究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以及经营绩效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代理机制,缓解高管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导上市公司发挥公司治理机制在股权激励计划制定中的监督作用,限制高管人员滥用权力,以期能够为上市公司带来良好的经营管理氛围。  相似文献   

5.
刘哲  葛玉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93-96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以及各公司公布年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并以“真空高管薪酬”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完善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以提高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出版行业不仅要面对激烈竞争的国内市场,还要面对国际出版行业巨头带来的挑战和竞争。从全球范围内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来看,信息处理、网络发展、电子产业的革新,无疑是给出版行业带来新机遇。而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出版、电子书、网络博客、数字印刷的出版新形势对传统出版行业的编校模式,传播手段,阅读方式产生了极大挑战。企业要具有竞争力,就需企业的高管人员对经营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也与高管人员的经营方式紧密联系。高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薪酬制度是影响高管的重要因素之一。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对规范企业薪酬制度,以及激励高管人员,提高高管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文章具体分析了出版行业上市公司,及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其高管薪酬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作出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居民人均收入的25倍,金融业高管平均薪酬最高年关将至,又到了盘点一年收获的时候。12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2013)》(下称"高管薪酬报告")显示,2008年,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为52.83万元,是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万元)的33倍;2012年,上市公司高管平均薪酬为63.61万元,  相似文献   

8.
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行业竞争度对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的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薪酬业绩敏感性呈现倒U形关系。当股权集中度达到较高水平,即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后,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大股东监督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替代作用更强。在外部治理方面,行业竞争度与薪酬业绩敏感性显著正相关,表明高竞争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薪酬契约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企业年报披露制度的日益完善,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正在不断系统化过程中,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阐明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合理性衡量标准。在分析高管薪酬排行及不同行业的高薪分布数据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主要问题,包括行业发展不平衡、薪酬激励模式短期化以及薪酬委员会地位弱化等。最后探讨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体系的途径,包括遏制道德风险、建立完善薪酬委员会及薪酬管制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决定因素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依据高管薪酬决定因素建立起来的高管薪酬体系可以更好的激励高级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委托代理问题,规范公司治理,使高管的经营行为朝着有利于股东利益的方向努力。文章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方面详细总结归纳有关高管薪酬的权威理论,并结合我国高管薪酬体制发展的历史,力求找出影响高管薪酬的决定因素并建立一个统一的高管薪酬决定因素理论模型,以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将我国转型时期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治理相结合,以2007—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经营环境对高管薪酬之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营环境越好,高管薪酬越高;企业经营环境对于高管薪酬之于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回归结果表明,经营环境对民营企业高管薪酬之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抑制作用比国有企业更强;另外,经营环境对保护性行业高管薪酬之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明显小于竞争性行业。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不仅为宏观经营环境对微观企业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企业薪酬契约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员工薪酬适度性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文章借鉴“拉克尔法则”,以行业属性为视角,选取沪深A股同类行业属性上市公司2008-2012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计算“拉克尔阀值”,判别员工薪酬适度性。研究发现,针对销售收入异常波动与垄断性的上市公司,“拉克尔法则”无法判别员工薪酬适度性,但竞争性行业上市公司则能判别员工薪酬适度性;同时,“拉克尔法则”能解释行业属性相同而地域不同的上市公司员工薪酬差异。  相似文献   

13.
焦霖 《特区经济》2009,(4):273-274
照明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激烈。国内企业如何应对竞争,除在产品上下功夫外,对营销策略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德肯公司较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其研究,提出其外来发展运用的营销策略组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高管跳槽现象的视角,对经理人市场如何影响高管薪酬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公司在发生高管跳槽之后会显著提高现任高管的薪酬,尤其是基于股权的薪酬。现任高管的薪酬提升幅度与其在经理人市场上的流动性有关,也与跳槽高管的特征(对原公司的重要性、新工作的吸引力)有关。同时,通过引入倾向得分匹配( PSM)模型,发现发生高管跳槽的公司在事前有显著的薪酬劣势,而事后的加薪使这些公司显著的薪酬劣势消失。另外,加薪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现任高管的跳槽。研究结果说明,经理人市场中的高管跳槽行为是公司薪酬政策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 the 49 Standard & Poor's (S&P) 500 firms that voluntarily disclosed in their 1993 proxy statement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parison group used by each board's compensation committee to set executive compensation policies. We hypothesize that the net benefits of this disclosure are largest when (1)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stakeholder concern about compensation, (2) compensation policies are defensible, and (3)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strong. Consistent with our stakeholder concern prediction, disclosing firms have higher compensation levels and are more apt to have received prior shareholder proposals about executive compensation. Contrary to this prediction, we find a nega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financial press coverage of compensation policie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isclosure. Additionally, the disclosure decision is unrelated to the defensibility of compensation policies and the firm's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file. Industry-adjusted firm performance,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CEO tenure, institutional holdings, and compensation committee independence variables are insignificant. We also compare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compensation practices of compensation peers to two yardsticks — performance and pay practices at the sample fir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P industry index firms. The compensation levels of compensation peers exceed those of the firms in the corresponding S&P industry indexes. Because (1) compensation levels and performance sensitivities at sample firms are more similar to those at compensation peers than to those at S&P industry index firms, and (2) the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higher performance sensitivities of disclosing firms justify high pay, thi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compensation peers of disclosing firms are an appropriate comparison group.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从产业竞争实力、产业竞争潜力、产业竞争能力和环境四方面构建服务业竞争力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河北省服务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用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融合发展既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立足于产业融合大背景,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集群快速发展,形成了激烈的区域竞争,但却在关联性、延展度、根植性等方面普遍存在缺陷。培育集群竞争优势,能够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各地通用航空制造业在同质化竞争中崛起。因此,应在区位选择、企业培育、网络构建、制度文化、政府定位等方面增强产业集群综合效应,形成差异化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康宝 《科学决策》2015,(2):65-94
电视娱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已经为世界上所有国家认同。现阶段,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的发展尚不完善,产业的各个环节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从管理学的"竞争战略理论"角度,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我国娱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并与韩国的电视娱乐产业进行对比,得出了一套合理提升我国电视娱乐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艳平 《特区经济》2008,(4):215-216
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旅游业由资源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而旅游产业集群被认为是提升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的组织模式。本文在波特产业集群理论和竞争战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条件,并对如何促进西安旅游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