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卖豆腐     
正60年代末,家里人口多,劳力少,日子比较艰难。无奈之下,母亲盘算起了做豆腐的生意。她算了三笔账:一是如果每天用10斤左右干黄豆,能做20-30斤豆腐。每斤豆腐卖4毛钱,刨去豆子本钱,一般能赚5块钱,一家人的穿衣和花销就有着落了。二是豆腐渣可以掺和野菜做成干粮,能解决一家人温饱,不致饿死人。三是豆腐渣、泔水掺合草面,一年能养两头猪,卖给供销社,能卖200多块钱,日子就更富裕了。  相似文献   

2.
大豆原产我国黄河流域,早在先秦西汉即已有大豆的简单加工和食用方法。西汉将大豆加工成醋、酱、豆豉等调味品,魏晋又在调色、调味、去膻、起鲜等工艺上更进一步,迄隋唐以后,利用大豆的油分,充分发展豆腐的生产;明清又利用大豆榨油,使豆制品的种类更加繁多,技艺更趋精细,成熟。  相似文献   

3.
多吃豆制品     
我国人民食用大豆历史悠久,大豆又叫元豆,黄豆,吃法多种多样,豆制品的种类就更多了,诸如豆腐、豆浆、豆汁、豆干、豆乳、豆酱,腐竹、豆豉,豆菜等等。还有用作调料的酱油、味精等也都离不开大豆作原料。  相似文献   

4.
大豆的用途极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单是在工业上的用途就有四百种以上。豆油、酱油、酱、豆芽、豆乳、豆腐、霉豆腐、烘炒豆、罐头、咖啡代用品、豆粉、干酪质、豆乳粉、豆腐干、油皮等,都是利用大豆制成的,是具有丰富营养的食品。豆油的用途,除食用、油灯用外,还可以提制精制油,制造肥皂、甘油、蜡烛、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五香豆腐干是由豆腐干加工制成的一种色美、味香、风味独特而备受人们喜爱的豆腐食品 ,其制作工艺简单易学 ,不失为农闲时致富的一条好途径。现将其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大豆、八角、花椒、小茴香、陈皮、桂皮、五香粉、食盐、酱色、水。二、磨浆用大豆50公斤 ,全大料(八角、花椒、小茴香、陈皮、桂皮等)0 5公斤 ,把这些配料和浸泡好的黄豆一起上磨 ,加水磨成豆浆 ,煮熟。三、点浆做豆腐干时常用卤水(如氯化镁、氯化钠等)点浆 ,卤水浓度为波美25度 ,0 5公斤卤水对2公斤清水 ,然后装进卤壶里 ,点浆时一手把住壶 ,一手把住…  相似文献   

6.
绥缤农场位于全国最重要的大豆产区黑龙江省,但如今大豆在这里却似乎成了当地人的记忆。 农场一名生产队队长周遇春说:"我们这里现在只有水稻,种大豆不赚钱,七八年前农民就陆续将旱地改水田了,这两年大豆更少见,只有零星点点。"  相似文献   

7.
<正>来小镇调研不多日子我就注意到,和招待所联成一体的居民住宅楼下,那个每天一早来卖豆腐的女性很特别。和走街串巷的那些男豆腐匠比,她一不扯嗓子连着口喊"豆腐豆腐",二不弄个铃铛晃。她只是把两盘白净的豆腐往三轮车上一放,等着顾客来捡。每天早晨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往楼下看,如果看到她刚好把三轮车支在那,正把摞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豆渣香     
在大街上行走,看到有人在卖豆渣.豆渣,白白净净.用塑料袋盛着,一包一包的,扎得极精致.禁不住莞尔一笑,想起儿时吃豆渣的事情. 豆渣,又名豆腐渣,做豆腐时,豆浆筛出,剩下的,就叫豆腐渣.豆渣,因其是做豆腐的剩余物,豆子的精华部分,都已变为豆腐,又加上极"散",所以,并不好吃.但在那生活困难的日子里,豆渣,还不能不吃,而且还得变着花样吃,还吃得喷喷香香. 旧时乡村,每到年底,无论穷富,是家家户户必得做些豆腐的.豆腐,用作过年飨客;豆渣,则是自家吃.新鲜的豆渣,一般是炒食,或者蒸食.  相似文献   

9.
“泡上豆子刷净锅.牵过了毛驴套上磨.成捆的干柴架起了火呀,呼喀呼喀来把豆腐做。”晨光墓微,地处辽西的彰武县东六家于镇红星村的王宝林,已把刚做好的豆腐放到了自行车后架上,唱着自编的歌小快乐的豆腐匠》上路了。十里八村的乡亲都知道,33岁的王宝林以前可不是这样。王宝林曾是村里有名的潦倒汉,是镇上办的农民赛歌会救了他。打小就喜欢吹拉弹唱的王宝林,中学毕业后总觉得在庄稼地使不上劲。199O年,在乡亲们的鼓励下,王宝林参加了镇上的第五届农民赛歌会,没想到竟得了一个三等奖。通过赛歌,王宝林看到了生活的奔头,自己办…  相似文献   

10.
杨坚 《中国农史》1999,18(2):74-81
把大豆加工成豆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本文对豆腐(及其制品)的起源、传统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以期对我国古代农产品深加工的状况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豆腐可以说是素食中的主角了,有些人喜欢吃传统板豆腐,有些人则偏好盒装豆腐的滑嫩。无论偏好哪一种,都要注意豆腐的选购和保鲜问题。豆腐本身的颜色是略带点微黄色,如果色泽过于死白,有可能添加漂白剂,则不宜选购。此外,豆腐是高蛋白质的食品,很容易腐败,尤其是自由市场卖的板  相似文献   

12.
绿色高产豆腐是用大豆与新鲜多汁、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混合制作而成的一种新型豆腐。应用豆腐制作新工艺,1公斤大豆加入0.5公斤蔬菜可生产出4~5公斤高产高营养豆腐,产品色泽鲜绿且质细软嫩,经济效益较高,大有开发价值。1选料去杂选用不霉烂、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作原料,将营养含量高的芹菜、菠菜、香菜、生菜等无公害蔬菜,经过筛选、风扬,并洗干净。2混合磨浆按10公斤大豆加水30公斤的比例,浸泡5~8小时。将蔬菜适当切碎,再将泡软后的大豆与蔬菜混合磨浆。3杀沫过滤先将25克食用油加在5公斤50℃的温水中拌匀,再倒入豆浆中…  相似文献   

13.
中农 《农家之友》2004,(8):53-53
一、加工夹层豆腐的方法:将豆腐先发泡成海绵状,然后,在两块豆腐中间放入馅心并合拢而成;或先在两块豆腐中间放入馅心且合拢后,进行发泡。二、加工夹心豆腐的方法:把即将成型(约七、八成)的豆腐倒入模具内,将馅心放入模具的豆腐中央重压成型,然后进行发泡。制作夹心豆腐的模具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圆球体、椭圆球体),相应成型的夹心豆腐可以是豆腐团或豆腐丸。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滞销问题一直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农产品滞销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找到推动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有效路径,对切身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供给侧改革视角出发,系统分析了导致永和红枣滞销的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就如何解决永和红枣卖难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卖粮难已成为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矛盾,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五条途径。   一、深加工   以大豆为例,自联产承包以来,混种混收,进入市场的大豆难合市场胃口。国家大豆工程技术中心最近进行的调查表明,世界大豆产品已达 1 2万种,我国目前只有初级加工领域的几百个品种,加工规模小、档次低、难以对生产形成有效的拉动。专家指出:大豆深加工是潜力无限的“朝阳企业”,开发大豆这条产业链既能促使大豆消费、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也能启动内需,促进农民增收,企业获利。我国汉代发明的豆腐,开创了大豆加工…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省邹平县南部山区西董街道的孙家峪村及周边村里,传承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酸浆豆腐制作技艺,该村38岁的青年孙怀兵2005年把这项技艺带到了北京。酸浆豆腐是用豆腐浆水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酸浆点成的豆腐,制作工艺不需要添加卤水等,具有滑嫩适口、豆香浓郁等特点,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着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追求,凭借在山东老家学到的酸浆豆腐技艺,孙怀兵在北京开设了酸浆豆腐宴餐馆,并在一些大型超市设立酸浆豆腐  相似文献   

17.
<正>美丽印记企业家的成功代表了财富、地位和荣誉。但在鄂晓泉这里更多的是责任。一个行业,几次创业,痴心不改。如今,苦尽"福来"。演绎这段故事的就是鄂晓泉!2000年,鄂晓泉放弃了以前的粮食贸易生意尝试第一次创业。豆腐,是他给自己选择的创业产品。此时的他,还没有意识到,豆制品将成为了他一生的生意。然而,没有经验,市场缺乏,单一的产品不可幸免地遭遇了失败。在谈到那段历史,鄂晓泉尴尬地笑了笑说"别人做豆腐,一板卖10块钱,还有利润,而自己10块钱做不下来,能不赔吗!"痛定思痛,改造锅炉,规范管理,从那时起,鄂晓  相似文献   

18.
正火热的夏季,甘肃、山西等地出现的局部蔬菜滞销卖难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当地的农民发现,"别处种我们这种菜的人突然多了"。这意味着在岁末年初玉米等粮食作物筹备大幅度调减的同时,很多不知道种点啥的粮农加入了菜农、果农的行列,然后,在扎堆上市的时节,造成新的阶段性过剩,面对"新卖难"。  相似文献   

19.
开店营业没有顾客上门会让人很头痛,顾客遛了一圈就走更让人痛不欲生。没有顾客上门也许是宣传不到位。也许是商品不够吸引人。如果很好地宣传还是卖不动,估计就是销售的原因。好的产品+良好的服务态度有时候并不等于有好的生意,好产品+良好的服务+一定的销售技巧,才是销售的硬道理.以下几招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起赚钱,不少农民会联想到搞珍稀种养、等钱办厂或外出打工等等,却很少留意那些不显眼、成本小、稳赚钱的小生意。别人卖果他卖箱每年夏天,水果大量上市,无论滞销畅销总离不开存放水果的箱子。广东省合浦县星岛湖乡一位果农发现了这个商机,将自己的龙眼园转包出去,做起水果包装箱的生意。每年夏天荔枝、龙眼外销时,他把自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