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经济研究》2005,40(6):4-15
使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调查数据,本文对中国居民财产分布的不均等情况进行了描述,对这一不均等状况进行了分析。本文发现,中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差距出现了快速而且明显扩大的趋势,这一扩大的趋势主要来自于城乡之间差距的急剧拉大。其中,城镇公有住房的私有化过程既造成了此间城镇财产差距的缩小,同时又扩大了城乡之间乃至全国财产的收入差距;而随着土地收益的下降,土地价值在农村居民财产总值中相对份额降低,造成其原本具有的缩小全国财产差距的作用减弱。另外,本文还认为,居民的金融资产对总财产分布不平等的推动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本文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对 1 995年的中国城镇住户的财产分配状况进行了经验分析 ,包括对财产分配的差距进行了测量 ,影响财产分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估计 ,并将中国城镇住户的财产分配进行了国际比较。与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中国城镇居民之间财产分配的差距并不大。但是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差距超过了收入分配差距 ,而且从长期趋势上可能会出现加速扩大的势头。中国城镇居民之间财产分配的不均等并非全是经济市场化过程的结果。一些不均等的原因来自于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分配模式。本文还发现 ,在户主一生中财产积累出现了两个高峰值。这是与正统的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的。本文还表明了财产分配和收入分配之间的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既增加迅速,又差距明显。财产分布的差异必然衍生出财产性收入的差距,然而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策失灵和缺陷造成了收入逆向再分配,放大了财产的马太效应。因此,必须完善政策,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从而实现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4.
股市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已经在世界金融理论界及业界引起重视,本文主要对股市发展和自由化改革两者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国的股市规模扩大,受到门槛效应影响,其收入的分配状况也会趋于恶化,而流动性提升则会改善国人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态;国家股市发展对不同的收入阶层也会产生不同影响;自由化改革后,股市流动性提升会进一步改善国内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同时在股市自由化后,股市规模扩大及股市流动性提升都会改善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吴鹏  常远  陈广汉 《财经研究》2018,(7):126-141
文章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分析技术原创及技术引进再创新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以全面探究技术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技术原创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即技术原创促使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以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能有效地发挥技术原创的收入分配效应;长期内,技术引进不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即技术引进的收入分配效应相当有限,且不显著;而技术引进再创新会恶化收入分配状况,即技术引进再创新使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资本逆转与逆向溢出较为严重,这会抑制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造成技术引进再创新对收入分配的效应失效.文章为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技术创新的收入分配效应分析提供了参考,也为技术原创还是引进再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巨大冲击。由于出口的急剧下降,导致国内生产增长率出现大幅度下降。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一揽子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的措施。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及其一系列刺激计划必然会对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形成巨大影响。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研究了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并预测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次,梳理了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最后,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收入差距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收入差距小的国家,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福利水平高,社会都较稳定;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如果实施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和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社会也可能不出现大的动荡;收入差距巨大的国家,如果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也滞后,就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者会发生社会动荡和政治频繁更迭。本文分别研究了国外收入差距状况不同类型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并对这些国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而为我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与实践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春凤 《经济论坛》2005,(22):37-39
市场机制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前提是人们初始占有要素的状况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世界中,这是不可能的。市场机制承认人们的所有差别,包括遗传素质、选择运气、社会地位、劳动能力、财产数量等。效率的发挥建立在承认差别或者说不平等的基础上,有差别才有运动,才有发展,才有进步。市场会把所有这些差别转化为收入的差别。而且,收入差别一旦产生,市场就会使它逐步放大,且不存在抑制它的力量。因为,如同生理素质可以遗传一样,财产造成的收入差别也可以世代相传。首先,财产可以继承;其次,富人可以花钱培养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谋取高薪职业;最后,  相似文献   

9.
宏观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分配,它决定着三者间的相对利益格局。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份额决定居民消费的上限,而政府支出中形成的投资比例偏高,因此,居民份额偏低政府份额偏高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必然会使我国产生高投资、低消费的状况。这种状况已经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要调整我国投资消费关系,必须要改善我国宏观收入的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0.
魏杰  王韧 《经济问题》2007,(10):3-6
是否应当调整法人财产收益以缩小我国持续拉大的居民收入差距,这在理论界存在着一定争议.从法人财产的基本内涵入手,通过剖析法人财产制在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实际作用,对优化我国收入分配体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供了一个总体的思路.我们认为,法人财产源自于生产的社会化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运作规律,并具有相当的效率优势,与收入分配公平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冲突,因此,调整法人财产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不仅不具备理论合理性,也缺乏现实可行性.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正确路径是:完善法人财产制,强化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优化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白暴力  丛丽 《经济经纬》2007,(2):1-4,23
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古典产权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受古典产权制度的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所具有的两个特点决定了工资的市场定价必然将工资定位在低点,它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口长期的低收入,从而产生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总消费需求不足.因此,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才能够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总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某些税收政策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对形成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来源和财产,往往采取轻税政策,广大低收入者由于在收入、财产等方面的匮乏使其无法享受到税收优惠的好处。中国应改变目前的税收政策取向,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征税力度,发挥税收政策调节功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13.
Hui Wang 《Applied economics》2019,51(20):2172-2194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roperty tax reform in China in a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that recogni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d among housing markets in different provinces and macro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real data in 2010, we present the benchmark equilibrium for reference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rates. Then, we examine different property and income tax policies and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ir production, consumption,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We fi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perty tax would decrease the house production at the expense of welfare in taxed area. The expansion of the taxed regions may increase the total social welfare and national income. Even though property tax policy may not be able to chang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 increasing income tax rate could narrow the income disparity. Finall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onclusions when sensitivity analysis on optimal condition of equilibrium computation is performed under varied property tax policy.  相似文献   

14.
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造条件让广大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是目前国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既要看到财产性收入对提高居民收入的积极作用,也需防范其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既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创造条件“的职能,也要认识到,财产性收入是一把双刃剑,只有采取相应政策加以适当调节,才能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实现较为平均的财产性收入共享。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油气资源矿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包括一级所有一级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矿权收益分配制度,和国际油气资源矿权制度相比较,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存在单一产权引发投资经营权高度集中、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存在冲突、矿业权市场不健全、有偿使用制度不健全、忽视了油气资源地的利益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文章认为,通过创新油气资源初始矿权配置制度、健全矿业权市场、规范石油税费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能够完善我国的油气资源矿权制度,使之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utilizes a joint distribution model of labor and nonlabor income that allows u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change in the U.S. on the marginal distributions of these two income components over time. The beta distribution of the second kind is the hypothetical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used in this study to approximate the observed income graduation. This distribution is sum stable which allows us to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 marginal distributions in a consistent manner, a property most hypothesized functional form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do not possess. We are in effect using a hyperparameter model to do our estimation. We examined the impact of changes over time i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population on the marginal distributions of labor and nonlabor income. We disaggregated the variables by sex and age cohorts and found that changes in the age distribution and in the labor supply behavior of women in particular ha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rginal income distributions over time. We also found that the results vary when we examined overall changes in th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vis a vis changes in women's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separately. The findings are consistent for both incom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raises three questions. Firstly, is it warranted that a significant part of primary (property) income is not shown in the national accounts as being distributed to the owners of the assets to which it accrues but ends up as capital gains in the revaluation account? Secondly, why has the SNA chosen not to record reinvested earnings of corporations as flows of property income with the excep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hirdly why the asymmetrical recording of stock investments constituting more than 10 percent of equity capital depending on whether domestic or foreign transactions are concerned? Reinvested earnings on domestic equity investment above 10 percent of a corporation are not recorded as property income in the system. The paper looks at these three qu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tical uses of national accounts. The consequences for the analysi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both between nations and within nations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8.
从党的十七大到十八大,中央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注愈加强烈。数据显示,近十年,河南省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迅速,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且收入渠道较为集中,城乡二元特征显著,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区域之间的财产性收入差距也长期存在。为进一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既要努力扩大居民财产规模,又要优化投资理财环境,还要提升居民理财水平,同时努力缩小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关注不同收入结构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从行为经济学视角解释了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和非工资性收入占比同时提高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高于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而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间的边际消费倾向无统计差异。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更多用于居住等生活必需支出,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用于提高众多子类消费。此外,以上结果在城乡间和地区间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