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圈子”是什么?它是中国人生活的文化,它代表了你的社会地位, 它令你的人脉不断延伸,它可以为你带来滚滚财富。作为商人, “圈子”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圈子”有时会像一个城堡,对外人他不一定开放。外界渴望知道“圈子”里面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圈子”,每个“圈子”因主体的不同,其背后的“文化”也不尽相同。 MBA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半商半文”。在这个“圈子”里,既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商业机会,也会被一种纯纯的师友之情所浸染。是镀金,还是积累人脉?是开拓发展,抑或更上一层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已。  相似文献   

3.
闫石 《成功之路》2012,(7):23-23
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我们一生之中基本上是生活在三个“圈子”当中,第一个是家庭和亲属圈子;第二个是同事圈子;第三个圈子是在社会中结交或接触的各色人等。说白了,生活就是与各种各样的人去打交道。然而,大千世界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品德高尚,有的人温文尔雅,有的人老实厚道。相反也有粗俗野蛮,自私自利,甚至是见利忘义、...  相似文献   

4.
陈雪娇 《活力》2011,(10):116-116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70年代以来,日本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质环境条件,提高这部分人的自立程度,使得他们的生活圈子大为扩展。  相似文献   

5.
古古 《乡镇论坛》2008,(12):7-7
任何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也就是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中的每一个人,都带着这个圈子的共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用一个人所处的圈子来判断这个人。  相似文献   

6.
我在与同学们的接触中发现,商学院同学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活跃。喜欢且善于交往。在交流中把生意做了。把朋友交了。这就是“圈子经济”。而中国圈将各商学院的同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圈子”,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它就是一座桥、一个平台。使大家渴望沟通的想法得以实现,从而会逐渐强化“商学院精神”,而影响更大范围的人群  相似文献   

7.
尹生 《中国企业家》2006,(11):26-26
他们是冲着系统的MBA(EMBA)教育而来的吗?别逗了。最重要的是“圈子”! 如果我们对于MBA(或者EMBA)教育认识,还停留在MBA(或者EMBA)教育是为学员提供系统的管理知识的教授的话, 我们真的落伍了!最新的调查显示,大多数MBA学员选择参加管理培训的直接动因,是为了进入这个“富人俱乐部”的圈子,从而获取所有参加MBA学习的同窗这一张巨大的社会关系网。而进入国内任何一所商学院的招生网站,为学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搭建一个“富人俱乐部”俨然已经成为这些商学院招生的噱头。  相似文献   

8.
李娟 《企业家信息》2012,(12):114-115
最近,商学院EMBA“圈子”话题似乎比娱乐圈还热闹。 “EMBA的房卡故事”,一个无法分辨确有其事还是夸大其词的传闻,让整个商学院的EMBA瞬间都“中枪”了。  相似文献   

9.
MBA圈     
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一个“圈子”,每个“圈子”因主体的不同,其背后的“文化”也不尽相同。MBA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半商半文”。在这个“圈子”里,既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商业机会,也会被一种纯纯的师友之情所浸染。是镀金,还是积累人脉?是开拓发展,抑或更上一层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已。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个流行词汇叫做“精英”。所谓精英,就是年龄在25岁至45岁间、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事业有成的男性。这些分布在文化、经济、政治圈子  相似文献   

11.
张钰 《乡镇论坛》2011,(14):34-34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有所养”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老龄人口规模远远高于城市,近年来,随着城乡社会深刻变革,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农村“空巢家庭”大量出现,而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正受到严峻挑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农村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个影响重大而深远的问题孙炳彦1978年以来,各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给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收益,它成为广大农民致富的“命根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台柱子”。围绕着乡镇企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从七十年代末,农业部门、环境保护部门以及有关的行业管...  相似文献   

13.
范玉林 《活力》2010,(4):197-197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热线电话”节目大量涌进电台.在成就了纪实新闻、公仆热线、情感交流、导购专栏等热门节目的同时.医药热线类广告节目在广播电台一路高歌猛进,它的收入也因此成为广播电台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成为支撑电台的单一支柱。据“第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调研统计发现,“医药热线”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收入的50%-70%。城市越小,“医药热线”所占比例越大,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外管理》2008,(8):5-5
最近,我有机会与几位一线企业家晤面深谈,感悟颇多、最深刻的印象有二: 第一印象是他们在创业二三十年以后,又能跳出自己职业圈子创造出自己的新事业。正如最近小说家王晓方说的:“你要成为有才能的人,就要挤进职业圈子。但是当你要想有所成就时,就要跳出这个职业圈子。”这句话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15.
商圈在崛起     
《企业研究》2010,(7):1-1
江湖有山头。商贾有圈子。 商圈,也可称商帮。商帮,这个历史上曾经辉煌与沧桑,具有特殊内涵的称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正有了全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柏宏军 《政策与管理》2011,(5):128-130,132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各色人等也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圈子中。 圈子是什么?圈子,是一种文化,一种时尚,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一种人脉。 “小品王”赵本山在被问及为什么要跑到长江商学院去进修时,他毫不掩饰地回答:“为的就是多认识点大企业的头头!” 可以说,在中国做生意,不但需要能力,更重要的是——圈子。  相似文献   

17.
《山东企业管理》2010,(1):50-50
EMBA是个良好的“人脉关系”平台,“良好的同学资源”就是选择EMBA的一个理由。实际上,通过学习构建同学商业关系网是许多EMBA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不仅仅是EMBA开班上课后的一个意外收获。许多人读EMBA也正是看中了EMBA的“人脉关系”,看中了这个高层次的同学圈子,并希望能跻身其中。  相似文献   

18.
“学校跟商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而MBA正好介于这两个圈子之间。”创办“北大纵横”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的陈宏,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老老实实的到一家国有单位报到,而是早早就开始了在中关村的打拼。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逐渐成为社会主导。厂商推出个又一个新产品,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市场竞争已经演变成观念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演变成为能否让顾客满意的竞争。顾客利益是企业利益的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涉及到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先天而不违,后天而奉时”,“人与天调”等思想,积极追求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顾客利益最终就没有企业利益,这迫使企业必须以“物美价廉”来招揽顾客,让社会了解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产…  相似文献   

20.
豆果网这个“以食会友”的圈子,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希望“精准营销”的客户的投放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