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司务长专业实行的是任职教育,绝大部分学员处于普高以下水平,文化基础偏差,致使学员在珠心算学习过程中有畏难心理.本文针对学员的这一心理特征,从四大原则入手就搞好司务长学员珠心算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导刊》2010,(5):F0002-F0002
何伟,1926年11月12日生,河北赵县人。1944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区见习财政助理、兵站司务长、站长。1948年转业河北省财政厅任审计员、秘书等职。  相似文献   

3.
王素敏 《经济论坛》2005,(20):30-31
所谓城市建设资源是指与城市建设投入有关的实体和要素。城市建设资源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城市房产、给排水、城市路桥与公交、燃气、路灯照明、电力电信、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等。城市建设衍生资源则是指由于城市建设产生的有形城市建设资源,包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如桥梁、道路、园林等衍生出来的城市建设资源,如建筑物、道路、桥梁、公用设施的冠名权、经营权等。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确立,城市建设资源在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对城市建设衍生资源管理和利用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国机构知识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其资源建设,对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三地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表明,目前中国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构知识库发展"冷热不均",资源建设规模参差不齐,全文获取存在障碍,内容比较单一,资源建设可持续性差等。发展中国机构知识库资源建设的应对之策是:提高机构知识库的认知度;出台强制性自存储制度;建立协议性代存储制;扩大资源收集范围;制定资源存储的激励机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构建共建共享的机构知识库联盟。  相似文献   

5.
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都是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高校图书馆而言,既要加强馆藏实体资源的建设,夯实内部的信息资源,又要加强馆藏虚拟资源的引进,拓展馆藏资源的边界。当下高校馆藏实体及虚拟资源的建设,主要存在馆藏资源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整合路向粗疏,形式单一、馆藏资源信息加工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在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的整合建设过程中,应加强统一规划,促进数据库开发的标准化;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普及;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挖掘整合点,细化落实。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资源紧缺问题使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工业城市,在发展和运行等各方面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建设是资源紧缺状态下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基本要求。本文以资源型工矿城市内蒙古乌海市为例,从支柱产业、城市建设、消费环节以及政府引导等方面,探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5,(11)
如何提升资源的有效性和提高用户体验是当前微课资源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基于微课资源混乱无序、更新缓慢、低效检索等建设现状,文章通过分析学习元的相关理论,首先对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元认知,然后提出基于学习元的微课资源建设策略,主要从资源的进化与再生性、个性化推荐、移动终端自适应性及人机智能交互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对微课资源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衡量创新资源集聚、流动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根据提炼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基于分析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了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显著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创新资源集聚度高、流动性强的城市,创新建设水平一般也高;与创新资源集聚度相比,创新资源流动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的相关性更强。要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必须同时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流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针对我国资源和能源问题日益严重的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指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节约能源和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各级党委和政府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当务之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巨大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保持我国国民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祥云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祥云县在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城市建设的资源开发、资源节约、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城市建设的一些新思路、新原则,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本文就祥云县近年所走的城市建设之路作了一些分析,认为,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走资源开发与资源利用并重,资源节约与资源整合并举之路,是祥云县城市建设实现快速跨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祥云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祥云县在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城市建设的资源开发、资源节约、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城市建设的一些新思路、新原则,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本文就祥云县近年所走的城市建设之路作了一些分析,认为,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走资源开发与资源利用并重,资源节约与资源整合并举之路,是祥云县城市建设实现快速跨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祥云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祥云县在城市建设的客观规律、城市建设的资源开发、资源节约、资源整合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城市建设的一些新思路、新原则,逐步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本文就祥云县近年所走的城市建设之路作了一些分析,认为,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走资源开发与资源利用并重,资源节约与资源整合并举之路,是祥云县城市建设实现快速跨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节约土地资源,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处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结合不同产业生命周期,对工业用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为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企业如何开展节约型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源消耗的巨增和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政府在积极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经济发展应与资源节约相协调。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也要体现节约精神。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同时也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文章拟就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以浅述。  相似文献   

16.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意义深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任务。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的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通过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的共性问题是产业结构重型化,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相对停滞,居民收入水平下降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态城市建设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以焦作市为例,在分析资源型城市进行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资源型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在社会生产、消费、流通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节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缓解资源瓶颈对经济发展制约的选择,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煤炭、电力等资源越发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使中国社会各界深感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性。但是应当怎样建立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9.
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经济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建设生态经济城市,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优势,实现区域内生态与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池州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及相对合理的工业布局使其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成为可能.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努力构建生态工业体系、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是池州市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建设对于中部崛起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了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效进行了评价,并结合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是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协同,政府的积极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