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中国金融电脑》2012,(7):93-93
工商银行自2003年正式启动内部评级工程建设以来,扎实推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各项实施工作,风险计量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科学性显著提高,全面风险管理迈入国际先进水平,为率先全面申请实施新资本协议作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
今年银监会开始对拟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部分银行进行初步检查,新资本协议的实施进入倒计时,即将到来的大考无疑是对各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其信息系统能力的一次测试。针对银行信息科技落实新资本协议的基本情况以及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情况,本刊近期对中信银行信息技术部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3.
《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开始实施。新协议主要考虑的是十国集团成员国“国际活跃银行”(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的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监管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了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巴塞尔Ⅲ的出台,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资本要求,并着手对2004年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进行修订。2012年6月8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相当于中国版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经国务院讨论通过,由银监会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商业银行应于2019年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6.
李彬 《金融电子化》2008,(9):28-28,30,31
2007年6月2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印发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向国内银行业表明了监管机构对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其在我国实施的基本态度,即“新资本协议代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2月中国银监会印发《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后,中国银行业就拉开了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序幕。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首批新资本协议银行在组织上和资源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与此同时,银监会陆续下发了14个专门的监管指引(另有部分指引尚在征求意见中)。  相似文献   

8.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新资本协议倡导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和监管理念,促进银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增进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键。建设银行是国内首批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银行之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银行业务和管理高度依赖信息科技,信息科技已贯穿于银行所有产品、流程和经营活动中。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必将推动银行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向全面风险管理为本的方向转化,这既是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对银行机构信息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新资本协议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要求,信息科技支持的充分性、有效性和信息科技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合理性将成为有关银行顺利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利用信用风险模型对其进行精确量化评估既是商业银行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工作,也是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的必要手段.随着风险量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模型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模型的有效性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决策,模型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胜邦 《中国金融》2007,(10):38-40
借鉴其他国家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方案,结合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实际,2007年2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定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目标、指导原则、实施范围、实施方法及时间表,构建了未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的总体框架。《指导意见》是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资本监管法规,其发布标志着中国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由研究论证阶段进入实际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12.
实施新资本协议是增强我国大型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银行监管有效性、促进银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07年2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国内大型银行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2008年是三年准备期的开局之年,也是攻坚之年,准备工作进度和质量对于确保新资本协议的如期成功实施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金融电子化》2007,(1):91-91
为使中国商业银行尽快实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监会即将公布《中图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意见》规定,国际业务占比重大的大协议,制、商业银行可以自愿实施新资本协议。大犁商业银行应从2010年底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如果届时不能达标,经批准可暂缓实施,但不得迟于2013年底。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新资本协议毕竟来源于西方国际化大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国内大银行要充分认识到新资本协议的局限性,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资本协议”)一直是各国银行业关注的焦点。但是,《新资本协议》中的经济资本管理和风险定价思想,如此迅速地就对支行的业务经营产生直接影响,还是让金穗支行的赵行长感到增加了一些新的压力。2005年初,总行参照《新资本协议》的相关条款,制定下发了《中国农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农业银行综合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新的管理制度,分行相应制定了新制度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5.
黄志凌 《金融电子化》2008,(9):20-20,22,24
自1999年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发布至今,新资本协议(《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新资本协议或basel2)一直是国际银行业的热门话题。2007年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内关于新资本协议的讨论也逐渐热烈起来。目前,实施新资本协议已成为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水平、进军国际金融市场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以下简称“新协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监会6月8日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商业银行应于2018年年底前按照《资本办法》的监管要求全面达标。《中国外汇》记者采访了中国银监会国际部主任范文仲,对话新资本监管标准及未来监管动向。范文仲认为,将巴塞尔协议Ⅲ与巴塞尔协议Ⅱ规定进行融合的《资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
罗平 《中国金融》2006,(20):56-57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公布新资本协议,建立了资本监管三大支柱体系,有效地将资本充足率与银行有效管理各类风险的能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资本协议复杂的资本计量方法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了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尤其突出了依赖银行内部量化指标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Internal Ratings Based Approach,以下简称“IRB”法)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新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始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第三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协议)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安排,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将在2003年第四季度完成新协议的正式稿,并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新协议框架的突出特点是改进了风险管理,提高了风险敏感性,提出了“三大”支柱的概念,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信息披露。作为发展中国家,新协议的制定与实施将对完善我国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和商业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的风险管理及国际业务操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监管当局、商业银行和有关部门正在深入研究,以新协议出台为契机,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努力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适应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风险监管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新的资本协议的征求意见稿.向全球银行业征求意见,经过长达六年时间的讨论、征求意见和定量影响分析,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作为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新标准。《新协议》将于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开始实施,中国作为国际清算银行的成员国之一.也有责任积极落实新的资本协议。《新协议》的实施.不仅对国际银行体系运作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对中国银行业风险监管制度的运行带来严峻挑战,给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