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选取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经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探究了国企高管降薪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国企高管降薪抑制了国有上市公司的创新研发投入;进一步研究表明,国企高管降薪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抑制程度在不同功能定位的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差异,公益类国有企业受第二次高管“降薪令”的抑制影响比商业类国有企业更加严重。本文为国企高管降薪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国企高管降薪政策方面的文献,对未来国企高管薪酬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叶永卫  云锋  曾林 《财经研究》2022,48(5):95-109
在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排头兵”,国有企业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容错纠错机制对国有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计量结果显示,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测试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证实,容错纠错机制通过提升风险承担和完善公司治理进而促进了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有助于强化容错纠错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而货币薪酬激励则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国有企业的创新产出数量,而且还提升了其创新产出质量。这一方面表现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显著增加,而外观设计专利没有明显变化;另一方面表现为创新产出的价值增值能力显著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实施容错纠错机制,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同时辅以股权激励和晋升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进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月刊》2008,(2):44-54
本文为中共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第25期)年度课题研究报告。本刊上期发表了该报告提要,本期发表报告全文(有删节)。 中共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班(第23期)第14课题组组长为王志学、马须伦,成员为韩建国、聂晓夫、鲁向东、王久玲、向欣、李克平。 文主要结合课题组调研情况,根据国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重大实践问题,对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思考。报告认为,企业创新是企业基于生存发展和竞争需要的必然选择。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提高创新能力。 在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主要应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和品牌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着手。在具体创新实践中,必须避免以下误区:一是企业创新要避免“唯技术论”。二是企业创新要避免“唯产品论”。三是技术创新要避免“唯原创论”。四是管理创新要避免“唯生产论”。 影响国企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政府应为国有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通过完善立法和加强执法对创新成果进行有效的保护,从根本上解决创新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的性质与高管股权激励存在一定冲突,且股权激励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使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没能有效激励国企高管,反而产生许多不利于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问题。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股权激励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更是导致高管腐败频发,引起"超级经理人崛起"并加剧了社会收入不平等。因此,股权激励并非国企高管长期激励制度的唯一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并不意味着鼓励实行国企高管股权激励。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制度设计应坚持以企业经营指标作为长期激励的评价标准、兼顾国有企业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薪酬激励与非薪酬激励相结合等原则,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更多地将长期激励与企业经营绩效联系起来,合理选择高管长期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论述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要从企业内部治理、薪酬结构、绩效考核、用人制度四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又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调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高管激励与约束机制.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对国有企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企业总样本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高管股权激励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但薪酬激励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所有制形式是影响高管激励调节作用的重要情景要素,高管薪酬激励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分别起着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而高管股权激励仅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同时发现,反映公司治理和财务运营质量方面的控制变量对不同所有制企业高管激励发挥调节作用的影响程度不同。研究结论可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高管激励机制,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乾 《经济论坛》2002,(5):20-22
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两个问题: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经营者选择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虽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上述两大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建立健全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成为国企改革和国企经营创新的核心课题和首要目标。本文试图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对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差异及其整合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对构建国企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0~2014年中央直属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分类治理视角下国有企业薪酬激励和晋升激励的有效性以及TMT网络对高管激励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有较高政策性负担的公益类国企,薪酬激励的效果不明显,对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类国企而言,薪酬激励的效果显著;晋升激励对公益类国企高管的激励作用不显著,而对商业类国企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形成的连锁网络对薪酬激励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薪酬激励与晋升激励之间不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主体和国家创新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有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新效率,没有创新能力,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要靠民营企业。这种由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企业创新能力论”具有较大影响,并产生一定误导和危害。本文研究表明,虽然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创新水平较低,但这并非普遍和必然的现象,国有企业并非天然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新效率。通过完善有关体制与机制,国企创新动力可以有效增强,创新效率可以大幅提升。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还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企业的创新绩效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可见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比其他类型企业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8—2018年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资本结构和产权性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存在最优的非经营性杠杆率区间,且资本结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会因产权性质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即最优区间内,企业增加非经营性杠杆率可以在不影响创新投入和创新风险的情况下提高创新产出,而非国有企业更适合增加杠杆率,并会对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据此,本文提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国有企业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切实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协同视角,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中央企业重组对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企业重组能够长期性地改善国有资本效益,并且这一结果在不同重组方式下存在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中央企业重组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非加剧市场垄断来提高国有资本效益的。进一步检验表明,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能够对中央企业重组起到政策协同效应。最后,中央企业重组还能够通过退市清算、产权转让等形式促使国有资本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布局重要行业并聚焦主业。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及时回应了国企重组特别是央企重组效果及必要性的重要关切,而且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业竞争与企业金融化有多种关联机制,既可能加剧企业金融化,也可能抑制企业金融化。本文利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抑制了企业金融化。(2)银行业竞争不仅缓解了债务成本对企业利润的侵蚀,有助于缩小金融行业与实体企业之间的利润率差距,进而抑制企业利润追逐动机的金融化行为,而且通过引导信贷资源配置促进了企业创新,从而对实体企业金融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此外,银行业竞争还通过促使银行积极发挥信息监督作用,抑制了企业内部人金融投机套利的机会主义行为。(3)银行业竞争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小企业以及市场化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提高银行业竞争水平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趋势,扭转经济“脱实向虚”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检验了薪酬管制政策对国有企业管理者超额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超额薪酬与会计信息质量呈U型关系;薪酬管制通过削减超额薪酬,进而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现行薪酬管制政策的限薪标准缺乏针对性,致使政策的实施不仅削减了过度激励情形下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超额薪酬,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不足的情况;实施股权激励与提高审计质量均有助于弱化薪酬管制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表明,现有薪酬管制政策有效但精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应在兼顾成本效益的基础上细化限薪标准,力争因地制宜、精准限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基础,检验了标准化对企业R&D投入倾向的影响。理论上,标准化既可能促进也可能制约创新。而本文的研究发现,我国的标准化总体上显著提高了企业的R&D强度。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相较于竞争对手的标准制定活动,企业自身参与标准制定对R&D的激励效果更大,并且这种影响在大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此外,本文还发现,标准制定企业之间虽然相互施加了创新约束效应,但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性质决定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不应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共同发展的,关键是确认它们在各自适宜发展的领域发挥作用。本文从产品性质及行业特性两个维度来客观制定功能导向的分类方法,以此来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即提供公共产品的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营模式,垄断性国有企业宜选择国有国控模式,竞争性国有企业一部分宜进行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造,一部分宜实行民营化。在分类改革原则下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公共产品领域推进“长期导向”下的混合,在自然垄断领域推进“控制权导向”下的混合,在竞争性领域推进“流动性导向”下的混合,同时构建与国企分类改革战略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在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分类分层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并分类构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问题愈发凸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传统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创新转型升级,而环境税征收和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分别作为一种基于外部市场激励型和内部自主激励型的重要工具,两者能否有效发挥激励协同效应?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A股工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境税征收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环境税征收与社会责任承担发挥着显著正向激励协同效应,环境税征收强度越大则越有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正相关关系将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提升而得到增强。(2)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越高并不利于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但该负相关关系将随着环境税征收强度增加而受到抑制。(3)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上效应主要存在于大规模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研发能力较强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和东部地区。(4)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环境税征收及其与社会责任承担的正向交互效应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之中。上述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驱动因素和环境税征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对于新时期如何有效发挥企业绿色创新激励协同机制,以助推我国传统工业企业顺利实现绿色创新转型升级等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无论是从国有企业国家战略定位的内在要求来看,还是从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需求来看,以及从当前中国情景下国有和民营企业各自的能力特征和竞争优势来看,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必须在中国创新领域打造国有和民营企业协同合作新局面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在中国创新领域以及创新链中打造“国进民进”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性。为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在中国创新链的五大环节中所存在的诸多弊端以及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各自合理定位,并探讨了如何在不同创新链环节构建国有和民营企业协同合作的可能模式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应有的政策建议和今后可能的改革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1995—2014年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表明所有制因素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即便把资本结构区分为长期结构和短期结构亦是如此。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有形资产比率、成长性、公司规模以及实际税率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公司规模。这说明虽然从总量数据上看国企负债的确构成了宏观债务的主体,但就制造业来说国企的债务水平和其经济特征是相匹配的,规模和总资产收益率足以解释这种高债务水平,国企过度负债说至少对制造业国有企业来说并不成立。国企债务风险可能来自平台类国企,相关的政策应该针对这类企业来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