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贸易开放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经济后果是非常复杂的,而收入不平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现有关于贸易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文献大多着眼于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或技能工资差距,而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关注则不多.文章利用1992-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不同部门、不同技能水平的城镇劳动者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贸易开放对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分技能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无显著影响,主要是拉大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3)贸易开放是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结构来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因此,从保护女性的角度来说,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女性的技能水平等政策措施来促进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2.
孙宁  李明真  李达  王永路 《技术经济》2023,42(10):38-48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重塑行业内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的“技能-技术”匹配关系和收入分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制造业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扩大了行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但使整体工资水平趋于上升;(2)技术进步使低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缩小,但却扩大了高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3)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教育程度、行业内性别偏好、女性精细化能力优势以及低技能工作对体力技能需求下降的方式影响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3.
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在提高居民工资的同时有效缓解薪资差距,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将市场势力引入收入分配问题中,基于工企数据和反垄断行政民事诉讼数据和最低工资数据组成的合并样本,构建了“企业-员工”私人议价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情境下的工资决定机制。研究发现,产品与劳动力市场具有“双边市场势力关联”特征,企业可以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调节双边市场势力的分配。在上述环境中,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扩展势力不仅使员工租金分享能力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技能员工间的工资差距。这种市场势力关联引发的收入分配效应具有很强的隐秘性。具体表现在,产品市场推动的政策改革虽然减弱了企业产品市场势力从而有利于效率提高,但是其引致的企业向劳动力市场扩展势力的行为却会使员工租金分享能力降低并扩大收入差距。据此,文章认为加强《竞争法》与《劳动保障法》的协同可以达到最优的政策效果,竞争政策也需要建立起“收入分配中性”的执法原则。  相似文献   

4.
徐景一  赵慧 《经济学家》2023,(6):120-128
基于技术控制、责任自治、制造同意的差异化管理策略,劳动过程理论经典作家构建了技术变迁背景下的劳动控制策略理论研究框架。本文在劳动过程理论视阈下,基于劳动控制策略研究框架,以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劳动过程为例,考察平台的“算法控制、众包生产和制造同意”的劳动控制策略及其对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作用影响。研究发现:平台通过“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算法和内容质量评估算法深化了对劳动过程的技术控制,单边决定平台利益分配格局,损害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平台众包生产策略将弹性雇佣模式下的劳动关系置换为责任自治下的劳务合作模式,平台规避了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弱化了劳动者的社保权益;平台通过展示“赶超游戏”中头部主播的成功范式和示范效应,制造普通主播的“过度劳动”同意,损害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面对当前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的变化与挑战,现行的法律法规、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存在着应对不足与制度效力受限的问题,应构建零工劳动者多元协作治理对策以解决上述现实问题:健全法律法规制度,补齐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提升治理主体效能,完善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机制;促进社会共建共治,优化零工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5.
江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负面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使得江苏居民消费率下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固化趋势。只有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刘易斯转折点与库兹涅茨转折点的会合,才能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缩小收入差距、释放“性别红利”,对于家庭福利改善以及共同富裕实现都至关重要。通过构建测度数字经济的指标体系,结合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从母职惩罚角度检验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缩小性别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能够缓解母职惩罚,帮助母亲群体增强工作的稳定性和便利性并促进她们的就业参与,从而提高女性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蒲艳萍  顾冉  成肖 《财经研究》2018,(5):121-139
文章主要回答了社会资本能否降低劳动力工资扭曲的问题.根据CFPS2010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度出微观层面的劳动力工资扭曲程度,扭曲均值约为33.2%?45.7%.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能够显著降低工资扭曲,平均而言,社会资本每扩大1%,工资扭曲程度降低3.42%;社会资本降低工资扭曲的影响作用对工资扭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更大,一定程度上将扩大不同群体的工资扭曲差距.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修正工资扭曲的作用不断被削弱.文章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传导机制分析显示,社会资本通过部门进入效应、晋升效应和信息效应对工资扭曲产生影响.文章研究对深入认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收入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职业不匹配是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其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并未得到既有文献的深入考察。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O*NET工作内容分析数据构造多维技能错配变量表征职业不匹配程度,研究职业不匹配对劳动者之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职业不匹配通过抑制劳动者接受在职培训、获取绩效工资、获得职位晋升与签订劳动合同的机会,导致其遭遇收入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后果在女性、大学生和年长者群体中更为严重,并且难以通过职业转换来缓解。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平均职业匹配程度每降低1个标准差,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扩大19%~29%。政府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可以提高职业匹配程度,缓解职业不匹配带来的不平等后果。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匹配程度的提升是中国实现“稳定和扩大就业”与“共同富裕”两大政策目标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9.
劳动要素所得过低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所谓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挤压了劳动者合理的生存工资、生活条件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这是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竞争决定收入分配从而决定雇佣环境带来的后果,走出这一误区就需要在认识这些理论缺陷的同时补上遗漏的工资理论信息,为改变劳动报酬偏低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建立贸易开放和性别工资差距的数理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进行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年限等个体层面和人均GDP等城市层面的工资影响因素情形下,得出结论:贸易开放在总体上拉大了性别工资差距;贸易开放缩小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拉大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弱势群体更容易被排除在贸易开放的利益之外。因此,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具有尤为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1.
石磊  普丽娜  李金雨 《技术经济》2023,42(11):191-200
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女性就业和创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必要前提。本文基于 2019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对女性非农就业、收入和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女性非农就业,显著缩小了与男性的就业差距。使用 Heckman 两步法和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的结果表明,移动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了女性收入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偏向于女性,缩小了与男性的收入差距。替换被解释变量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从事受雇工作,移动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强;但对已经就业的女性,移动互联网使用显著提升了受雇者的收入,未能显著增加创业者的收入。结论认为,为持续提高女性就业和收入,需要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以及增强互联网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年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可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低技能女性劳动力从贸易开放中获益更多;背后的机制在于贸易开放通过行业垄断性和产业结构对性别工资差距产生了影响.因此,提高女性人...  相似文献   

13.
性别收入差异及性别歧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带来的性别收入差异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吉林省1990-2010年间三期妇女地位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的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运用Oaxaca-Blinder对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文章对20年间吉林省的性别收入差异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性别分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性别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在扩大;个体特征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现阶段性别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引起的,是正常合理的范围;歧视仍然是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女性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还是比男性要低,而且女性很难进入到高收入行业和职业,使得在教育方面女性仍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对女性的歧视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4.
数字平台和灵工经济兴起,引发了人们对新就业形态下性别收入差距的关注和忧虑。本文以独特的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状况。研究发现:在灵工经济中,性别仍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女性/男性月收入比为85%,较传统就业有所改善;即使控制个人特征、工作特征等可观察因素后,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灵工经济中少部分职业(网约车服务、配送服务、在线教育)存在一定的职业分隔,但灵工女性不再集中于低收入工作,传统就业的“职业拥挤假说”不再成立;绝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来自职业内因素,职业分隔对收入差距影响非常有限;收入差距大部分来自可观察因素,不可观察因素对差距的贡献小于传统就业情形,意味着隐性的性别歧视减少;女性更厌恶算法控制、更偏好工作灵活性、工作更孤立而更少职业社交,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总体而言,灵工经济中性别收入差距较传统工薪就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08年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收入数据(RUMiCI),本文分析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工资升水是否存在,并探讨其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控制住劳动者的可观测能力特征,城市规模的工资升水并不大,而进一步考虑劳动者的不可观测能力特征和选择偏差问题,大城市劳动者的收入优势不再存在,甚至可能出现收入劣势。大城市的互动效应和学习效应只部分地得到证明。论文为城市聚集的劳动力市场影响、劳动力在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合理配置以及城市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缩小等问题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魏巍  刘贝妮 《经济管理》2023,(4):116-132
随着算法的升级迭代和持续精进,零工平台基于算法技术对数字零工劳动者的管理成效成为理论和实践交汇的关注热点。劳动者通过技术进步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可交往性自由,但同时又囿于技术而进入到一个普遍的数字化技术统治中。“控制主义”和“决策主义”成为了解释科技对于改变劳动过程的关键视角,然而现有研究还没有将其整合。本研究基于认知评价理论,整合算法管理“控制主义”和“决策主义”视角,探讨算法管理影响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双刃剑”机制,其中“控制主义”视角主要考察感知算法控制,“决策主义”视角主要考察工作重塑。对来自407名数字零工劳动者的多时点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算法管理积极影响感知算法控制和工作重塑;算法管理会通过增加数字零工劳动者感知算法控制进而降低其平台承诺;算法管理会通过促进数字零工劳动者工作重塑进而提高其平台承诺;正念负向调节算法管理通过感知算法控制降低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间接效应;正念正向调节算法管理通过工作重塑提高数字零工劳动者平台承诺的间接效应。研究结论丰富了算法对零工经济中在线劳动者的影响机理与作用效果研究,为规范平台管理和促进零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导致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本文从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行业工资与收入不稳定﹑劳动力市场制度变化和家庭生产与侨汇收入等方面,梳理了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关系的研究成果,得出如下结论:尽管确定全球化和收入分配变化之间关系仍有含糊不清的地方,几乎所有的证据都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放将不利于低收入群体,全球化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因果关系的研究将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尚长风 《经济学家》2003,(4):123-124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以竞争机制为主,且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机制在劳动就业中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竞争机制以及劳动者自身素质也决定了一级劳动力市场的失业者在该市场上重新就业的可能性极低。既然如此,失业者为何宁愿选择自愿失业也不到二级劳动力市场上去就业?决定劳动力选择就业岗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收入,让我们先看一下收入是否构成了再就业障碍。假设劳动者在一级劳动力市场上失业后,在这个市场上重新找到工作的概率为p,在二级劳动市场上就业所得工资相当于一级市场工资的折扣率为a。如果p等于a,那么…  相似文献   

19.
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发展战略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减少劳动力需求,进而降低均衡工资和劳动者收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当政府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收入分配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下降。当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经济发展可能停滞,收入分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且稳态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市化所需时间也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城乡教育投资和教育结果尚存在较大差距,非农就业作为农村居民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对其家庭教育和投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于知识积累、技术内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假设,构建了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投资的二元结构模型,从教育投资角度剖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教育和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增长,并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投资差距;非农就业对农村教育投资的促进效应和对城乡教育投资差距的弥合效应,主要来自于短期非农就业,长期非农就业的农村家庭会产生对子女教育的忽视效应而削弱非农就业的教育投资效应;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效应与非农收入呈倒“U”型曲线关系,即伴随非农收入的增加,或将吸引农村劳动力较早地外出打工,由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中等教育陷阱”问题。研究为非农就业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为完善非农就业政策和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