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客观要求。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流转市场的不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不配套、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缺乏和农村社保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通过确立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流转主体、流转模式、流转期限等配套政策,建立流转价格评估制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障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土地物权效益与土地资源保护双重效能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点之一。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与政策的不完全对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制度的不统一、流转市场体系的缺失、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引导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体系,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建设,发挥地方政府在流转市场中的引导、规制作用,在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及高效发挥土地双重效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土地承包的分配方式制约土地的规模流转,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法律意识淡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的规定存在缺陷,对外来人员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不规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等问题。完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加大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模的扶持政策,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农村土地评估体系,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保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登记制度以及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等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的障碍与市场化流转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概括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政府和社区行为的角度,对流转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新的解释,提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市场化流转机制。文章分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市场化流转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宁夏吴忠市为例介绍了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情况,吴忠市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着流转手续不完备、流转期限短、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机构职能弱化等问题,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必须提高认识、落实政策,做好土地承包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程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2015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被称为为首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指导文件。该《意见》明确将土地经营权分离出来,对农村土地流转领域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了分类指导,强调指出:农村产权交易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为主,且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依法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集体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不仅是土地改革的需要,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围绕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问题,探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证考察湖北、贵州两省近几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对其成因的探析可以发现,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要达致土地承包经营权规模化经营的理想状态,还有诸多制约因素有待克服。破解之道主要在于应构建有利于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配套制度,营造有利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社会条件和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产权视角透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允许农民以一定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将运用产权经济学理论对这一新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在对湖北省赤壁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从赤壁市土地流转的基本特点、主要作法及初步成效出发,分析了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流转制度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三类人群":失地农民、农民工、农业劳动者,这"三类人群"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有约束。破解土地流转背景下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困境,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利益,是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笔者在肯定土地流转制度有效的前提下,借鉴经济学中对弹性的分析思路,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土地流转制度下社会保障涉及的三大人群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弹性和供需缺口,并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设计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和谐三角"。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后农业新的经营方式对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的农村金融正处于改革与深化的进程中,自身还存在许多制度性的障碍,难以适应需求方式的转变。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需要结合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在农村金融竞争体系、监管机制、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分散流转、集中流转和中介流转发生的人群及原由,指出不同类型土地流转促成了农村经济资源(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的不同重组,都是对初始承包制的完善与发展。"外溢"式重组为大多数土地转入和转出者积累了资金和技术能力,"虹吸"式重组未必都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引流"式重组普遍为转入和转出者积累了资金、技术能力和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建议当前的流转行为应防止和避免发生在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土地征收或征用类似矛盾,在村民与村民之间、村民和公司之间发生。  相似文献   

14.
西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因此,应该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高度确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创新金融监管模式、机构组织形式、金融服务产品等,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激励机制,使在农村从事金融服务的机构有利可图。依托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农民的自主创新意识,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满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合理流转。鉴于土地与乡村旅游的密切关系,土地流转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必定产生全面的影响;且近年全国各地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此,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现实实践中,研究土地流转对乡村旅游的正负效应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以合理行动理论(TRA)为依据,基于河南省7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理性尚处于由“生存理性”至“价值理性”过渡期,家人意见及已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者的意见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决策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得到农村金融的支持。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农村国家金融机构和农村民间金融机构两个部分。当前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是农村国家金融机构的结构不合理、农业银行业务面过窄、农业发展银行难挑国家政策性金融重任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力量日渐弱化。应通过重塑农村金融环境、调整农业银行的业务结构、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建立并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和正确引导民间金融活动等措施提高农村金融体系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安徽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稳步增加,规模逐渐加大,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业现代化效果显著,对农民增收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农地规模化流转及经营完善了农业家庭承包的经营结构,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可以与农户经营互荣共存。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要注意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包括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两项内容,但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显然是结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同地同权,即:使农村建设用地去身份、市场化,最终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相同的性质和流通能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并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开发权,引导农村走自主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制度,作为当前支撑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共识。但是,在现实条件下,在实践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地区,通过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其功效到底如何,又会发现什么样的新问题、新瓶颈,需要从政策上、制度上、经济上给予怎样的扶持?这些都要立足调查研究。为此,笔者以广东省廉江市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从而最终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