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英国经济学家彼得·汤森认为贫困是因为缺乏资源而被剥夺了享有常规社会生活水平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权利,提出相对贫困测量方法.但是阿马蒂亚·森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贫困在能力的范围内是绝对的,相对贫困只是绝对贫困的补充而不能替代绝对贫困,是一种绝对的相对贫困观.本文对两人的贫困理论进行了比较和归纳.  相似文献   

2.
闻言 《经济论坛》2004,(22):160-160
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爱心助学”活动的参与意识,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帮扶贫困学生,遵化市加大了“爱心助学”活动的宣传力度。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通知》,对“爱心助学”活动做了具体安排;利用电视台、电台大力宣传,唤起全社会对贫困生的同情和关注;通过开展大型公益活动营造捐资助教氛围;通过开展表彰活动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金融空洞化与"贫困恶性循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笔者认为,资本形成状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区域金融空洞化现象的出现,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恶性循环的影响。防范金融空洞化,抑制“贫困恶性循环”,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的,政府相关政策的采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中国国情,借用凯因斯“丰裕中贫困”一说,将我国现有的贫困现象分为有效需求不足,相对贫困扩大和绝对贫困继续存在、失业问题尚难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四种类型,同时对怎样看待我国丰裕中贫困”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当今我国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挂科"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贫困生数量日益增多,有关统计指出,全国各高校贫困生所占比例最低为10%,最高达35%,平均数量已占在校大学生人数的20%以上而且还呈上升趋势.1而与此同时,高校贫困生"挂科"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鉴于此,本文从贫困生"挂科"问题着手,结合马斯洛层次需要论,重点分析了"挂科"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克服贫困生"挂科"问题的对策,以期扭转贫困生"挂科"境况严重的局面,进而推动大学成才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风 《当代经济》2007,(11):30-31
在中国,只有解决了农村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才能解决整个中国社会的人口与贫困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村的发展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农民的贫困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用制度引导农民跳出人口与贫困的恶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农村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把改革开放大业推向前进,才能造就一个真正的现代中国.  相似文献   

7.
莫凡  徐彤 《生产力研究》2022,(1):28-35,127
唤醒"沉睡的资本"是西部边远地区相对贫困治理的关键,而只有推进该地区农民财产权的实现,才能让"沉睡的资本"走向"苏醒的财产",塑造"更富裕的生活".在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进程中,西部边远地区面临多维难题,如地形地貌难题、财力匮乏难题、机制孱弱难题等.这需要以方法论创新推动这些难题的解决,如注重协同性与关联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等.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西部边远地区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机制,亦即构建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提升边远土地价值;完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充实土地流转财力;建设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信息平台,健全土地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8.
刘洪波 《新经济》2004,(3):98-99
我在受教育的时候,有时会想到歪路上去。我曾设想如果我们地小物乏,是不是就没人有兴趣来吃了。这当然纯属假想——  相似文献   

9.
地方上贫困居民反对政府将贫困问题作为技术问题来处理的做法,但对政府做法的抵制却又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究个中原因.文章以哈尔滨附近某一工人村为例,通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工作人员与当地贫困居民之间的日常交流,揭示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运作方式.低保作为党和政府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使得贫困问题变成了既可量化又可灵活界定的概念.下岗工人声言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翁",抵制政府这样的做法.本文发现,工人的这种抵制行为,造成了政府的基层干部在实施低保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劳动能力"这一传统的社会主义标准,而非政府明文规定的"收入"水平.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地方制定的新的低保标准使得本应成为低保主要对象的城市下岗工人的大多数不但没有从中受益,反而被排除在了低保之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多个视角来描述贫困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深入阐述有关贫困这一主题的相关话题,从而寻求消灭贫困的可行性方案.因为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学家对贫困的定义各有不同,本文分析了不同的贫困理论,探讨了不同贫困理论中所关注的贫困的不同特点,并研究了贫困分析理论所用到的不同方法.在分析贫困理论研究议题中,探讨了衡量贫困的标准,并为如何帮助贫困群体摆脱贫困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低保"对象就业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艳春 《经济论坛》2005,(24):51-5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低保”人群的贫困问题更加凸显,城镇贫困居民生活处境可能更加困难,贫困群体的数量也有增大的趋势。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贫困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例如长期福利依赖和隐性就业问题等,已成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难以解决的主要矛盾。为了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维护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深入研究城市“低保”制度与低保对象就业决策的关系,以防止长期依赖和社会排斥,提高“低保”对象的就业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贫困与扶贫是一个世界性话题。贫困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对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研究也就势在必行。本文从论述贫困的涵义出发,将贫困进行分类,着重从相对贫困和城市贫困角度探讨当前我国居民贫困出现的问题,并指出贫困研究的实际意义,为我国居民扶贫提供相应的对策,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数字贫困”导致农村在信息时代的“边缘化”。消除农村“数字贫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要发挥政府在消除农村“数字贫困”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卓 《经济学家》2000,(2):80-84
  相似文献   

15.
李博 《当代经济》2008,(1):78-79
由于缓解不同贫困类型的干预手段往往是不同的.所以有关城市贫困分类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缺乏数据,国内相关实证研究进展缓慢,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一文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够对城市贫困的划分与识别方面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居民贫困测度研究——基于山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tkinson(1987)单维贫困测量与Alkire和Foster(2008)多维贫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农村居民贫困情况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单维视角看,山西农村贫困主要体现在饮用水、消费、收入三个方面,全省三个主要贫困区存在差异;从多维视角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存在多维贫困现象,考虑的贫困维度越多,贫困程度越严重。东部太行山区与北部高寒冷凉区的饮用水问题也比较严重,北部高寒冷凉区相比其他两个地区其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北部高寒冷凉区与西部吕梁山区的住房问题也需要关注。因此,山西今后要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针对地区贫困特点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17.
从"增长"到"对穷人友善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荣鑫 《经济学家》2007,(6):109-117
本文回顾了国外学术界和国际机构从强调"增长"到重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思想演变,介绍了"对穷人友善的增长"的不同定义,以及如何在这种视角下重新讨论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总结了国外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这方面的思想演变和理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收入及健康、教育、生活状况、卫生状况和食物支出五个非收入指标,构建了“收入导向型”多维贫困指数,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农村子样本,考察多维贫困的识别、追踪和流动性问题。在比较了6维贫困指标和多维贫困指标对贫困识别的效果后研究发现,仅依据收入、教育和生活状况三个维度即可有效识别和追踪贫困家庭,并且在这三个维度下均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家庭跳出贫困陷阱的概率显著低于一般收入贫困家庭。研究表明,扶贫政策应当在减少收入贫困基础上更多关注多重剥夺对贫困家庭整体福利的影响,并致力于提高贫困家庭的持续脱贫能力以增强其跳出贫困陷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2006~2010年的农村住户连续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从消费、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资产5个维度测算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并按多维贫困持续年度将贫困动态性划分为从不贫困、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多维动态贫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多维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没有农村家庭处于极端多维贫困;影响农村家庭暂时贫困和慢性贫困的因素主要有接受培训劳动力占比、家庭经营类型和所在村是否在郊区,此外,农村家庭慢性贫困还受劳动力占比、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所在村地貌和是否为老区村的影响。因此,在扶贫实践中,应根据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构建贫困动态识别和退出机制,加强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克服地理条件对农村家庭发展的约束。  相似文献   

20.
研究陕南移民搬迁农户的贫困类型和成因有利于建立精准的扶贫工作机制。本文基于2011年陕南安康市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移民搬迁农户贫困类型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考虑收入和消费标准,可以将移民搬迁农户分为选择性贫困、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三种类型。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比贫困线低的农户所占比例为28.57%,这种贫困类型属于选择性贫困。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自愿搬迁和集中安置对农户摆脱持久性贫困有显著帮助,而2011年的搬迁农户更容易走出选择性贫困陷阱。此外,农户的家庭和社区特征以及生计类型对他们是否陷入贫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