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王晨晓 《大众商务》2010,(14):17-17
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重要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在国际上受到极大推崇。本文从我国的经济数据出发,说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并不适用,并试图从市场的非有效中分析不适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重要宏观经济管理政策,在国际上受到极大推崇.本文从我国的经济数据出发,说明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并不适用,并试图从市场的非有效中分析不适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由一个简单的IS-LM模型可以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对于我国的IS-LM曲线的估计,发现它们有正常的斜率,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均等于2,可测算出我国历年财政调控的效应,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占1/5到1/3强,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在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根据以上所述,可以提出当前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二元货币市场结构的扩展,重构我国的IS—LM模型,得出IS、LM曲线斜率均为负的假定;利用1990—2008年统计数据,对我国IS—LM曲线进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我国LM曲线斜率为负的假定。我国LM曲线向左上方倾斜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要采取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或者直接调节利率的方式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而非通过债券市场调节货币供应;二是金融市场结构不是简单的货币、债券二元市场结构,还包括股市、楼市等;三是利率低市场化。研究表明,我国的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能增进产出水平。应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央行调控货币供应的工具体系,维护币值稳定,抑制楼市及股市投机现象,并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5.
菲利普斯曲线,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石,已成为当前西方宏观经济学领域三大主流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术论争的焦点。本探寻三大主流学派的理论大厦赖以构建的思想源头和微观基础-假设前提,叙述并推导菲利普斯曲线变形的过程,评介三大主流学派围绕菲利普斯曲线而展开的理论论争和政策分歧。  相似文献   

6.
菲利普斯曲线是宏观经济研究和货币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在对传统菲利普斯曲线理论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基于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对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通胀动态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呈现扁平化特征,这主要受到通胀目标制下通胀预期被锚定、 金融危机后价格刚性上升、 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消费者偏好变化、 厂商生产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对于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的讨论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总的来看,菲利普斯曲线扁平化反映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内在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制定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研究对探讨中国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通胀动态机制,分析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约束和结构性特征的变化,完善基础数据统计和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研究,推进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IS—LM模型为依据,结合我国当前经济与消费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我国当前IS曲线与LM曲线的形状,及其对当前降息政策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和建议:我国当前的降息政策短期难取得明显效果,必须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严密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开放经济DSGE模型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单一使用货币供应量规则或利率规则,混合规则下,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而技术冲击所引起的产出波动较小,通货膨胀波动略大。因此,我国更适合使用混合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9.
从宏观经济理论前沿的视角,通过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的评述,阐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如何吸纳传统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有用成果并建立微观基础的过程。进而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缺陷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0.
通货膨胀惯性内生于通货膨胀动态演进系统中,并会制约外生货币政策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进而导致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成本增大。纯前瞻性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不包含内在的通货膨胀惯性,无法用来描述和解释通货膨胀惯性问题。构建包含通货膨胀粘性假设的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采用1996—2013年的季度数据来描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惯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较高的通货膨胀惯性意味着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会导致较高的反通货膨胀成本,中央银行应该赋予控制通货膨胀目标更高的权重,并将市场型货币政策工具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结合在理性预期基础上的微观公司定价机制,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多样化的发展,并对货币政策制定机构的政策提出了可行的建议。最新的理论从相对工资、后顾性行为、不完全要素市场、粘性信息、不完全理性预期以及适应性学习等角度出发,不断充实了价格粘性、通胀惯性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2.
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本质、渠道及运行机理,对于理解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并进而指导财政和货币政策设计至关重要。文章在综述并提炼初期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研究内容及其逻辑矛盾后,着重依循逻辑关系述评近期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新趋向:以博弈论方法探究并实证检验财政和货币当局的策略替代和策略互补关系;在新凯恩斯主义框架内偏离李嘉图主义假设探索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的供给渠道;重视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研究中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体制转换。  相似文献   

13.
效率思想源于经济学。效率思想也经历了四个主要的演变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竞争效率论,即专业化分工带来生产效率、自由竞争促进市场效率、国际贸易提高国际效率;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均衡效率论,包括马歇尔的均衡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效率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效率论,即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才能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自由主义的“三化”效率论,即“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实证分析了1998—2010年利率变动对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储蓄的影响程度,以及Shibor对票据市场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我国投资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软约束现象和存款利率刚性问题,行政性资金配置导致利率传导机制失灵,投资渠道狭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致使储蓄存款余额居高不下;而Shibor在货币市场的作用表明其对社会资金价格的影响力还较弱,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待加快。  相似文献   

15.
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实证检验证明:泰勒规则能够为我国实行利率调控提供一个基准,并能判断货币政策的松紧,也说明泰勒规则确实能为我国的货币政策运行提供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分析,并着重介绍了当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政策。在文章最后,还提出了内生货币理论对我国通货紧缩下的宏观经济可能会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就业歧视在各国经济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就业歧视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较少关注其对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货币政策影响宏观经济的重要渠道之一,就业歧视可能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改变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现实经济中就业歧视的表现形式众多,其中就业机会歧视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即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主观认定雇用某一类型劳动力将产生额外成本,导致企业对该类劳动力的雇佣量少于最优雇用量,进而使社会就业总量减少。基于此,本文构建无就业歧视和存在就业歧视两种情形下的两主体动态随机一般均衡(TANK—DSGE)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分析和二阶矩匹配法等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货币政策当局执行何种货币政策(标准泰勒规则、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无论是否存在就业歧视,扩张性货币政策均会促进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物质资本租金率和整体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与无就业歧视的情形相比,存在就业歧视情形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投资、就业的促进作用变小,而对物价上涨(通胀)的促进作用变大,即就业歧视会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积极效应并强化其消极效应;就业歧视的存在会降低货币政策实施后产出和就业的持续性、提高通胀的持续性,同时也会扩大产出、就业和通胀的波动性。总体上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在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就业扩展型泰勒规则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就业的目标;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促进效应在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下最强,且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最小,因而选择盯住平均通胀型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实现促进产出增长的目标。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和深化:一是从经济政策有效性角度探讨就业歧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面影响,二是构建TANK—DSGE模型考察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的影响,三是从提高政策有效性角度为不同宏观经济目标下的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揭示了就业歧视对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减轻就业歧视不仅有助于就业和收入公平,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而需要构建和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不断减少各种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