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刘春雷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能否成为商品的争论的核心,在于劳动力成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主人地位是否矛盾。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供给角度对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深刻分析,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但却无法全面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成因和特征。本文根据社会主义现实情况,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供给和需求诸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条件,指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化,是通过市场中介更合理地实现了劳动者的利益,使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权益在不同层次得到更充分的实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商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认识与实践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董全海经济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争议至今没有定论。从形式逻辑和认识论两个角度考察劳动力商品概念,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一、劳动力商品概念的内涵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商品有产品商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中否商品的问题,我国理论界已争论了20年了,但意见并未统一,依然有不少同志持与“劳动力商品论”相反的见解。本文认为,要弄清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应首先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力商品论”的理论和事实根据能否成立?有无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作者对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持否定意见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具有价值增殖机能的价值形态的经济,它必须表现为资本价值,而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唯一能引起资本价值增殖的因素。要历史地看待劳动力作为商品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的关系,劳动力作为商品的规定性在于:劳动力产品的明晰化,劳动力的流动性,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刘祖护 《当代经济科学》1995,17(6):51-56,88
试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刘祖护截止目前,在我国学术理论界有的论者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具有商品的属性,特别是认定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中劳动力不是商品。这种理论观点无疑是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建立的。与此同时,另有一部分论者则又主张要迅速建立...  相似文献   

7.
<正> 胡瑞梁同志是我所敬重的老经济学家。近年来《经济研究》先后发表了他的三篇有关劳动力商品问题的力作:《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载1987年第12期,以下简称《一论》)、《论劳动力价值、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化的历史意义》(载1988年第1期,以下简称《二论》)、《关于劳动、所有制和等价物交换的一些理论问题》(载1989年第1期,以下简称《三论》)。再三研读以上“三论”,我感到作者在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中独树一帜,既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又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8.
郭飞 《经济纵横》1993,(11):39-42
<正> 近年,理论界的一些同志围绕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争论和探讨,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主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的同志提出的基本观点和依据是难以成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力虽然并不是商品,但是我们却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正>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密切相联的问题;假若是不是存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尚无定论,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商品的劳动力问题。而只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真正得到人们公认,又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探索。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经济理论界出现过的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是这样。近两年来我国论坛上所以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现代分配制度归结为劳动力商品按其价值分配,货币资本和智力资本按其形成的利润分配;把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经济条件归结为劳动力商品化、货币和智力的资本化;提出要根本转变与现代分配制度不相适应的观念,特别是深化“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建立现代分配制度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商品经济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它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劳务市场等。目前,理论界有关商品市场、金融市场的问题已经基本定论。唯有劳务市场在理论上没有认定。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的确确存在劳务市场,并且迫切要求建立、健全劳务市场。因此,在理论上澄清社会主义劳动力身份,对于深化改革、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对马克思劳动力商品的再认识(一) 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内涵所包含的关系是租赁关系,而不是买卖关系。我们认为,商品  相似文献   

12.
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当务之急。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其中以劳动、人事、工资制度的改革最难。这项改革,从理论上看,涉及到怎样认识按劳分配和劳动力商品等重大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不少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仍然是商品,我赞同劳动力商品的观点。但觉得还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须进一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3.
住房商品化是为解决与改善劳动者的居住条件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住房商品化以来,中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经济、社会问题。问题背后的根源在于,住房商品化同时劳动力也出现商品化进程。住房作为特殊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在劳动力商品化的条件下,在改革的过程中,劳动力再生产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没有被较好地兼顾。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商品化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悖论,这些悖论也是当下中国住房问题的主要根源。应从劳动力商品化和再生产的视角来分析和解决劳动者的住房问题,将住房问题纳入社会生产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企业经营者劳动力是劳动力商品中的特殊部分,既有不同于物质商品的特性,又有不同于普通劳动力商品的特性。本文对此作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与经验,充分考虑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吸收理论界关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目标模式的合理内核,我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的目标模式应当定位为:建立劳动力资源商品化、劳动力市场机制健全化、劳动力市场主体和中介组织化、劳动力市场管理制度化、劳动关系和谐化的"五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6.
欧其珍 《经济问题》1995,(10):23-26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两重性欧其珍当前经济理论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性质认识不一致,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就是劳动力整体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劳动力商品市场;另一种认为劳动力市场就是非商品性的劳动力的流动市场。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有其片面性,要...  相似文献   

17.
孟捷  李怡乐 《开放时代》2013,(5):74-106
本文首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劳动力商品化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辨析了劳动力商品化与无产阶级化在概念上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五个主要的方面概述了改革以来劳动力商品化以及雇佣关系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不同制度因素之于劳动力商品化或去商品化的影响。最后简略地回顾了近年来针对劳工的社会保护运动的崛起,以及以波兰尼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之于中国经验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难建立和发展的要素市场之一。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虽然有所发展,但障碍重重,步履维艰。面临的首要障碍应该是“劳动力是商品”的问题,这个问题近期在理论界已经有所突破,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笔者在本文论述中抛开这一问题,而着重分析一下影响劳动力市场发育和成长的其他障碍因素。障碍之一: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不能顺利到位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企业(用人单位)是两大主体,缺一不可。劳动力市场能够正常运行,必须使两大主体完全到位。劳动者是劳动力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何炼成关于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力商品属性问题,我在1987年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专题发言中作了明确肯定,并进行了一定分析,引起了热烈的争论。现在看来,同意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从理...  相似文献   

20.
张崇康 《经济师》1997,(4):16-17
劳动力商品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张崇康劳动力商品化是社会历史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先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今又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现实。由此导致了人们在这一问题认识上的分歧,引起了激烈争论。认真阅读有关文章,我们发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