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区域经济学中的产业梯度系数法、产业产值份额趋势法以及产业发展阶段法对珠三角地区存在转移可能的制造产业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产业产值修正法对转移产业和转移动向进一步确认,最后根据各省份区位特征,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制造产业的转移规模,并分析产业转移对制造产业的分布格局及沿海相关港口出口运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上海产业转移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转移对上海产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对上海产业发展产生了结构效应、内部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创新效应;国内产业转移为上海转移低端产业和价值链低端环节创造了机会;城区产业转移确立了上海环形产业空间布局.今后,应加大承接国际高端产业或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力度,逐步向外转移低端产业或价值链低端环节,利用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逐步提高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扶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君楠  王佳  王璐 《物流技术》2012,(19):78-81
采用区域经济学中的产业梯度系数法、产业产值份额趋势法以及产业发展阶段法对珠三角地区存在转移可能的制造产业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产业产值修正法对转移产业和转移动向进一步确认,最后根据各省份区位特征,采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制造产业的转移规模,并分析产业转移对制造产业的分布格局及沿海相关港口出口运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总结国际产业转移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阿瑟·刘易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论"、邓宁的国际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对指导我国服务业的国际产业转移具有局限性,提出应用价值链思想来指导中国服务业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日渐活跃与频繁,它已经成为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起重要影响的经济活动之一。由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及地域资源禀赋的多样性,我国现阶段的产业转移活动呈现复杂的特点。但国内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落后。因此,探寻产业转移的规律不但是理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文章以污染密集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尝试对污染密集产业区际转移的动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关键动因及一般动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转移产业承接的现状研究,指出其在承接转移产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评价河北省转移产业承接力的指标体系,对于合理承接京津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方式的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东南沿海承接产业转移相比,当前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着要素成本优势、资源环境约束、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转移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新的背景条件。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总基调应是"多多益善",但同时也应注重提升转移产业的根植性,注重承接产业的高低端搭配,注重发展本地产业,注重资源环境保护,从而实现对原有产业转移方式的扬弃。  相似文献   

8.
赖来美  潘颖文  姜铸 《企业导报》2012,(16):140+195
全球已完成了三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目前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我国东部地区借助第三次转移浪潮发展成为世界工厂,陕西省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尤为关键。本文针对陕西省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进行SWOT分析,结合陕西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得出陕西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具有一定优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娅 《经济界》2010,(4):74-77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是我国东部地区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并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集聚在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的“双向需求”,一方面通过向西部转移产业,东部地区可以不断向国际分工体系高端环节攀升,实现自身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可以将国际产业链转移模式运用到我国的区际产业转移战略中,延伸在国内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链在区域间的传递和转移,拉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以产业转移来协调产业升级、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并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段铸  程颖慧 《民营科技》2014,(10):209-2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河北省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三地经济均衡发展。产业转移过程中,金融支持至关重要。河北省金融制约对于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研究产业转移中的金融支持效应,认为金融市场能够聚敛资金、优化配置、调节需求、反映信息、推进产业转移。对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时金融制约的原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佟静发 《价值工程》2010,29(24):250-25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纸质载体储存和传播的模式。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对我国银行业的电子信息平台进行一番浅析。  相似文献   

12.
姬五胜  杨东昇  张睿 《价值工程》2012,31(26):164-166
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了困扰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甘肃省电子信息产业现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流通产业信息化是新世纪流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它将促进流通经济快速迅猛发展。目前,我省流通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我省流通产业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北海电子信息产业率先成为北海达100亿元规模的优势产业,行业产值约占广西的50%。作为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骨干组成部分的北部湾(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器、北部湾电子信息产品测试中心、工信部一微软嵌入式技术北海联合实验室等,有的已建成投入使用,有的正紧锣密鼓筹建。文章针对这些骨干单元的建设实践,探讨北部湾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目标与任务、模式与机制、成效与问题、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电子信息是当今世界的新兴主导产业,中原经济区具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理论基础、现实优势和政策模式,建设国家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条件已经成熟。关键在于加强战略谋划,大规模承接国内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6.
徐寅斌  张金贵 《价值工程》2011,30(34):128-129
本文通过大量收集近几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范霍恩财务可持续增长静态模型,通过威尔科克森检验检验上市公司是否实现可持续增长。本文还对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情况的原因进行多角度分析。最后,本文为电子信息业的财务可持续增长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海军  龙华 《价值工程》2013,(36):232-233
电子通信产业是衡量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MEMS技术是随着社会发展起来的一门先进技术,在电子通信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MEMS技术在电子通信产业中的价值进行全面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现状,文中通过企业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收集了湖南大型制造企业物流的信息和物流企业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情况。通过对所收集数据的分析和对相关文献的梳理,研究了湖南省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模式及实现路径,并对湖南省两业联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谈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德庆 《价值工程》2010,29(30):126-126
二十一世纪是电子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本文将从电力行业和汽车行业方面介绍电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任俊学  季常煦 《物流科技》2009,32(12):13-15,36
制造业走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依据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模型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的物流系统建设策略,得出物流模式的网络协同化趋势应重视客户关系管理,将物流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建立企业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实现制造业集成化发展和物流作业的互动协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