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森林食品能够满足人们对"安全、健康、绿色、无污染"食品的需求,是林业接续产业之一,可以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从森林食品产业规模、加工企业发展现状及科研情况等方面介绍了云南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从消费者认知、销售渠道、品牌化建设、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了森林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特色品牌、加大科技投入等对策,以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食品分析是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是传统分析化学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的有机结合。本文就现代食品分析常用到的仪器分析技术及其应用范围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还对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及意义进行探讨,使人们对现代食品分析中常用的仪器分析技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经济学的消费行为理论,从消费者对森林食品的偏好分析入手,分析了森林食品具有二元价值结构的特征,推出大多数的消费者对森林食品具有超满足性消费偏好的特性,其效用函数有非1正实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的特征,导出森林食品产业的需求模型。以期为森林食品产业组织的完善及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市场需求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4.
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模型,对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结构水平与产业集聚程度的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水平表现最优的为吉林集团,产业集聚程度表现最优的为龙江森工集团,二者表现均较差的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在产业结构水平评价中,龙江森工集团表现略优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二者差距不大,但在产业集聚程度评价中,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与龙江森工集团和吉林集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为了促进东北国有林区森林食品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森林食品产业标准化生产及认证流程,加快推动森林食品产业品牌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森林食品产业科技含量,优化森林食品产业市场布局拓展投融资渠道,完善森林食品产业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森林食品需求影响因素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哈尔滨市808个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对森林食品的购买情况,构建了是否购买森林食品、购买次数和购买金额的回归模型,得出了影响城市居民森林食品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居民森林食品的需求受家庭平均月收入和对森林食品的了解程度影响较大,性别、婚姻状况以及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获取森林食品信息的途径和专家现场咨询的宣传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实地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所处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量化,进而建立AHP模型以对该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科学定位。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省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应选择机会型开拓战略。最后,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今各国政治、经济博弈的中心环节。森林食品不仅迎合了低碳经济下人们追求安全、营养、健康的消费文化,而且能够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转型,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在居民生活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的今天,消费者对森林食品的消费愈加具有独特性和针对性,逆向营销恰以满足微型市场目标客户的个性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对森林食品实施逆向营销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第一屏障。近几年来,二氧化硫超标事件、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等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使人们对食品安全隐患多了一份担忧。森林食品具有生态、安全、优质、营养的特征,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要求更促进了森林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森博会的各个展区,人气最旺的要数森林食品专业展。因为这里“美味集萃,山珍开会”。好吃的东西多,自然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和脚步。  相似文献   

10.
1建立健全国家营养与食品科学管理体制中国目前的食品与营养机制,建制形式上有农业、轻工、卫生、教育、粮食等。从吃的现实与健康状况看,目前多头分散性管理机制与活性极强的大市场之间存在着引发种种社会问题的可利用因素,易在市场中体现出“权利有人抓,责任可以躲”的局部性传统特点,远远适应不了十几亿人民“强体养智商”渴求,甚至会出现科学权威或宣传角度远离现代营养学问题。实践表明,在活性极强的大市场条件下,宜抓紧科学组建或依托某一部或委——强化提升为国家统一授权之权威性政府责任制式营养与食品科学管理机制。其管…  相似文献   

11.
《浙江林业》2009,(9):47-47
8月5日,浙江森林食品认定委员会2009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杭州召开,省林业厅副厅长、认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2.
食品感官分析课程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食品感官分析课程的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新理念和方向下实现专业课德育及进行价值引导的有力举措。针对当前食品感官分析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课程组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深度挖掘、开发思政资源,提出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润物细无声的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思政育人深度,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最近人们有些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其实,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在食品工业发展上有着重要的贡献,“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已经成为食品界的共识。问题不在食品添加剂。而在传统食品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是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森林食品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解决资源落后与发展滞后的矛盾;促进贫困地区收入增长;注重多方交流互动。其次,将森林食品产业的减贫效应分为社会减贫效应、经济减贫效应、生态减贫效应这3个部分。最后,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宣传;增加产业联动效应;持续带动地区增收等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森林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我国森林食品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产量和产值两个方面分别论述我国森林食品的发展规模,发现森林食品无论是产量,还是产值都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并就促进森林食品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林业》2006,(9):2-2
兰溪林业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林业特色基地为重点,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全市已建杨梅、柿子、板栗、枇杷、青枣、香榧、笋竹两用林、绿化苗木等各种林业特色基地,其中兰溪大红柿、穆坞枇杷和马涧杨梅被省林业厅列为森林食品基地。  相似文献   

17.
以哈尔滨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森林食品的认知程度及购买偏好。调查发现,哈尔滨市居民消费者对森林食品的概念认知匮乏。在家庭月收入允许的情况下,选购森林食品时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且季节因素并不影响消费者对于森林食品的消费。但消费者在选购森林食品时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购买森林食品的渠道增多。调查进一步发现哈尔滨市居民消费者在选择森林食品时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基于此,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哈尔滨市居民购买森林食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角度提出扩大促进哈尔滨市居民森林食品需求和促进哈尔滨市森林食品业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浙西林海     
《浙江林业》2006,(8):1-1
今后五年,开化林业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化美化钱江源头,积极打造平安林区,争超廿亿林业产值,建设绿色生态开化”为目标,着力构建两个森林生态圈,打造森林食品、高效商品林、茶叶、蚕桑、花卉苗木、毛竹、竹木制品、森林旅游八大林业特色基地,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森林资源安全群防群治、森林病虫害预警救治三个保障体系,实施兴林富民“五五工程”,即创建50个绿色家园示范村、50个兴林致富示范村、50个森林生态示范村、50个绿化示范村和50个林业示范龙头。  相似文献   

19.
王轩  张艾蕾 《现代食品》2023,(14):112-115
本文主要探讨了食品科技在食品过敏预防中的应用,包括食品加工技术的进步和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加工技术通过改变食物的物理或化学性质,降低或消除食物中的过敏原。食品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帮助食品过敏患者避免接触到可能引发过敏反应的食物。这些技术的发展为食品过敏的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食品过敏,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江苏如皋市针对新形势下农业发展遇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突破传统思维,按照工业化的思路谋划农业,积极探索以打造长寿食品产业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农业发展新路子,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初显端倪。2005年底,全市冠名长寿食品加工企业263家。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利税2.4亿元,创汇8000万美元。形成了肉食品、黄酒、茶干、萝卜条、银杏、小杂粮、副食品等八大系列长寿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