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结合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的角度来研究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异常审计收费降低了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而并不会降低本地审计师对信息不对称程度低的盈余管理公司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同时,异常审计收费也不影响外地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表明本地审计师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之间存在合谋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的盈余管理公司更可能选择本地审计师进行审计,从而为本地审计师的合谋效应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审计师的风险管理行为是审计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地区法治化程度对审计师风险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事务所面对高风险客户时,在法治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容易提高发表非标准审计意见、加大审计费用及抑制客户方盈余管理的概率,从而体现风险管理的行为。新《证券法》的实施,可能因相关数据不充分和法律实施的滞后性,并没有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行业竞争程度激烈的企业客户,审计师更容易作出风险管理行为;对非国有企业客户,审计师往往作出风险管理行为更为谨慎。研究结论为地区法治化程度与审计师作出风险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与主要客户共享审计师是减少公司错报和提高审计质量的新机制。本文以2003-2013年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主要客户共享审计师能够显著降低公司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尤其是降低与销售相关事项的财务重述;与来自不同地域的共同审计师相比,来自同一地域的共同审计师更能显著降低公司的财务重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上述共享审计师效应与公司及其客户是否来自同一行业无关,而与公司其他监督机制的强度显著负相关。上述研究结论为完善现行的审计制度和公司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康美药业、康得新等为代表的“存贷双高”企业股债双雷现象频发,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极大震动,如何从信息中介的视角识别“存贷双高”异象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具有“存贷双高”特征的企业更容易被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表明审计师能够有效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其内在机制是审计师识别到“存贷双高”企业信息透明度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高,从而提高了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从调节效应看,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和公司治理水平有助于缓释“存贷双高”异象的审计风险;进一步分析表明,审计师能准确识别“存贷双高”程度、区分“存贷双高”类型等,并选择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来降低自身风险。研究对于理解审计师在降低“存贷双高”风险方面的信息中介作用、丰富审计意见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提前防范市场风险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向前五名供应商、客户采销额占年度采销总额比例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的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是否会影响其盈余管理程度,以及由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决定的那部分预期盈余管理是否会影响外部审计师的决策。研究发现,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的经验证据表明,由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决定的预期盈余管理显著影响了审计师关于审计意见、审计收费的决策。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供应商/客户关系型交易对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师决策的影响机理和作用途径,为投资者、监管层和审计师从企业供应链关系的角度理解其财务会计行为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为针对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师行为的深入研究开辟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认知。具体探讨:审计师能否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客户的辞聘或保留决策选择;以及审计师应对真实盈余管理带来风险的策略等三个问题。研究表明,审计师能够识别真实盈余管理,并将真实盈余管理作为风险因素在审计定价决策中加以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对真实盈余管理带来的风险现阶段整体可控,事务所倾向于采取客户保留决策;事务所主要通过审计师付出额外的努力和更换审计团队两种策略来降低审计风险。本文的研究结果为理解审计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认知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对于从审计角度强化真实盈余管理的监管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审计师个人经验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以及投资者对审计师个人经验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事务所和公司特征的情况下,审计师个人经验与操控性应计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调高盈余的公司组。这一结果说明审计师经验越丰富,越能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在投资者反应方面,审计师经验越丰富的公司盈余反应系数越大,说明投资者认为审计师经验越丰富,其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信度越高。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审计师个人经验对审计质量的提升作用在重要性高的客户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采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衡量审计质量并未改变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市场仅能观察到事务所变更不同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还同时提供了审计师变更的佐证。基于此,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资产专有理论,从审计师和事务所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特有的审计师/事务所变更行为,并结合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进一步分析这种行为的原因和后果。文章通过对比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并带走客户的公司与签字审计师离开事务所没有带走客户的公司后,发现在审计师跳槽之前,公司的盈余管理越强,越会跟随审计师到新的事务所,表明客户资源的控制权归审计师而非事务所所有。并且,我们还发现,这类公司在审计师变更前的审计质量更差。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审计理论的研究手段和现有成果,并对于规范审计师行为和提高审计独立性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独立审计鉴证与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关系,本文以2017-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数量越多,年报被实施问询的概率越高。这两种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互补关系主要体现在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对交易所问询内容的影响上。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组和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组,审计师披露的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更能为交易所监管提供风险提示线索;当被监管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非常规关键审计事项为交易所监管部门提供监管线索的作用更加明显。研究验证了审计师与交易所监管部门之间在信息披露监管上存在互补关系,两者在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存在更大的协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是影响审计意见的两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当期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少有关注信息风险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同时研究盈余管理和信息风险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公司的信息风险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概率显著正相关,而当期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无显著相关性。这表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主要考虑信息风险,而没有证据表明审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考虑了盈余管理。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已有审计意见和审计质量决定因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审计师非正式网络的视角,分析并检验了与受罚审计师共处同一合作关系网络的执业经历对未受罚审计师跨所流动后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该执业经历的未受罚审计师转所后的审计质量更高。这一处罚溢出效应受到了新任职事务所的一体化管理程度、跨所流动审计师的年龄、与受罚审计师的网络社交距离、以及证监会处罚力度的异质性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为跨所流动审计师配置更有经验的项目搭档,以及审计师个人的社会学习是处罚溢出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处罚溢出效应的持续期为三年左右,且当审计客户外部监管风险越高时,处罚溢出效应更为显著。上述研究结论从审计师合作关系网络层面揭示了行政处罚的跨所溢出效应及其产生机制,对于加强事务所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审计师变更与审计质量的经验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回顾。总的看来,已有的文献主要从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以及审计师变更与盈余质量三个方面来考察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但并未取得一致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多维度计量盈余质量和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两个方面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苏超 《中国外资》2010,(6):63-64
本文就80年代以来的关于审计职业声誉及审计质量的经典著作,以及近四年来会计研究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进行了回顾,主要将它们分为审计职业声誉对审计师和对审计客户的影响两大类。另外,虽然大部分研究将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代理变量,但仍有部分研究认为审计任期以及审计师与客户公司的隶属关系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也对此誊文章进行了回顾。最后,针对已有研究的方法论做了简要的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此前研究主要关注历史信息与审计师决策,本文考察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与审计定价显著负相关。机制检验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能传递企业未来持续经营信号,降低审计师所感知的持续经营风险,进而降低审计定价。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年报披露语调更积极、披露未来经营计划内容更丰富时,二者负向关系更显著;且这种负向关系仅在企业未来盈余反应系数更高和分析师关注更多以及审计师行业专长较低和忙碌程度更高的样本中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年报前瞻性文本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审计意见的概率。本文为理解审计师决策依据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并为现有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作出增量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80年代以来的关于审计职业声誉及审计质量的经典著作,以及近四年来会计研究核心期刊的相关文章进行了回顾,主要将它们分为审计职业声誉对审计师和对审计客户的影响两大类.另外,虽然大部分研究将事务所规模作为审计质量代理变量,但仍有部分研究认为审计任期以及审计师与客户公司的隶属关系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也对此类文章进行了回顾.最后,针对已有研究的方法论做了简要的小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我国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检验了影响制度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强制轮换制度总体上没有显著提高审计质量,其原因一是强制轮换制度执行中存在规避行为,导致审计师变更频繁和过渡审计师的出现,其对应审计质量较低;二是强制轮换制度实施后,新任审计师的平均专业胜任能力下降,导致审计质量下降。而具有原客户审计经验的审计师在被强制轮换后重新审计该客户的审计质量较高,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整体下滑。本文的发现对进一步完善签字注册会计师强制轮换制度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7年至201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审计行业专长的视角分析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审计行业专长对提供非审计服务的水平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当审计师为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时,相对于非行业专长事务所而言,行业专长事务所更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业专长事务所对于客户的正、负向盈余管理行为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稳定的业务关系对于企业防范外部冲击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供应链上的稳定业务关系既可能带来“收益效应”也可能带来“风险效应”,企业的关系特征如何影响审计师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值得关注。研究发现,稳定的客户、供应商均能降低审计费用,机制检验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在稳定业务关系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即稳定业务关系通过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而降低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在客户/供应商交易占比较高、处于非耐用品行业以及物流成本较高时,稳定业务关系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显著。研究从供应链视角丰富了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维护稳定供应关系、发挥供应链的监督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5-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发生高管变更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费用更高,由忙碌程度高的审计师进行审计会进一步加强这一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发生高管变更会导致战略调整程度和审计投入的增加而使得审计费用增加;异质性检验表明,在公司规模较大的样本中,高管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审计师和相关部门关于公司高管变更审计与监管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审计师变更能否给当期财务报表审计带来“新视角”进而改善审计质量一直是审计理论实证研究的难点。基于关键审计事项(CAM)披露的文本信息,本文实证考察了审计师变更的“新视角”效应。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显著降低了公司本期CAM与上期的纵向文本相似度。相比重新上任,完全履新的审计师变更降低程度更大;“换师换所”和“换师不换所”均具有降低作用,但前者影响更大;相比只变更项目合伙人或经理,两者同时变更的降低作用最大;而且,降低作用主要集中于行业专长审计师。最后发现,变更公司CAM纵向相似度越低,审计投入越多、审计质量越高、信息有用性越强。研究拓展了审计师变更和CAM披露文献,为审计师轮换制度与新版审计报告准则实施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