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和凝聚思想共识,更影响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面对新发展格局,改变黑龙江省民营经济总体偏弱,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刻不容缓。统一战线的本质属性要求其必须在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中发挥作用。在帮助企业拓展筹融资渠道、培养企业家精神以及引导有序政治参与、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等方面共同发力,发挥统一战线促进“两个健康”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2.
眉山民营经济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三个转变”的重要措施,确定了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各区县也纷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构建区域经济结构。如何加强民营经济管理,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是当前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襄樊市民营经济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逐步显现,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加大、作用日显重要。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层次不高。襄樊市如何将其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重点来抓,我们认为应该狠抓“六个有机结合”。 一、狠抓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与规范发展民营经济的有机结合,构筑有利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平台。冲破各种制约和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框框,破除对民营经济的各种偏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应是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国有经济是中国经济巨轮的稳定器,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经济的领导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经济巨轮安全起航的“定海神针”。本文通过研究其市场规模效应并得出结果,以期有助于厘清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关系,并有利于正确引导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界领袖》2004,(4):15-15
黄孟复(代表全国工商联)在会议上提出“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是根本要求。应坚决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  相似文献   

6.
民营经济是最灵活的生产经营方式之一,其产生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结果。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其发展态势关系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规模:凡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经济实力往往较强,反之则偏弱。这在浙江温州与山东潍坊亦有所表现,两地民营经济发展规模的不同使其总体经济实力出现了较大差异;两地民营经济发展快慢的不同使其产业比例、产值和劳动力动员量存在较大差距。民营经济最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能激发和调动劳动者发自内心的激情,产生显著的经济成效。然而,要真正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需克服许多困维,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思想观念;推进社会保障改革,完善各种劳工保护立法和司法,逐步提高职工的劳动报酬和待遇,同时也要不断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放宽搞活投融资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导刊》2006,(6):39-40
2005年以来。青岛市认真贯彻国务院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36条意见”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民营经济工作作为“兴市富民”和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一项主要举措,推动民营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截止目前,全市民营经济注册户数为34.7万户,同比增长14.2%。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累计1713亿元,同比增长15.2%,各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首位,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一年,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正确认识区情,拓宽发展思路.在认识上实现“三个彻底破除”,即彻底破除把民营经济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对立”的观念,确立发展民营经济是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实现形象,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思想;彻底破除民营经济是“搭头”的观念,确立民营、国营经济同等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彻底破除发展民营经济是“权宜之计”的观念,确立民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在、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思想.坚持“集中精力抓经济,奋力拼搏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优化家族化管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斌 《商业研究》2002,(8):23-26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国民营经济在经历了恢复、发展、和崛起阶段后 ,普遍陷入了规模小、档次低、管理乱、效益差的“二次创业”困境之中。但绝对不能否认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应根据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改革和优化家族化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中国民营经济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差强人意。为此,应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民营富民”的战略,多途并举、多管齐下推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丹 《中国电子商务》2013,(12):191-191
近几年以来,面对信贷规模持续紧缩的经营形势,商业银行如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揭示了银行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一些银行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娟  朱浩 《商场现代化》2007,(3X):327-328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新生事物,它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无论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文化都是内生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人”构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本文主要是从“人”的角度分析其在武汉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并根据民营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提出“人”在不同文化建设阶段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经济逆境证明,民营经济往往受冲击最大,但恢复起来也最快。民营经济是内生经济,保增长正当其时;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保民生责无旁贷;民营经济是就业经济,保稳定可以大显身手。江苏民营企业当前要勇敢承担起“三保”的重任。  相似文献   

14.
邹东涛 《中国工商》2001,(1):131-131
趋势之一:民营经济将面临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有经济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企业有进有退的方针。由于我国国有经济比例太大,因而,深化国企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规范有所为,扩大有所不为;国有企业的“退”必将大于“进”。国家统计局一项报告指出,在“十五”计划期间,国企将要从146个竞争性行业大规模退出。这样,就会使市场形成一定的“真空带”,这个“真空带”就必然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提供良好、众多的机遇。民营企业一定深入研究这个趋势,切实抓住这个发展机遇。 趋势之二: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正> 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经20多年,已经达到了可观的规模。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就为我国民营经济的充分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民营企业在享受高速发展喜悦的同时,也在承受着生存的压力。一、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肯定它的快速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燕赵传真     
《工商之友》2003,(4):37-37
故城县重视拜访民企活动,遵化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河北福建商会到宁青考察,致富思源抗击“非典”义不容辞,丰宁重视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议题是民营经济科学发展问题。作为人文学者,我觉得这个议题很好。在我看来,核心就是“发展”,也就是说主题词是“发展”二字。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一步步提升。党中央肯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私营经济,但那时私营经济的规模、产值、作用都还小,只是处于补充地位。此后民营经济不论在投资数额、工业产值、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增幅部遥遥领先,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表明,正是在党的政策支持下民营经济才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活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作用的扩展又提高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形成了认识提高与实践发展的良性循环,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的独特路径。  相似文献   

19.
《财经界(学术)》2011,(15):39-39
在日前举办的“十二五规划与民营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透露,“十二五”期间,民营经济或将迎来进一步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商谈,可能将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专项扶持计划。  相似文献   

20.
权威观点     
《财经界(学术)》2010,(13):22-23
现在出台“新36条”恰逢其时,我们经济又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它的引擎是什么?新的引擎必须是民营经济。“新36条”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民间投资将在重要行业和领域得到大发展,民间游资将被更多地合理引导投向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我总的感觉是红灯灭了,绿灯已经亮起来,但是要“过马路”必须要“划斑马线”,所以各地政府和各个部门应赶快划好,民营企业“好过马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