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莹 《中国就业》2014,(5):22-23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认真落实“院、年级、班级”三级就业工作责任制,着力抓好“五联动”,就业工作实现“两高”,即就业质量高,协议就业率高(签订就业协议书和正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在全国率先签订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协议,有效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毕业生大都是通过与所在院校、将来的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就业协议》来实现就业的。实际上,从就业协议签订到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这段时间是大学毕业生的一段“空白期”。此时,如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菏泽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决策部署,通过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不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多“点”发力不断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优化就业手续。从公共就业服务“关键点”出发,打通服务堵点,提高服务质量。山东省内院校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或者落实工作单位后,实行“网上签约”、推行“秒办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使得他们忙于跑市场、赴面试、签协议,以便尽早解决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有时同报到后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发生冲突,那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学生毕业季来临,多家网络论坛近期频现高校毕业生“被就业”问题的曝光帖。发帖网民多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无论是否实际就业都要求学生尽快寻找公司签订三方就业协议,并要求“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否则就不予毕业。(新华网6月8日)  相似文献   

7.
翟玉娟 《中国就业》2006,(10):23-25
普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发挥好这部分人才的作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为了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充分就业,发挥人才优势,及时适应时代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对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毕业分配制度经历了指令性计划分配阶段(1984年之前)、指导性计划分配阶段(1985-1989年)、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阶段(1989-1993年)到自主择业阶段(1993年以后)。国家教委1997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该规定中,用人单位应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5月签订毕业生录用协议。  相似文献   

8.
在交纳了共计40佘万元就业安置费和管理费后,80名学生签订了由母校担保的就业安置协议远赴广东。苦等6个月,学生们不仅未找到学校和中介公司承诺中的“稳定工作”,而且陷入食宿无着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袁义斌 《中国就业》2010,(10):62-62
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湖南张家界市劳动就业部门加强了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创业培训、就业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努力为大学毕业生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9月8日.在全市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制定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认真落实"院、年级、班级"三级就业工作责任制,着力抓好"五联动",就业工作实现"两高",即就业质量高,协议就业率高(签订就业协议书和正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1.
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的科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就业已经进入社会化阶段,当被认为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都不能就业,或者说不能就好业时,将直接影响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体系、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及宣传体系四个方面来构建科学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从而推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永超 《人力资源》2016,(10):69-71
三方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三方签字盖章,就具有法律效力,对三方均具有约束力. 毕业生凭三方协议至用人单位报到后,用人单位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毕业生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三方协议同时失效.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的内容有冲突的,以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准.  相似文献   

13.
杜磊 《人力资源》2023,(8):136-138
<正>“订单式”育人指企业与高校签订一定期限的合作协议,根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所达成的共识,实现在人才培养与输送方面的校企双赢。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为促进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订单式”人才培养涉及高校、企业、学生等多主体,各方由于诉求不同,在合作中会产生诸多问题,如政府、行业协会、高校和企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缺乏合理的定位,企业与高校之间签订的协议科学性不足,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14.
今年国庆节前,河北省在开展“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人户专项活动”的同时,扎实推进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高校毕业生创业导航行动”及“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取得显著效果。11月3日,河北省政府又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即日起,利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就业》2012,(11):4-5
时至10月,大多数离校毕业生应该都已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但也不排除仍有一部分毕业生依然“宅”在家里,仍有一部分父母还在为子女的工作忧心。急毕业生和家长之所急,今年7月份,人社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函[2012]69号)。通知要求各地将2012届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当前工作重点,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摸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底数,认真做好实名制信息登记工作,根据其意愿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其尽快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宜春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创新服务工作模式,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六进高校”活动,有效帮扶了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仅2009年,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对接就业创业4684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见习519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134人,为宜春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济南市围绕“0531”行动计划,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创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本文介绍了推进该项计划后所取得的成绩,并对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定,人社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全面落实和完善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税收、金融、社保补贴等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9.
王萌 《中国就业》2010,(1):24-24
为进一步做好商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拓宽信息产业的选才渠道,2009年12月19日,由潍坊市劳动就业办公室、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山东半岛信息工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活动共吸引了206家单位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11361个。  相似文献   

20.
文登市劳动就业部门引导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四方签订“四方协议”,解决企业招工和学生就业难题。目前,文登市职教中心为烟台一家餐饮企业“订制”的近百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