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高校英文网站屡现翻译失误,如译文表达不地道,未以受众为出发点决定源语信息的取舍,未对源语特有的文化现象加以必要的注释等。通过对翻译失误的分析,以期对高校英文网站的外宣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朱军 《经济研究导刊》2009,(18):209-210
宇文所安凭借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文论译文历来成为西方高等学府汉学研究的教材,堪称经典。然而,毕竟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过程,译者不仅要跨越语言的障碍,还要逾越文化的鸿沟。文论翻译还牵涉到语内翻译的问题,情形更加复杂.从狭义的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两方面分析其译文,同时指出其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
动态性和开放性是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界定翻译需要遵循的两项原则.翻译的过程就是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译者是自己的视域与源语文本视域互相发生融合形成新视域,并用目的语文化的语言符号将新视域重新固定下来并形成翻译文本的过程.翻译过程是动态的,文本意义是开放的,本文旨在通过运用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的思想来证明文本复译是历史的必然,有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中国英语翻译界以及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受到功能翻译理论的较大影响。该理论将译文目的论当成了自身基础,而且强调译出语的文化情境,非常符合翻译交际目的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评价译文。功能翻译理论大程度上符合实际翻译教学的要求和需要。  相似文献   

5.
刘彦仕 《经济师》2009,(9):115-116
规范概念是翻译研究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规范理论把翻译研究从原文取向引入译文取向。从语言中心导向文化中心,从“求同”导向“存异”。分析特殊应用文体公示语的特点,并采用公式化的翻译框架探讨其翻译规范,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可操作解释性的翻译方法,利用规范理论的主要成果来促进实用英语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晶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42-24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从语义到语体都要用最贴切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使原文与译文形成相同的超语言交际效果。从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出发,分析了各种形式的商务英语文本翻译如何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语义、风格、文化和读者反应等方面信息的灵活对等。  相似文献   

7.
因国际交流的加深,对于涉及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人们开始期待更加接近源语的表达,翻译需求呈多样性发展.该领域归化的运用将逐步减少,异化原理将成为主流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过度追求异化的过程中,目的论理论容易被忽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翻译需求仍应作为翻译的最终目标,可合理使用增补译,零翻译、为译文加注等翻译技巧得以达成.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研究领域从语言研究层面进入文化研究层面的时期,文化学派为翻译研究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春风",为翻译学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代表语言研究学派的翻译归结论认为文化派脱离了文本,极大限度的挑战了传统翻译价值观.该文从阐释学角度针对归结论对"文化派"的翻译观摈弃一切制约翻译行为的规范的误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英语已发展为国际性语言的背景下,金华市的发展战略计划应该包括英语语言在金华正确、规范的使用.本文从金华等市的公示语英语译文的规约性调查入手,发现问题并提出采用合理,恰当的A-B-C翻译模式,规范和确定部分参考性的公示语标准译文.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英语和汉语都蕴含着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承载着其所在语言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隐喻差异主要体现在喻体上,因此从喻体的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隐喻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喻的英汉互译策略:直译、归化、増译、异化加注释、释义、译为明喻。对每一策略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应根据目的语中是否存在相同的喻体,翻译目的、译文读者的文化期待、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以及行文的流畅等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敢问路在何方: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理论界提出和致力于"三农"问题的研究以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成为热点问题。根据各种基本思路的性质与方式,可以将这些观点划分为不同派别,其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城市派"和"农村派",而最有创造性的观点则是"文化派"与"非市场派"。它们对于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是建立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基础之上的,本文认为社会总价值或总效用和社会净收益的优加性是比成本劣加性更好地定义自然垄断的概念,并在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重新定义的基础上,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三位一体”角度重新解释了自然垄断概念,提出了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为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及其改革奠定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企业理论的两种进路:在批判中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杰 《经济经纬》2006,36(5):98-101
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和马克思企业理论各有不同的理论进路。前者的预设前提、论证过程和理论目的存在严重缺陷;后者虽提供了客观认识现实的方法论指导,但其论证有待深化,结论有待扬弃。资本与劳动间非对称的产权关系和产权结构的不同特点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二者不同的市场权力地位,是当前资本逻辑形成的原因。构建和谐企业理论的关键是要在企业的双重属性前提下超越“雇佣”的认识局限,走出“剥削”的历史阴影。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目的在于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接受效果。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是交际学和语义学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二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间接宾语"说是抛开维语的形态,强调意义的产物。抛开形态谈意义,必然会出现间接宾语和状语难以区分的问题,给语言研究、翻译和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本文认为,只有带宾格标志的才是宾语,应把"间接宾语"归为状语,这是符合语法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理性,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交往行为理论认为目的理性只是交往行为的一个纬度,翻译目的论在提升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将主体间性交往行为“异化”为主客关系的工具目的行为。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翻译目的论既有合理性也有其自身无法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脏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哲学,文学的影响,内涵复杂。通过探讨脏腑术语在中西医学中的差异,并以彼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指出目前脏腑术语中所存在的问题。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交替使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以确保医学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战略变化就是组织通过变化以实现其基本目标的最基本资源配置及其环境交互协同地随着时间在形式、特性或状态上的变化。本文对战略变化研究的内容学派和过程学派的主要观点、理论模型及研究不足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企业保持和提高在越来越动态化和复杂化的国际一体化经济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语际转换是翻译活动的显著特征,其过程就是将一种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信息准确无误地用另一种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诗歌翻译则不仅要求译诗准确无误,而且要求原诗语言符号的深层次意义在译诗中得到巧妙的艺术性再现。本文结合许渊冲先生的《葬花辞》英译,从音韵、形式及思想意境两方面探讨“翻译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  相似文献   

20.
Language and foreign trad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hile langu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vity models, there has been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a common language promotes bilateral trade. This work proposes separate series for a common language depending upon whether ease of communication facilitates trade through translation or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directly. The series related to direct communication is far mor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bilateral trade, but the other series, based on translation, makes a distinct contribution as well. Either measure of a common language outperforms the measure in popular use, which is implicitly related to translation, and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does far better. In addition, the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 of two country-specific linguistic influences on trade: Literacy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 at home. Both of these influences promote foreign relative to domestic trade. Finally,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separate roles of English and network externa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