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与7-11、罗森这两大日系便利店巨头相比,全家算是比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2004年7月,全家便利店在上海开业,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家便利店仅在上海就超过1000家.作为后起之秀,全家便利店在7-11、罗森已率先抢占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并快速发展,其会员体系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2017年,南京中央商场与罗森携手入驻南京市场,开启外资便利店与本土零售企业的合作,打动消费者的同时,也创造出罗森南京新街口中心店开业首日创下日销20万元的新纪录。2018年,国际便利店巨头7-Eleven确认将与南京金鹰合作,于2018年进军南京市场。7-Eleven为续写便利店迅速蹿红的销售奇迹,在便利店竞争激烈的南京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亟需深入了解南京地区消费者的特性,从而制定合理的战略。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南京地区7-Eleven的品牌认知调查。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京市民对7-Eleven的品牌认知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南京市民对7-Eleven品牌的认知度,从而对7-Eleven进军南京市场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连锁经营是7-Eleven便利店最大的经营特点。7-Eleven便利店在克服连锁经营的弊端的同时能很好的发挥其高度的统一管理、完善的流通渠道、形成了销售网络、规模经济带来的资产增加等优势。7-Eleven便利店想要在中国的市场上走的更远更好,必须重视中国消费者的行为特点,认真研究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以及服务营销方面的问题,更好的面对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正>全家、7-Eleven、罗森,这三个目前在中国发展最好的日本品牌便利店,被山寨最多的要算的"彩条招牌"了。除了浓浓山寨感的门面,永远不够亮的灯光,这种荒腔走板的怪异感觉会在你踏进店里的那一刻达到极致——货架要么太空,要么太乱,你急需的东西通常没有,他有的东西你可能永远不会想买。这里的"你"说的主要是年轻人。在零售业萧条的大环境下,便利店如何抓住消费者?此前我们曾介绍过这种模式如何在日本发扬光大;也分享了什么样的人爱去便利店,便利店该如何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上海便利店由于竞争加剧,纷纷进入了调整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全家便利后来者居上,店铺快速“开关”,在高歌猛进中调整发展;老牌7-Eleven主打餐饮,快餐岛、关东煮、思乐冰等食品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引发了便利店做快餐的潮流;罗森便利则推出了奥特曼、柯南等动漫主题店;好德可的与天猫携手试图解决“最后1公里”问题;快客便利则推出了新版高端店.  相似文献   

6.
我国便利店是在超市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上海本土便利公司则是在向“罗森”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发展速度,“徒弟”完全超越了“师傅”.“全家”与“7-11”的进入,正在改变上海便利店的竞争格局.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止2012年6月份,上海十个便利店品牌(好德、可的、快客、光明、良友、罗森、喜士多、全家、7-11、乐购便利)在市内开发的便利店有4807家,其中,罗森、喜士多、全家、7-11、乐购便利四个海外品牌有1347家,已占上述总门店数的28%.  相似文献   

7.
我国便利店是在超市的专业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上海本土便利公司则是在向"罗森"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但发展速度,"徒弟"完全超越了"师傅"。"全家"与"7-11"的进入,正在改变上海便利店的竞争格局。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止2012年6月份,上海十个便利店品牌(好德、可的、快客、光明、良友、罗森、喜士多、全家、7-11、乐购便利)在市内开发的便利店有4807家,其  相似文献   

8.
从店铺数量来看,上海便利店历来都是以内资为主导,内外资门店比例约为3:1。内资以快客、好德、可的为代表,外资以全家、罗森、7-Eleven为代表,外资的单店日均销售额明显高于内资,在快速扩张、成本提高、毛利较低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下,上海便利店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在亏损的边缘徘徊。上海便利店的未来走势如何?怎样才能实现有效转型?应该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店铺数量来看,上海便利店历来都是以内资为主导,内外资门店比例约为3∶1.内资以快客、好德、可的为代表,外资以全家、罗森、7-Eleven为代表,外资的单店日均销售额明显高于内资,在快速扩张、成本提高、毛利较低等多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下,上海便利店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在亏损的边缘徘徊.上海便利店的未来走势如何?怎样才能实现有效转型?应该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商》2015,(7)
7-Eleven便利店最早产生于美国,当前商店在美国、日本、中国和新加坡等世界各地遍布,店铺数量超过三万家,是当今世界最大连锁店体系。7-Eleven使用其连锁的经营策略、先进的经管信息系统、特殊的经营形式和先进的物流配送体系,在零售业中取得了强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零售终端     
《糖烟酒周刊》2004,(48):B025-B025
麦德龙现购自运哈尔滨道里商场12月9日开业;日本全家、罗森等便利店将在中国开展专营连锁店;石家庄万利福更名“世纪联华”;成都首家红旗连锁便利店开业。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上海便利店由于竞争加剧,纷纷进入了调整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态势,全家便利后来者居上,店铺快速“开关”,在高歌猛进中调整发展;老牌7-Eleven主打餐饮,快餐岛、关东煮、思乐冰等食品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截止至2011年9月底作为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目前在全球共有43591家店铺。7-Eleven作为全球连锁企业的龙头,取得现在的成就与其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体系密不可分。下文将从各个方面浅析7-Eleven的物流配送体系,希望能对中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产生影响并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日本7—11便利店可以说是世界便利店中当之无愧的大王,它以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奠定了它在零售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2005年4月15日,北京的第一家7—11便利店开张,并且他们设下了2008年以前在中国大陆开设350家便利店的目标。然而同年三月,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却在日本一败涂地,家乐福在中国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为何在日本却遭滑铁卢?可见,在新的市场的面前,以往的经验未必就是成功经营的锦囊妙计。那么,7—11在中国的便利店的营销方法是否就完全适应目前中国的市场呢?7—11便利店在中国又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15.
楠乡 《光彩》2016,(4):62-63
罗森(LAWSON)便利店于1975年4月在日本成立,1996年进入中国,如今在中国的门店已经超过300家,是便利店行业唯一连续4年获得中国食品健康七星奖的企业,它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管控值得同类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16.
7-Eleven是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在对供应商合作伙伴的选择方面,堪称我国便利店的典范。通过对7-Eleven便利店的细致考察,总结其供应商选择的流程和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对现阶段我国便利店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山东省7-Eleven便利店为例,对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别进行PEST分析和SWOT分析,得出山东省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基础,伴随消费者观念的改变,7-Eleven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针对7-Eleven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1992年10月,中国第一家便利店在深圳建立.其后10几年间,尽管我国便利店业态总体上一直处于导入期,但是,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这一新型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2000年起,上海年均新开便利店超过1000家,呈现出几何式增长态势,并首次突破了4000人/店的瓶颈,标志着上海便利店业态已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便利店业态也进入了快速发展前期,便利店数量从数十家至数百家不等,其他更多的城市则处于业态的导入期,可见便利店的零售业态在我国正日趋成熟.与此同时,全球著名品牌7-11、罗森等便利店集团也加速了其在中国的空间布局步伐.  相似文献   

19.
周勇 《中国市场》2007,(30):22-23
<正>我国的便利店,目前仍然是"亏多盈少"。以上海大型便利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做比较,如单店日均商品销售额,上海平均不到5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而7-Eleven约为1.5万元;商品毛利率,上海为16-22%不等,而7-Eleven为30%;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上海为25-29R,比7-Eleven的综合收益率低7-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上海在2%以下,7-Eleven在5%以上。我国便利店的四大问题我国大型便利公司经历了七、八年甚至十余年的发展以后,依然没有重大转机的原因何在?我觉得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7-11连锁店(7-Eleven,Inc.)是国际著名的便利店和特许经营企业,该公司在1927年成立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7-11的名字起源于1946年,从那时起其连锁店的营业时间延长为早7点至晚11点.而现在,7-11在北美就拥有5700余家门店,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拥有1.39万多家便利店,所有门店的营业时间都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7-11从1981年开始进入香港市场,1992年开设了深圳市的第一家加盟店,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设了430家便利店和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