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劳动力资本与国有经济产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珏  李涛 《特区经济》1997,(8):11-15
<正>经验的观察和理论的分析表明,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与它的所有者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所有权性质,与一般的商品所有权关系相比,不仅具有特殊的外观,而且具有特殊的内涵。本文期望通过对劳动者劳动力产权以及非劳动力产权关系的探讨,能够对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有所启发。 一、引言·劳动力·劳动力商品·劳动力资本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进程,我国公立高校出现了财政危机和质量危机等新的问题,文章从公立高校及其相关主体的产权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了造成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基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政府、高校和教师三个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产权关系,并且从"教育劳务产品所有权"的角度为我国公立高校的产权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新古典厂商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现代企业理论的核心问题与学术流派;认为对企业所有权从而对企业内外部产权结构的研究是企业理论的主体内容,而马克思亦从经济形态演变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企业产权结构理论。这些理论对深化我国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客观、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摆脱了西方产权理论固有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倾向,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产权本质理论的特质。该理论特质还表现在对产权的运行机制、社会功能、权能结构以及产权与所有权、所有制、产权制度既密切一体又相对区别的论述上。  相似文献   

5.
关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思考●候晓华(甘肃经济管理学院兰州,730070)众所周知,在目前我国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中,产权理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要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产权包括所有权和由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对国有企业来说,其财产的最终所...  相似文献   

6.
明晰产权关系与企业集团化战略·连玉新产权改革:绕不开的难题我国以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为基础的承包制、租赁制等各种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了整体经济体制改革。但是企图绕开所有制的企业改革思路,由于未能触动产权制,国有企业改革达到预期的目的。全民所有制在现阶...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标志着我国的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其核心问题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赋予企业以法人财产权,进行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一、所有权、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 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所有权派生出来的。因此,要了解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内涵还需要先弄清所有权和产权的涵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集体经济》2005,(5):25-25
近几年来,我国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吴易风、李炳炎等一批学和理沦工作,对马克思论中蕴藏丰富的产权理论进行了艰苦的发掘、研究,并紧紧围绕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实践,为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进行了理论探索。他们将当代马克思主义产根理基本内容归纳为下面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明晰产权关系,强化对国企经营者的所有权约束。按照现代企业理论,所有权约束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完成各项合同之后的剩余收入索取权。它是产权清晰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应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的情况,建立新的国有企业产权组合模式:一是实行国家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拥有对资产的法律上的终极所有权以防止发生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股权化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研究,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内部人控制理论和激励理论等多方面论证在国有企业中实施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结合甘肃国有企业在产权改革中涉及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具体情况,分析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关键因素和难点问题,并提出了甘肃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股权化方案,员工持股计划(ESOP)、管理层收购(MBO)等可作为促进甘肃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土地股份产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财产权利与土地产权的理论研究,指出所有制是一个事实,是一种经济存在,其本质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利益关系;而所有权作为一种权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一种法律规范,其本质是对这种利益关系在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马克思还从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对所有权的权能结构进行考察。在实物资产使用形态方面,马克思以土地作为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本文试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城市的土地有偿使用及其收费标准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一)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存在是以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的,要了解地租必须了解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对土地占有的垄断。马克思指出:“土地所有权的前提是,一些人垄断一定量的土地,把它作为排斥其他一切人的、只服从自己个人意志的领域。”①这是法律观念上的所有权。“法律观念本身只是说明,土地所有者可以象每个商品所有者处理自己的商品一样去处理土地。”②而对这种所有权采取什么方式实现,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则只能有什么样的土地使用方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劳动条件的土地,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使用权可以完全分离。“土地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只代表一定的货币税。”③即凭借  相似文献   

13.
宗寒 《上海改革》1994,(10):16-18
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当然也存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权及各项权能的关系问题。能不能以西方产权理论来指导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它的丹析问题的方法,但不能全盘作为我们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高梁 《开放导报》2005,(5):67-69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服务,而不是不顾经济结构的单向私有化.用MBO方式搞私有化改革将导致产权关系的长期和全面混乱,会颠覆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前一段流行理论的误区,正是理论家的堕落。国有企业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但绝不允许侵吞公产的“产权改革”制度化.  相似文献   

15.
杨波 《改革与战略》2008,24(6):10-13
马克思之前的产权思想研究范围较窄,唯心主义色彩较重。在批判吸收这些产权思想合理成份的同时,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解答了当时最迫切的产权问题,形成了系统的产权理论。产权思想到马克思产权理论这一嬗变过程,给我们发展马克思产权理论、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以下启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吸收西方产权理论的优秀成果,紧密关注经济现实。  相似文献   

16.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一、市场投资经营主体必然是个人资本所有人及其派生的企业法人 市场经济要求经济资源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等)按照市场供求、商品价值客观规律来最优配置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经济资源诸要素能够自由转移,按市场经济规律灵活地往经济效益高的地方流动。这就要求经济资源诸要素均是自由流动的商品。商品及其所有权均能自由转让。这就要求商品所有者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均是独立的具有财产权利和义务责任能力的民事行为主体,即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此独立的商品所有者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均能依法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地转让其商品财产。即能自由地转让其资本及其所有权,土地及其所有权和劳动力及其使用权。那未,谁有资格能当市场经济中经济资源诸要素的所有者,谁能当市场经济主体、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呢?  相似文献   

18.
西方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生涯中,根据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物化理论,用以从总体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具体描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将其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人的病态心理。两者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异常现象,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要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必须使作为产权制度变迁主体的政府预期收益大于成本。本文依据现代产权理论,建立产权制度变迁的收益与成本分析模型,对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预期收益与成本进行具体分析,为推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龚家齐 《特区经济》1994,(10):25-26,29
<正> 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重新塑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通过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使政企真正分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按市场机制运行。 一、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 现在,我们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自觉的变革,不能不从我国现实的产权制度和经济条件出发来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 1、国有资产产权重组的目的并不是改变资产所有的归属,即改变国有资产的性质,而是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营方式。通过产权重组,把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区别开来,把所有权的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加以分解,按现代企业的财产制度,分别划属国家、国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从而界定国家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所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即从资产的收益角度来行使其所有权和责任,从而从负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和具体经营管理中解脱出来。企业法人主要关心的是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行使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为国家的这部分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从而真正地实现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