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拉大了我国整体的贫富差距水平,使得我国城镇居民在住房方面的难度与日俱增,对住房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呼声也逐渐高涨.而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各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利用我国法律、经济和政治手段实施相关政策.因此,本文从主要对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概述、现状以及其在公平与效率视觉下的完善对策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改革30年以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经由改革之初的补贴售房,发展到现在包含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如何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已经成为今后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国外经验对中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外相对成熟的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主要选取美国、新加坡和韩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分析其特点,寻找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分析中国目前住房保障中的住房公积金、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分析当前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借鉴国外好的住房保障制度,在中国特色的国情下,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完善中国的住房保障制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经验、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趋向是城镇住房供应从原来单一的政府保障向市场供应与政府保障并重过渡。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已经初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框架,在改革实践探索中积累了经验,也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住房保障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通过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力量,为住房困难人群提供基本生活住房的、以转移支付制度为主的若干制度安排,使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通过经济适用房解决,中高收入家庭住房通过限价房和商品房解决.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行房地产均等化目标意味着房地产这种特殊公共物品的公平分享,也有助于房地产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住房政策自2005年开始,由市场化提供住房为主向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调整,目的是为了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镇住房保障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保障型住房的面积标准角度来研究城镇住房保障水平,为使住房保障制度更加简洁、更易于实际操作,在制定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住房面积标准时,选择按人均住房面积确定住房标准。结合我国住房发展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文章确定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最低面积标准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按照分步实施的战略,确定了各步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并给出了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四个方案。  相似文献   

7.
廉租住房制度是城镇住房保障制度主要模式之一,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城镇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就我市一区三县的情况来看,廉租住房制度有着定位准确、成本较低、灵活性强等特点,在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廉租房制度是解决我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一种保障制度,是我国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从实施结果来看还有诸多缺陷。社会最低收入群体的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通过财税制度设计引导规范廉租房供给和使用的整个系统,对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公共住宅保障制度伴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而不断发展,其建立与完善历程具有明显的曲折性。首先梳理了城镇公共住宅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继而剖析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国城镇公共住宅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廉租房制度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租住房制度作为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助推器。通过对国内外廉租房制度的比较,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住房保障制度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市场经济背景、供给形势和政治背景具有相似性。日本住房保障制度在改革过程中,确立了最低限度的国家保障义务,赋予了低收入国民以住房保障权和提起异议权,建立了动态公平的入居和退出制度,建构了服务中低收入国民的多层次保障住房供给体系,建立了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保障、金融扶持等系统支持的耦合机制。我国可以借鉴日本这些经验,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过程中,实现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动态结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存在较多问题的根源在于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在缺陷。只有重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才是治本之策,主要重构策略为:将常住人口中的全部住房困难群体平等充分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现有保障性住房归并整合,与商品住房同房同价,通过货币补贴体现保障水平;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互通互联等。  相似文献   

13.
住房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础资源,对其公平配置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构建住房承受能力测度方法-修正的住房承受能力指数的基础上,以武汉市调查样本数据为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住房承受能力水平仍然是影响住房配置公平性的重要标志,住房承受能力越高,对住房制度改革满意程度越高,认为公平的家庭也越多;教育程度在大学及以上,主要家庭成员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或集体等单位工作,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满意程度较高;现有住房面积大、个人规模适中的家庭对住房制度改革也有较高的满意度。同时还发现在收入较高的家庭中,户主性别对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不显著,户主年龄对住房配置公平性的影响也不显著。提出从积极增进社会资本、改善住房供给结构、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促进住房配置公平。  相似文献   

14.
住房公积金作为我国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随着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混乱的现象也同时暴露出来,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规范化科学管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特点,针对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化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结合我国实际,应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租售并举,以租为主的原则,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多渠道建立覆盖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1.建立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是目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政策设计最成熟、操作最方便、社会认可度最高的一种住房保障形式,主要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  相似文献   

16.
住房保障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系着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分析我国现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关注夹心层住房需求从我国现有的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来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主要满足城市原住民中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要,还有几类需要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居民,很难从现有的住房保障制度中获得住房保障。具体来说包括:(1)大中专毕业生;(2)城市退伍军人和户口转入城市的退伍军人;(3)农村进入城市的务工人员,特别是长期性务工人员;(4)城市之间流动的无房中低收入居民。从收入的长期变化来看,这部分人口最终必然会出现收入分化,一部分人会进入商品房市场,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满足自身的住房需求,一部分人将通过经济适用房制度满足其住房需求,还有一部分人则通过廉租住房满足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8.
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的界定及类别划分直接影响到住房保障的公平与效率。该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对象覆盖范围及类别划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住房保障的本质属性与现实需求,对我国住房保障对象的覆盖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基于住房保障的角度,对城镇和农村常住人口进行了类别划分,认为城镇区域的农村户籍常住人口与农村区域的本地农村户籍常住人口是当前住房保障应重视的类别,同时分析了上述住房保障对象类别的住房保障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推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内部控制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从住房公积金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入手,分析了公积金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确保住房公积金的资产安全及使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1993年我国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低保制度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但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依赖、低保对象隐性收入难以核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就业救助政策,健全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提高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