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论中国如何应对国外的两反两保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地遭受到两反两保的诉讼,使经济危机下本已比较严峻的外贸形势更加困难,如何有效应对两反两保已经成为中国和外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两反两保的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如何有效应对两反两保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的遭受到两反两保的诉讼,使经济危机下本已比较严峻的外贸形势更加困难,如何有效应对两反两保已经成为我国和外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两反两保的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如何有效的应对两反两保措施.  相似文献   

3.
反补贴、反倾销调查同时进行并合并征税时,可能出现对同一进口产品补助抵减两次的"双重救济"情形。"双反"手段如被贸易伙伴国频繁使用,在客观上造成限制出口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对外出口的结果。中国"双反"上诉案例最近获胜,该案在法律上认定了"双重救济"的存在,并推翻了此前对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公共机构"的定义。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讨论,旨在有助于中国企业依照国际组织相关法律维护权益,抵制不公平贸易。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断的遭受到两反两保的诉讼,使经济危机下本已比较严峻的外贸形势更加困难,如何有效应对两反两保已经成为我国和外贸行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两反两保的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如何有效的应对两反两保措施。  相似文献   

5.
南茜 《江南论坛》2003,(9):29-30
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所谴责的一种不公平的低价出口行为,反倾销则是世贸组织允许使用的一种抵制倾销的手段。然而不少国家以反倾销为借口,目的却是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有时达到滥用的程度,使反倾销变成贸易保护的工具。中国的出口产品在过去的20多年中几乎成了国外反倾销的众矢之的,频频遭受反倾  相似文献   

6.
曾雄 《经济学家》2021,(11):91-99
"二选一"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类型中的限定交易,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框架下,面临诸多分析与挑战.特别是在双边市场环境下,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认定和反竞争效果评估都需要考虑新的因素,并且需要对现有的分析工具进行革新.与在传统行业中分析限定交易不同,平台的诸多特点要求对限定交易的竞争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包括增加新的考虑因素如网络效应、动态创新、"大数据"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限定交易的竞争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出口大国,中国是遭受新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及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持续上升.2009年中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立案数更创新商,达到37起,其中约1/3的立案来自美国和欧盟.最近两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严重的金融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各贸易大国纷纷受挫,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限制.例如,2009年美国上调对对中国轮胎的关税,欧盟对中国部分鞋类设置了进口限令.据WTO统计,据报道,截至2009年11月,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其中反倾销67起.作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中国,成为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9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基调。"保增长"是目标,"扩内需"是途径,"调结构"是核心。其中,"调结构"是对"保增长"和"扩内需"的限制性规定。只有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保增长"才能保出高质量,"扩内需"才能扩到点子上,反危机才能反出长远效果。只有把"调结构"这篇大文章做好,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9.
2009年以前,"特保"两个字出现在公众眼中多是与纺织品贸易有关,因为中国加入WTO时签订的议定书里有一个242条款,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工作组报告书第242段(纺织品特殊限制措施)>条款,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10.
一、宏观层面的分析(一)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取得经济的长期发展在新世纪拉开帷幕之际,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政府于上世纪90年代末适时提出了"走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中关轮胎特保案件的最终裁决,世贸组织规则之下的专门针对“中美轮胎特保”条例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中国特保案件”的法律缘由为何、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保”这一机制以及在未来中国入世的过渡期内如何应对这一特殊保障机制,笔者在本文中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贸易救济是世贸组织为了维护公平贸易而允许成员国在国内产业遭受损害的情况下采取的救济措施,具体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也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受害国.本文基于我国遭受贸易救济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孙红蕉 《经济师》2006,(7):36-37
倾销与反倾销的本质是出口国与进口国生产者之间的“对话”、“博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国企业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在贸易伙伴滥用保障措施和反倾销手段时,积极做出对应,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然处于不利地位。文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我国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存在"两个缺失"的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释了延长价值链、提升价值链、整合价值链和培育价值链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公用企业滥用垄断地位行为是管制改革和中国反垄断法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采用线性城市模型证明,管制改革中纵向经营在位企业具有采取排他性行为对新企业实行市场封锁的激励.在此情况下,混合型管制体制具有相对的效率优势.中国自然垄断行业具有自然垄断、行为垄断和行政垄断三重交织的特点,垄断性公用企业具有特殊的滥用行为产生机理和滥用行为方式.反公用企业滥用行为应建立"混合型"管制体制模式,将深化行业管制体制改革和反垄断执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倾销和反倾销过程中不同集团利益及其关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经济经纬》2005,(3):42-45
倾销与反倾销过程涉及到多个利益集团的利益。除倾销企业和被倾销企业两个主要当事方外,受这一过程影响的还包括进口国倾销商品的消费者和相关的非倾销企业等,从而形成了出口国倾销企业与进口国被倾销企业之间、进口国被倾销企业与进口国消费者之间以及出口国倾销企业与出口国或第三国非倾销企业之间的多重矛盾关系。本文以一般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倾销和反倾销对上述四个主要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存在于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7.
欧盟反倾销政策特征及涉案企业战略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欧盟反倾销政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两阶段动态竞争模型,对进口国和出口国企业在反倾销博弈中的战略行为及其动机进行了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可得,当中国企业遭遇欧盟反倾销措施时,需要在调查期间减少出口量.欧盟企业在反倾销税的影响下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改变产出,中国企业应关注欧盟企业的战略行为以对抗其反倾销措施,为中国企业应对欧盟反倾销措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RCA)和贸易竞争指数(TC)三个指标,测算中国与10大肉类出口国肉类产业竞争力的差距;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中国肉类竞争力与10大出口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贸易自由化是"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保障,而多边贸易协议、双边贸易协定和单边优惠措施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利用关税阶梯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自由化模式。结果表明,沿线各国对农产品征收的关税远低于世贸组织的上限。多边体系在绝大部分国家的农业贸易自由化中发挥了有限的作用。许多国家因为单方面取消了关税,它们的农业自由化主要是在WTO和FTA之外进行的。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01-2015年的年度国家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关税的下降和加入WTO能促进一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特别是更能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TA的数量激增,但它们仅对部分国家的应用农业关税的影响较大,从国别计量结果也得到了验证。仅有11个国家的实证结果显示,与出口国签订FTA对进口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进化博弈模型对技术贸易壁垒设置与出口国创新决策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当技术贸易壁垒对出口国造成的损失小于出口国技术创新与否引致的产品收益之差与出口量之差的比值时,出口国选择技术创新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利用2004-2016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技术贸易壁垒会对出口国技术创新产生倒逼机制,其正面效应将在两年后得到体现。在对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中部地区的创新促进作用最大;而东部地区创新效率较高,创新成本投入后的技术创新产出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