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我国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得出的结论各异。本文基于面板数据的单位根和协整检验发现,我国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整体处于稳定的均衡状态,二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但增加滞后期关系不稳定;在东部地区二者既无协整关系也无因果关系;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二者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中部地区电力消费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西部则反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我国31个省1978—2009年数据的面板模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东、中、西部划分标准,采用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这三个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水平在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其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大,接下来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为了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增长效应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存在区域差异.全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要远远小于其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4.
孙林  杨俊 《经济经纬》2012,(2):32-36
笔者基于我国东、中、西部1978年~ 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金融发展,不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均能助推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但在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带来了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中西部的金融发展虽然在长期能引导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城市化进程,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中部金融塌陷明显,而西部金融发展对城市化的边际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协整分析方法,探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间的技术扩散关系。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两两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并且作为整体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中部与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都促进了东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也促进了中部地区技术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金融结构转变与实体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联机制,采用东部、中部及西部代表省份的反映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然后具体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瞿华  尚欣欣 《经济论坛》2023,(1):113-125
旅游业人力资本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就全国层面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人力资本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全国层面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旅游人力资本、中等旅游人力资本与国内和国际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旅游业从业人员与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与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显著;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等旅游人力资本、中等旅游人力资本与旅游业从业人员均与国内和国际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面板数据回归分析表明:在全国层面,高等旅游人力资本对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区域层面,高等旅游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和中部地区的国际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等旅游人力资本对中部地区的国内和国际旅游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旅游业从业人员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制定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本政策时在坚持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原则下不同区域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就三大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既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均衡关系,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却无长期的均衡关系,也无短期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本文在对我国区域性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与投资增长之间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后者的结论不稳健;东部和全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而中、西部二者之间则几乎是负相关的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过度开放金融竞争和推动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可能反而不利.基于这样的结论,我们提出了优化区域金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量、投资主体、投资去向及其投资需求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我国从东部往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也呈现逐渐递减的状态。第二,各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主体构成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非农户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非农户投资比重。第三,中西部地区在第一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大于东部地区,但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远远小于东部地区。第四,各地区农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社会性基础设施,中西部地区需求最强烈的主要是经济型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提高能源效率备受到学术界关注,但现有文献多以全国或省域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差异关注不足。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借鉴面板协整理论,实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诸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及短期波动关系,发现产业结构及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各地区能源效率的共性因素,科技进步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差别性因素,研究成果有助于政府根据各地区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肖皓  戴凡 《技术经济》2012,31(3):62-67
首先梳理了通信部门对经济增长的外溢性影响的特点,然后选取动态Feder模型,运用1995—200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通信部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我国通信部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通信部门自身促进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通信部门通过技术、信息等多渠道产生的较强的外溢效应;从区域层面看,东、中部地区通信部门的外溢效应显著大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各随机选取5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三大地区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变迁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均最优;(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稳定,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稳定性却随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化。横向比较而言,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其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大于产业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31省市2001~2005年均衡的平行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各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进而通过产能指数测度各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耗指数和经济增长指数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并且产能指数也较高,能源消耗效益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we tested the effects of openness, denationalization, fiscal reform,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We found the following: (1) Openness, especially the growth of foreign-direct-investment/gross-domestic-product ratio, has been important in enhancing China’s growth since the mid-1980s, while this effect is not so significant in western China. (2) Fiscal reform is another significant factor for economic growth. If local governments deregulate, higher growth will be obtained. In particular, reducing extrabudget expenditure helps push economic growth, especially in western China. (3) The interaction of economic policies, such as openness, denationalization, and fiscal reform, also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local economic growth. Both for the whole nation and for the eastern area, denationalization does not affect growth independently but expands the effects of deregulation. (4) After controlling economic polic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exists. (5) With other factors controlled, eastern China achieved higher growth, while the middle and western area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growth. (6) Western China, where policy variables have lower explanatory power for growth, has a growth pattern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eastern and middle areas. Translated from the World Economic Papers, 2005, (1)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7.
马强  孙剑平 《技术经济》2011,30(1):112-115
基于1990—2008年我国垄断行业收入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Engle-Granger检验以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垄断行业的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能源、交通相关的垄断行业的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与能源相关的垄断行业的收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与交通相关的垄断行业的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太显著;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的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稳定的面板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流通产业发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锦良  宋国宇 《技术经济》2011,30(11):45-51
利用1978—2009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通过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并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不同省市的流通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区域流通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区域流通产业的发展能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流通产业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弱于其对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天津、湖南、贵州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显著发生,其流通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在海南和重庆,误差修正机制发生,但两者仅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在北京、山西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的作用较弱,两者之间的长期因果关系不明显,但短期因果关系显著;在辽宁、江苏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误差修正机制尚未发生,两者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仅存在短期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燕 《技术经济》2011,30(2):98-101
利用1997—2009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当期人均实际GDP对当期人均实际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影响,且前一期人均实际居民消费对当期人均实际居民消费也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各地区的消费习惯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