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聚集性、持续性表现不完全一致;北京、上海和重庆存在负向的杠杆效应,广东和湖北不存在杠杆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看,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不强;运用方差比率检验法得出,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弱势有效市场。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广东和深圳3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研究了环保政策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政策对湖北和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有明显影响,对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碳排放权价格无明显影响,这说明环保政策对不同碳市场的碳排放权价格影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湖北、广东和深圳三个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和政策法规体系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要扩大碳排放权试点的行业覆盖范围,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碳金融机制。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可保障碳排放权交易的良性运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在区分交易市场前提下,一级市场的碳排放许可证制度和碳排放许可证初始分配需以公平为先;二级市场的主体资格审查和信息披露需以公开为要;两级市场共有的独立政府监管机构、温室气体总量控制制度、碳排放权申报登记报告制度和碳排放监测制度需以公正为核。  相似文献   

4.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逐渐进入正轨。而随着碳排放权交易额的不断攀升以及碳排放权流动性的持续增加,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也显现出诸多不足。其中,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尤为明显。结合碳交易市场现状及现行准则,对会计核算处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宏观环境相符合。基于评价结果,文章从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碳排放权交易核心技术攻坚和尽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放是中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其中碳排放权数据的准确可靠作为守护碳市场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但保障了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是碳排放管理的重要基础,更关系到相关政策的落实,对建设我国碳交易市场至关重要。企业存在碳排放数据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不仅影响碳市场的公平性和功能的发挥,还严重影响政府相关决策和政策的出台,甚至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本文就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碳信息造假事件进行描述,就其造假手段、造假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从碳数据质量、碳数据复核及惩罚机制三个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数据报送系统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支撑系统之一是碳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然而在碳排放数据报送的过程中却存在着重点排放单位与第三方核查机构合谋上报的可能。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监管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与重点排放单位三方参与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得出纳什均衡解并进行分析,同时为政府监管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赋予了碳排放权市场价值与流动性,加速了碳金融相关产品的落地。但在碳金融实践中,有关碳排放权担保融资的法律定性、交易平台建设、交易制度完善和如何规范碳排放权担保融资业务、有效保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亟须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发展。对此,本文从夯实法律制度基础、完善管理规则、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促进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产生背景和分类,以及当今世界碳交易市场现状,基于世界的情景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碳排放交易所涉及重点排放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与规范,就碳排放配额的会计确认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碳排放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碳排放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湖北、北京和广东三个主要碳排放交易市场现货价格收益率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常数跳跃强度模型、ARJI-R_t模型、ARJI-R_(t-1)~2模型和ARJI-h_t模型来研究碳排放市场跳跃特征。通过常数跳跃强度模型发现碳排放现货资产收益率存在跳跃行为,进一步假设跳跃强度具有时变特征并假设其服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运用ARJI-R_t模型和ARJI-R_(t-1)~2模型来比较研究跳跃幅度的条件方差是否受收益率波动所影响,运用ARJI-h_t模型研究跳跃幅度的条件方差是否受GARCH波动率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跳跃强度具有时变特征的三个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常数跳跃强度模型;碳现货资产价格跳跃强度不仅存在持续性,还会受离散事件冲击;此外,跳跃方向具有不对称特征,且跳跃幅度的条件方差受市场收益率波动和GARCH波动率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如今碳会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而碳排放权会计是碳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本文之前已探讨过碳排放权的确认问题,并认为就我国现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而言,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更合适,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3.
立足我国当前碳排放权市场的发展状况,从碳排放权市场的规模与价格角度,分析我国碳排放权市场的影响因素。以广州市为样本,基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相关数据,结合广州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不同产业的GDP增长率与当年碳排放权分配制度是影响碳排放权市场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尽快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碳交易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稳健运行,国家将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要求,企业必须要开始关注低碳信息的披露。文章介绍了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内容及披露的方式,分析我国现有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有较多的国外理论可以参考,但我国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与对比的阶段。基于此,本文以欧盟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发展路径为参照,尝试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之路,希望能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6.
虽然当下我国在治理大气环境上卓有建树,但大气污染仍然是当下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对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现状、结算价格、初始额度等情况进行了阐释,从世界碳排放权市场和我国碳排放权市场角度来研究,论述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所需的相关条件与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加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尚不够完善。为了与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接轨,增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加快构建一个适合我国碳排放交易的市场运行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对比我国与国际间碳排放交易制度在会计计量模式、机制和计量属性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分析出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提出建议,希望对促进我国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气候变化正影响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为世界各国之间就温室气体排放权展开贸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使温室气体排放权可以像商品那样被买卖,孕育出了一种崭新的国际贸易方式--碳排放权贸易.本文主要研究近年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分析国际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对我国发展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业经济》2021,(3):121-124
使用Eviews10与SPSS26软件,选取福建碳排放权市场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RIMA模型,对福建碳排放权市场价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RIMA(2,1,1)的拟合效果较好,并且能够有效刻画福建碳排放权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全球日渐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加速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建设,就当前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讨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制中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暴露出的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未进行资产确认、碳排放权计量方法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碳排放负债会计处理规定的缺失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不同机构、学者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研究,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确认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为企业资产、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结合对碳排放权进行计量、确认超额碳排放为企业负债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