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林业经济》2020,(3):66-69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湖北和广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利用GARCH-POT-Copula模型对这两个市场的动态相依性与组合风险度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和湖北碳排放权市场之间的相依度较小,两个碳排放权市场价格波动不能给对方市场带来较大的影响,两市场近似于独立存在。提出了要从配额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报送系统、市场交易主体等方面建立健全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可保障碳排放权交易的良性运行。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政府监管法律制度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在区分交易市场前提下,一级市场的碳排放许可证制度和碳排放许可证初始分配需以公平为先;二级市场的主体资格审查和信息披露需以公开为要;两级市场共有的独立政府监管机构、温室气体总量控制制度、碳排放权申报登记报告制度和碳排放监测制度需以公正为核。  相似文献   

3.
从碳排放交易所涉及重点排放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与规范,就碳排放配额的会计确认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碳排放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碳排放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借助AHP专家调查建立风险判断矩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结果表明: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为63.27,整体风险偏高;制度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的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5.96、67.68、72.92、53.75和65.90分。这和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不明显、计量与认证等技术落后、监管缺失易引发道德风险和相关法律法规缺失的宏观环境相符合。基于评价结果,文章从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化碳排放权交易核心技术攻坚和尽快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制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研究对象,运用GARCH族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收益率的波动聚集性、持续性表现不完全一致;北京、上海和重庆存在负向的杠杆效应,广东和湖北不存在杠杆效应;从波动溢出效应关系看,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间的整体联动性不强;运用方差比率检验法得出,5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弱势有效市场。这些特征反映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气候变化正影响着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为世界各国之间就温室气体排放权展开贸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使温室气体排放权可以像商品那样被买卖,孕育出了一种崭新的国际贸易方式--碳排放权贸易.本文主要研究近年来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分析国际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对我国发展碳...  相似文献   

7.
2019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通过分析,《暂行规定》未对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资产进行初始确认,且限定碳排放权只用于履行减排义务。提出了应对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进行初始确认,按照投资和履行减排义务两种用途细分碳排放权的类别并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信息披露中增加年度数据比较,同时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信息需要请第三方出具鉴证报告,在企业年报中予以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逐渐进入正轨。而随着碳排放权交易额的不断攀升以及碳排放权流动性的持续增加,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也显现出诸多不足。其中,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尤为明显。结合碳交易市场现状及现行准则,对会计核算处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市场调研和政策研究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现状和潜力,阐述了建立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的必要性;构建了供求机制、融资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林业碳汇交易机制,设计了项目前期准备、项目管理、项目开发、项目交易等交易流程,确定了市发改委、金融办和交易所的三层级监管体制,强调了市林业局作为林业碳汇交易管理单位的主要责任。重庆市林业碳汇交易机制的构建,对于建立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的补偿机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如今碳会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而碳排放权会计是碳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本文之前已探讨过碳排放权的确认问题,并认为就我国现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而言,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更合适,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中国一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并努力推动碳交易市场的建设。2017年12月,中国发电企业正式进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展交易,这给国内发电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火力发电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对火力发电企业能源消耗种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和分析,探讨了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和排放效率,并对提升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和缓解发电企业压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稳健运行,国家将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要求,企业必须要开始关注低碳信息的披露。文章介绍了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内容及披露的方式,分析我国现有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为构建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15,(1):22-25
京冀试点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日前,北京市与河北省承德市正式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易试点建设,将建立跨区域统一的核算方法、核查标准、配额核定方法、交易平台等,待成熟后将全面推广。承德市政府在参照北京市已有配额分配方法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的配额计算方法,与北京市建立配额分配协调机制,利用北京市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做好配额的核发和管理。根据河北省承德市的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实际情况,承德市先期将6家水泥企业纳入跨区  相似文献   

14.
正【选树范围: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广东省粮食局以库存监管为主线,以专项监管为重点,以市场监管为延伸,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和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第三方监管机制逐步建立。探索粮食库存监管新方式,加大第三方稽查力度,筛选具有合法资质的社会稽察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检验机构、安全管理咨询机构等,协  相似文献   

15.
在水污染排放税和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行的现实政策情景下,模拟复合政策对地区重点企业的排放权配置结构、产量、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并探索实现社会福利和企业创新减排利润同时最优的政策区间。研究发现:相比于排放税,企业利润对排放权价格变化更为敏感;企业最优的从市场取得的排放权相对于超排量的比例与利润之间呈倒U形关系;在排放税税率与排放权单价的价差较小,且排放税率略低于排放权价格时,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为了使复合政策的效率最大化,建议减排政策中应避免排放税和排放权同低或同高的情形。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虽然有较多的国外理论可以参考,但我国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与对比的阶段。基于此,本文以欧盟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发展路径为参照,尝试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碳排放权会计核算之路,希望能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和稳定运行赋予了碳排放权市场价值与流动性,加速了碳金融相关产品的落地。但在碳金融实践中,有关碳排放权担保融资的法律定性、交易平台建设、交易制度完善和如何规范碳排放权担保融资业务、有效保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亟须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发展。对此,本文从夯实法律制度基础、完善管理规则、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促进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模式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碳排放权交易是目前最有效的减排机制。其中涉及到的碳排放权会计计量问题是一个难点问题,特别是配额的会计计量是制约碳排放权会计研究的核心问题。基于这种背景,对碳排放权的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排放配额会计计量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代理记账机构增长速度很快,但我国代理记账情况不甚规范,这与缺失第三方相关部门的监管不无关系。本文从强化对代理记账机构的监管入手,分析监管缺失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全球日渐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加速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建设,就当前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讨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制中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暴露出的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未进行资产确认、碳排放权计量方法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碳排放负债会计处理规定的缺失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不同机构、学者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研究,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确认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为企业资产、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结合对碳排放权进行计量、确认超额碳排放为企业负债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