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张倩男 《魅力中国》2011,(4):274-275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创作的一部经典喜歌剧,剧中第三等级人物凯鲁比诺寥寥几次的出场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力求全面、细致地总结出凯鲁比艺术形象塑造时的个性特点,并对其两段咏叹调进行音乐分析,从而为饰演人物角色的歌唱演员提供一定的心理素材和演唱基调。  相似文献   

2.
贺嘉嘉 《魅力中国》2010,(34):142-142
本文结合对莫扎特音乐的歌唱实践,以莫扎特的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为切入点,通过对莫扎特的成长经历、创作背景等的深入分析,从而挖掘出莫扎特歌剧艺术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3.
牛思萌 《魅力中国》2013,(32):68-68
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奏鸣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体裁之一。人们在描述莫扎特音乐时偏爱用“优美”或“欢乐”这类词,因为莫扎特的作品旋律线条优美,情绪上乐观明朗,结构规整,和声简洁,充满着青春的活力,欢快而跳跃,他在歌剧中表现出的非凡旋律天才,也充分展示在钢琴音乐的创作中。他的音乐无论是快板或慢板,都好似吟唱歌剧般,充满了歌唱性。  相似文献   

4.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3,(34):54-54,56
无论是中国文学作品,还是外国文学作品,都不乏关于女性爱情悲剧的描述。歌剧《茶花女》作为西欧音乐文化的代表作,对该作品女主角的爱情也进行了精心刻画,呈现给人们的依然是女性爱情的悲剧。本文通过对歌剧《茶花女》中女主角悲剧性因素分析,对女性爱情的悲剧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徐青 《魅力中国》2010,(23):313-313
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我国最早的歌剧应从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算起,之后的80多年中,有很多艺术家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有秧歌剧《兄妹开荒》,有继承戏曲传统的剧目《小二黑结婚》;有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的《星光啊星光》,有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的剧目《王贵与李香香》等等。可以说我国歌剧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我国歌剧的创作依然还在探索尝试中,对今后的歌剧创作我个人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茹 《魅力中国》2009,(10):58-59
歌剧与音乐剧都兴起于欧洲,都是综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表演艺术,它们在编排过程、剧幕安排等地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历史渊源,艺术风格,对演员的要求上却有着很大区别,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给人们带来了风格迥异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7.
俞峰 《宁波通讯》2014,(23):52-54
<正>歌剧是一种音乐类的戏剧艺术,大家往往把歌剧想得很远,其实它离我们很近。从人类起源就有一些动作或习俗上的模仿,构成了最基本最原始的戏剧表演,因此音乐以及戏剧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长期存在。近几百年以来,不论东西方,全人类从那一个时代起,对戏剧的兴趣又开始了一轮新高潮。直到现在,歌剧已经成为了  相似文献   

8.
闫璐 《黑河学刊》2012,(8):59+66-59,66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而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则被认为是一部充分体现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的大百科全书,是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在这部作品中,他的复调技巧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最高峰。这部作品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律论的优越性。他的赋格曲标志着调性功能思维的高度发展,整体曲集标志着大小调体系的完全成熟。  相似文献   

9.
赵静 《魅力中国》2013,(13):77-77
戏剧服装文化是戏剧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剧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舞台剧中重要的视觉形象之一,服装对塑造人物形象、升华作品主题和营造舞台氛围都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适应戏剧内容的要求下,突显出戏剧的冲突性,并向观众提供诸多戏剧信息。自从有了戏剧表演艺术,戏剧服装便应运而生,这一区别于生活服装、流行时装的特定的舞台人物外部造型手段,伴随舞台布景与装置、舞台化妆与道具、舞台灯光与音响之间的融合与互补,共创舞台美术视觉效果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张巍 《魅力中国》2014,(19):145-145
谈起司汤达必然会谈到他的代表作品《红与黑》,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革命前夕法国人民的生活现状。也为作者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誉,作者生前虽然平淡无奇,但是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使作者死后能够在文学史立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部作品通深刻形象的人物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统治下封建贵族的垂死挣扎。同时也批判了反动教会在宣传过程中对人民的欺骗行为以及道德败坏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歌剧是近代一种综合性的大型艺术题材,是由戏剧,音乐,诗歌,舞蹈等元素组成的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12.
滕非 《魅力中国》2010,(32):265-266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独具一格的是,他将异国曲调运用到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并且这些作品深受广大歌剧爱好者的喜爱。作品中的异国曲调分别采用日本、中国和美国的民歌,而这些民族语汇的运用是普契尼歌剧音乐中特有的艺术语言,勾勒出了作品奇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张琦 《黑河学刊》2015,(2):20-21
《静静的顿河》是肖洛霍夫的著名的哥萨克悲剧史诗。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哥萨克族人悲剧故事为主线,将葛利高里这一典型人物创造出来。但是,作品中的哥萨克女性形象的塑造,也是肖洛霍夫小说创作的成功之处。以下,本文将对《静静的顿河》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对这部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薛洁 《魅力中国》2013,(19):128-128
表现主义风格的作者奥尼尔是美国著名剧作家,一生写作45个剧本。题材广泛,戏剧风格多样。作品多以悲剧贯穿气氛,也不乏喜剧作品。本文通过解读《天边外》这部优秀的作品,让读者了解作者被称为伟大的悲剧作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赵欣 《魅力中国》2013,(1):49-49
贝里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大师,与罗西尼、唐尼采蒂并称为“美声学派”的三大巨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大约10部歌剧作品,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就是《诺尔玛》。本文就《诺尔玛》中的经典咏叹调《贞洁女神》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贝里尼的创作特点和手法,从演唱的技法、音乐的结构去分析和塑造诺尔玛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赵欣 《魅力中国》2013,(2):49-49
贝里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大师,与罗西尼、唐尼采蒂并称为“美声学派”的三大巨头。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大约10部歌剧作品,最著名的歌剧之一就是《诺尔玛》。本文就《诺尔玛》中的经典咏叹调《贞洁女神》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贝里尼的创作特点和手法,从演唱的技法、音乐的结构去分析和塑造诺尔玛这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李桂玲 《魅力中国》2011,(17):202-202
《怪谈》是日本民间神怪故事的集大成者,在这部小说中取材于日本民间传说的作品占很大的数量,这些作品大量运用了怪诞的表现手法,曲折委婉地反映现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怪诞手法来表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及反映现实,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小泉八云的一大创新,它使《怪谈》具有更高的思想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焦媛媛 《魅力中国》2010,(20):220-220
《音乐课标》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音乐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探求音乐创造力的内涵和发生机制为主线,有益于开发人的创作潜能。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于美术相关联的边缘学科成就斐然,特别是唐代的绘画在民族传统基础上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丰富并发展了民族艺术,为美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特征,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高度文明的大国,同时.不管在表现手法上还是艺术特征上,对现代绘画,起到了借古表今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蒲雯丽 《魅力中国》2010,(29):259-259,174
歌剧和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有来自内容、情感、体裁、音色、音量、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不同,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而艺术歌曲是产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制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当我们演唱这两种不同的声乐体裁时,就要弄清楚它们的内容与形式上的区别,才能较准确到位地演泽出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