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战江 《魅力中国》2014,(8):127-127
在教学改革中产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少”“精”“活”。我认为,这一教改经验是完全正确的,值得大力提倡。“少”“精”“活”的反面是“多”“粗”“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弊端,所谓“多”指的是一课的教学内容及目的杂而多,这是对教材吃得不深、不透而造成的。每讲一课,总要来一通时代背景,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2.
古有庖丁解牛,今有“老牛”相牛。在河南阳信,提起“老牛”,几乎人人皆知。“老牛”叫杨广富,今年34岁,生肖属牛,河流镇大寺杨村农民。“老牛”发家致富全靠念“牛经”。  相似文献   

3.
《西部论丛》2006,(2):82-82
一些人对“和谐”二字作过这样的解释,“和”字是由“禾”和“口”组成,表示人人都要穿衣,个个都须吃饭,这是“科学”;“谐”字是由“皆”和“言”组成,表示人人都应发言,个个都能说话,这是“民主”。反过来,没饭吃就会打仗,于是无“和”可言,没言发就会反抗,于是无“谐”可言。  相似文献   

4.
教书育人把“教书”与“育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教师的特殊任务——通过“教书”来“育人”,“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是教师的“硬”任务。要使“育人”这一任务由“软”变“硬”,就要从教师本身做起,即欲要正人,必先正己;明确任务,甘当人梯;因课解道,相机而行;优化方式,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稳制”一般是指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人们普遍认为,“稳制”必须实行“两权(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际上,由于“稳制”的内涵极为丰富,“稳制”到底该实行“两权分离”还是不该实行“两权分离”便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形,不能以“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认识这一问题。“稳制”的内涵最少包括以下三层意思。首先,“稳制”是指稳定农户对土地的承包关系。由于它是“双层经营体制”的核心,所以,“稳制”必须依据这个核心为根本。我认为,若就此而言,“两权”是要分离的。其次,要保持家庭联产…  相似文献   

6.
时下,在许多地方公布的财务公开的告示栏中,几乎都无一例外地标有一个叫“其他”的支出栏目。而且现在这个“其他”栏目大有泛化的趋势,它几乎可以包罗万象,以至于成了一个“筐”,啥都可以往里装。应该说,将真正属于“别的”支出项目装进“其他”栏目中,属于“对号入座”,也算名副其实,然而,有的地方把根本不属于“别的”支出项目也一股脑儿地往“其他”里装,以至于“其他”一项的开支远远大于一些具体项目的支出。  相似文献   

7.
企业发展靠人才,此理谁都明白。问题是,一些人把眼光盯住自己“家族”,自己当董事长,亲戚朋友亦有重要职务,企业便成了经营者“家天下”。一些民营企业如此,国有企业也有效仿的。改制后,企业“公”变“私”,企  相似文献   

8.
“牛牵走了,橛子拔了,留下一个坑,连填坑的土也没了。”这是一位乡千部对上门催要欠款者的答复。一句话,流露出典型的“新官不理旧账”心态。“新官不理旧账”,暴露了“旧官”的“任期得失”病。有些地方领导盲目追求政绩,千方百计铺摊子,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有的甚至上一个项目升一级官,至于欠下的债务留下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9.
牧惠 《江苏经济》2003,(8):78-78
有一篇章名为《贪官“十怕”》,列举出“贪官怕纪委”、“贪官怕清官”、“贪官怕记”、“贪官怕小偷”、“贪官怕贪官”、“贪官怕下属”、“贪官怕情妇”、“贪官怕老婆”、“贪官怕司机”、“贪官怕无赖”这“十怕”。这“十怕”确实存在,人们不难举出例子证明。但是细细一想,这“十怕”当中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属正气部分),既有可怕一面,也有不足怕成分。所谓贪官“怕正气又怕邪气,成天胆颤心惊”,“难怪有一篇章说贪官都是‘短命’的”云云,似嫌太天真了一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科技实力三“跑”并存。对于“领跑”领域,要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在“并跑”领域,要找到突破点,加速形成领先优势;在“跟跑”领域,要实施非对称战略,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努力弯道超车。  相似文献   

11.
济南话里,有个颇为不雅的词儿,叫做“拔碇”(碇,系船的石礅),意思约与“滚开”、“滚蛋”相当。有的书上,把它写为“拔腚”。我却以为,基本字当为“拔钉”(只是“钉”字的调,稍有变化),它是得之于古代一个官员的“政声”。《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载:赵在礼曾先后任于后唐与后晋,是个极为贪暴、毫无节操而又专会逢迎巴结的家伙。后晋时,为宋州地方官。横征暴敛,“民尤苦之”,成为百姓的“眼中钉”。不久,他被罢官,宋州百姓奔走相告:“眼中拔钉,岂不乐哉。”谁知好景不长,这家伙为报“‘拔钉’之谤”,百般钻营,请求重…  相似文献   

12.
唐煌 《上海改革》1993,(5):33-33
前对期,由于我国“复兴”的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为迎接“复关”,报刊上常见有强调“与国际市场接轨”等等的宣传,这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从轿的不愿坐,抬轿的硬要抬”。这名话的意思,大概就是施与者违背被施与者的意愿行事。这种现象,经常可以见到。一位好友有次到某地公干,热情的地主不仅大量地敬酒,又邀他去夜总会。友是文人,日日挥洒字数千,却无斗酒之量;虽也身居一市之都,却不善莺歌燕舞。在推也推不脱,奈也奈不何的情况下,被“轿夫”们先生“抬”将进去,倒陪着“轿夫”们潇洒了两晚,硬是大累了一场。友说及此,仍摇头唏嘘不已。为何“抬轿的硬要抬”?因由大概要二:一者,“坐轿”的一般都有些特别,“轿夫”们想通过“抬轿”捞几个或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历经坎坷征途上的艰辛跋涉,中国终于在新世纪来临之前走到WTO门前。随着冻结在大门上“冰霜”的消解,中国“入世”曙光已依稀可见。在不久的将来,它将像“新千年曙光”一样酒照国人。由此,对“入世”的“利与弊,鲜花与陷讲”之类讨论已随中美“双(多)赢”协议的签署而变得毫无意义。人们坚信“入世”在即的同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入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上。毋庸置疑,“人世”给中国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它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彻底完善的“催化剂”。做为普通消费者,国人关注最多的当然是:日常生活中“衣…  相似文献   

15.
“除夕”中的“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除夕夜”就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第一天,击鼓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古往今来,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很多富有极积意义的习俗。“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我国人民多少年来,还有除夕“吃年饭”、“大团圆”的习俗。年饭的…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新闻媒体抓住各地甚至全国召开“两会”的机会,以采访为名,大拉赞助,大做广告,大把“掘金”。在“两会”前后和期间,人们从媒体上看到的除了关于“两会”的新闻报道,就是连篇累牍或明或暗的广告宣传、形象展示,有时候版面不够,一些报纸还要出特刊,搞加印,庄重严肃的“两会”,活脱脱成了部分媒体捞钱和企业家、官员“露脸”的招牌。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媒体”、“新媒介”及“新传媒”三个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这对系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指出“新媒体”、“新媒介”以及“新传媒”三个概念含义各有不同。在与“事件”这一概念结合后,应该采用“新媒体事件”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8.
刘玉 《发展》1997,(11)
穷“庙”与富“方丈”·刘玉“庙”庙几僧肥·曹昌光WENHUAHUDU读者·作者·编者DEVELOPING穷不一定是“方丈”的罪过,把心放在“庙”上的“方丈”的穷富,一般来说和“庙”的穷富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庙”穷得连起码的“香火”都烧不起,而“方丈...  相似文献   

19.
《上海集体经济》2010,(3):36-39
在以色列,有一种被称为“基布兹”(KIB—BUTZ)的农业合作组织,规模虽没有中国当年的人民公社大,但其姓“公”不姓“私”、姓“社”不姓“资”的性质比起中国的人民公社来,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故熟悉以色列“基布兹”的中国人都称它为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20.
传奇般创富的内地民营企业家,是香港中环写字楼里永远的话题。2004年,随着“蒙牛乳业”(2319.HK)的上市,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成了新的代表。陪伴他们登陆香港的,是资本大鳄摩根士丹利。熙熙攘攘参与配售的机构与市民,与其说是直奔“蒙牛”而来,不如说是直奔给大家讲述“蒙牛”故事的摩根士丹利而来。 也许你可以把这说成是资本与产业强强联合的双赢案例,但是,资本的本性只为逐利,通过解析摩根士丹利以精湛的财技为“蒙牛”设计的投资迷宫,我们可以发现,其固然令公司原有股东可以实现上市退出,也为牛根生套上了一副枷锁,如果“蒙牛”效益不能保持高速增长,牛根生将有可能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对“蒙牛”现金投资仅4.78亿港元的外资系则赚得盆满钵满。2004年12月,仅通过减持7.68亿股股份,外资股东已套现10亿港元。如果“蒙牛”2006年税后利润达到5.5亿元,外资系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价值后时还将更高。 这里,让我们从纯粹的资本财技角度,解析“蒙牛乳业”高市盈率的秘密,发掘秘密背后隐藏的摩根士丹利的逐利欲望,从而见证“蒙牛”在中国的资本荒漠中四处碰壁,以及在与跨国资本博弈的过程中孤注一掷的艰辛财富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