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消费者无理由退货权的概念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规定的消费者无理由退货权是指对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的除法律规定的不宜退货外的商品者享有的自收到商品起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的权利.消费者无理由退货权实质上是法律基于对消费者的特别保护而在消费合同框架下赋予消费者单方撤销合同的权利.对于这消费者无理由退货权,在不同国家立称谓都不相同.在我国的立法上,其称之为"消费者在适当期间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济》2017,(2):149-155
互联网时代下,对于消费者来说网上购物已成趋势。而退货作为网购过程的一部分,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后续购买行为,已成为不可避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关于有过退货经历的消费者其后续购买行为及所创造的价值研究甚少。笔者从退货后续购买行为这一角度展开实证研究,选取退货经历为自变量,研究在退货政策宽松程度这一调节变量下消费者的后续购买行为(购买次数、数量和金额)。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有过退货经历的消费者而言,宽松的退货政策,有助于良性的后续购买行为。本文提出,零售商应重塑对于退货问题的看法和意识,提升消费者的退货体验,以期将退货成本转化为新的利益增长点,增强消费粘性。  相似文献   

3.
注:折旧率-按《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三条:"在三包有效期内,符合换货条件的,销售者因无同型号同规格产品,消费者不愿调换其他型号、规格产品而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当予以退货;有同型号同规格产品,消费者不愿调换而要求退货的,销售者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产品的销售分为两期(第一期为预售期,第二期为现货销售期)以及消费者对预售产品具有不确定估价这一假设,研究不确定需求条件下零售商的退货策略,着重关注在不接受预售产品退货策略和接受预售产品退货策略中,哪一种退货策略能够成为零售商的最优退货策略,结果显示:当消费者对预售产品价格高估的可能性较小时,不接受预售产品退货策略与接受预售产品退货策略等效,两者均为零售商的最优退货策略;当消费者对预售产品价格高估价的可能性较大时,不接受预售产品退货策略为零售商的最优退货策略。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上海质量》2013,(5):72-7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人大审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4月23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完善了退货、更换、修理的"三包"规定。草案明确:"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  相似文献   

6.
双渠道零售商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销售产品,消费者在获得产品之前对产品的估值是不确定的。按照零售商的退货政策,若消费者对产品不满意,在线下购买的只能在实体店退货,在网上购买的可以在线退货或者到线下实体店退货。针对消费者估值不确定和退货成本不确定的情况,利用均衡分析方法和理性预期理论建立了零售商的最优决策模型,并进行了求解与敏感性分析。研究显示,当零售商实体店占有率较高、线下退货产品残值较大、线上退货产品残值较小时,零售商的最佳策略是制定较高的价格,此时只有部分消费者购买商品,零售商为到实体店退货的消费者提供全额补偿;否则最佳的策略是制定较低的价格吸引所有的消费者购买,为一部分线上退货的消费者提供部分补偿,为另一部分到线下实体店退货的消费者提供全额补偿,且最优的线上退货补偿大于线上退货商品的残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模式蓬勃发展,厂商相继退出线上购买线下退货的全渠道退货服务(Buy Online and Return in Store,BORS)。考虑了服务差异化与消费者异质双重影响下的全渠道退货的问题,构建同渠道退货和全渠道退货两种退货策略模型,研究产品定价决策与退货策略选择,并分析服务与消费者差异性对供应链定价及退货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服务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消费者会为全渠道退货服务承担一定溢价;供应链提供合理的差异化服务实施差异化竞争,能凸显全渠道退货优势,提升供应链利润。当服务成本低且消费者服务感知较高时,更适合采用全渠道退货策略。  相似文献   

8.
没有其他任何理由,只要对商品不满意,就可以退货?这并非天方夜谭,这是大连天百大楼近日推出的"无理由退货".在上海国美商场也出现了,该商场承诺,凡在该商场购买的彩电,一个月内,如果消费者不满意,可以退还给商场.  相似文献   

9.
石芮菡 《财会月刊》2013,(12):110-110
一、附退货运费险业务的会计处理思路 运费险,全称退货运费险。目前,退货运费险分为买家版、卖家版两种,前者由买方支付保险费,后者由卖方支付保险费。本文主要探讨卖家版运费险。消费者在购买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商品时,买家可选择购买退货运费险,当发生退货时,在交易结束后72小时内,保险公司将按约定对买家的退货运费进行赔付。  相似文献   

10.
1大件家电丢损包装不退货--对不对?消费者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彩电,不久就发现质量问题.商场以无完整包装为由拒绝退货.  相似文献   

11.
<正>新修订的《消法》实施以来,"网购7日内无理由退货"的"后悔权"规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相关的纠纷也层出不穷。1月13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出消费提示——使用"后悔权"时要多加注意。消费者关先生在一家网站购买手串,购买时商家未明确说明该手串不宜退货。在收到手串7日内,且包装完好的情况下,关先生出于个人原因,要求退货,商家以无法辨别真假为由拒绝。据记者了解,类似关先生这样的消费纠纷,最近一段时间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网购人数已超过3亿人。新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网购拥有“七日无理由退货”权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项规定只是“看上去很美”。 @邓清辉:在一定时间内(在英国网销是规定一个月内)无理由退货是网销必须过的关,只有这一关过了,网销的大门才真正打开了。因为这样才可以打开消费者网购的心理大门,消费者网购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心理障碍,网购的人自然多起来,只要产品真正质量好,退货率自然小。所以无条件退货是一条促进网销的好规定。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遇到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问题要投诉,这是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的觉醒。但是,从一些消费者的投诉事例上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消费者投诉存在误区一是不懂投诉。有的消费者以为《消法》就是为消费者投诉准备的,遇到什么问题都投诉。例如,一位男士花了一百多元买了一双皮鞋,第二天在骑自行车时,不小心鞋面被脚蹬子蹭去黄豆粒大小的一块皮,他认为是皮鞋质量有问题,要求商店给予退货,商店认为是消费者自己使用不当造成的,坚持不给退货,他就在商店大吵大闹,还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虚拟网络交易方式,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消费者购买产品时看不到产品的实体,必然导致较高的退货率.文章在考虑退货时间限制的前提下,以报童模型为基础建立模型,通过分析零售商收入与支出平衡时,退货价格、退货时间以及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得出零售商最大限度的退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提供的退货期限越长,顾客能够接受的产品销售价格越高;质量越高的产品,退货策略越慷慨.研究结论对零售商制定合理的退货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手机“三包”规定,对消费者有以下几项保障:其一,售出之日起7天内,主机出现故障消费者可选择退货,并且销售者应按发票价格一次退清。手机“三包”出台之前,退货对于消费者可谓是天方夜谭,要么换,要么修,退货免谈。11月15日后,消费者无需怯于言退货。若哪个商家敢拒绝,你完全可据此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其二,“三包”期内(一年内),经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手机,销售者也必须为消费者免费更换同型号、同价格的手机。此前的行规是15天内包换,1年内包修,过了15天后(除特殊情况外)无论修多少次也不会换货。这项规定使用…  相似文献   

16.
B2C电子商务环境下退货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网络购物退货情况下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物流服务问题.从退货物流服务和退货物流成本方面分析我国B2C电子商务退货现状,从系统化和信息化角度提出改进退货物流服务建议,并从时间源流的角度提出协调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退货难是公开的秘密,真的遇到无理由、无条件的退货,反而觉得自己麻烦了商家。但是,可能退货成为新购买的开端。因此,聪明的商家在顾客寻找各种理由要求退货时,不应把其看成是危机,因为处理得当,这些退货的顾客很可能就成为企业的忠实客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因网购而发生的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为此,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了消费者网购"后悔权",并且对退货商品的运费承担问题做出了规定。本文就新消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探讨基于消费者网购"后悔权"的经营者对网购相关事宜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从而满足了个人足不出户即可网上开店。随着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不断增加,退货问题也随之增加。正向物流服务对于其消费者购物体验和满意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随着其业务量的不断增加,退货问题不断增加,退货过程中的物流服务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没有人喜欢产品退货,但是这个供应链的不可避免的"肿瘤"应引起快速消费品企业的关注。快速消费品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消费者需要不断重复购买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