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南方农村》2004,(5):56-56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指出,建设林业生态省是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我省继“十年绿化广东”、林业二次创业之后,率先在全国提出的新举措,是广东林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会议将全省林业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明确为:到2010年,全省50%的县建成林业生态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8%,建设高效生态公益林5175万亩,商品林基地5000万亩,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总值达到8800亿元,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林业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全面建成林业生态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资源综…  相似文献   

2.
<正> 福建省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主要林业基地之一。林业基地建设是福建建设“八个基地”之首,根据规划,到本世纪末全省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有林地面积达到一亿亩以上,森林覆盖率60%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6亿立方米以上,实现林业总产值40亿元,为一九八四年实际林业、森工总产值14.24亿元的2.3倍。发展林业同发展其他事业一样,受到市场、资源、劳力、技术、资金等诸多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3.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河南省自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规划(2013—2017年)》以来,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采用"收益—成本分析法"对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直接经济效益与成本比率为1.98,加上生态经济效益,整个林业投资的经济效益与成本比率为6.99。这两个收益—成本比率均说明: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工程,无论是直接经济效益还是整体经济效益,都是符合经济投资规律的,是值得大力发展投资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4.
2007年全国林业经济运行情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我国林业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完成荒山荒地造林390.77万hm3,比2006年增加1.87万hm2;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268.16万hm2,比2006年减少13.56%;林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经济造林成为林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5万亿元,比2006年增加1881.20亿元,增长17.66%;木材产量为6976.65万m3,为近10年历史最高水平,国内木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林业建设资金实际到位793.68亿元,比2006年增长25.78%,资金到位率为93.15%;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达到645.75亿元,比2006年增长30.25%。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林业尤其是公益林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相继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003年中央对林业投资达到431亿元,如此巨额的公益林建设资金需要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陕西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自1998年启动实施五大林业重点工程以来,国家已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38.1亿元.其中:退耕还林工程88.86亿元,天保工程39.4亿元,"三北"四期工程2.1亿元,其他工程7.74亿元.这些巨额资金的投入使用,已经在陕西林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省自1994年以省林业厅、财政厅、物价局三家联合颁发《湖南省集体林育林基金、维简费、林业保护建设费管理办法》以来,林业“一金两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林业“一金两费”收入年年增长,1989年我省林业“一金两费”收入不到1,4亿元、1990年收入为1.79亿元、1991年收入达2.02亿元、1992年收入达到2.25亿元、1993年收入为2.72亿元、1994年收入为3.1亿元、1995年在1994年突破3亿元大关的基础上,达到3.47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1996年以来的6年中,每年平均以3450万元的速度增收。林业“一金两费”…  相似文献   

8.
陕西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自1998年启动实施五大林业重点工程以来,国家已累计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38.1亿元。其中:退耕还林工程88.86亿元,天保工程39.4亿元,“三北”四期工程2.1亿元,其他工程7.74亿元。这些巨额资金的投入使用,已经在陕西林业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资金稽查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抓好制度建设,规范资金稽查工作为了使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稽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陕西省林业厅先后制定了《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稽查工作规程》、《陕西省林业重点工程资金稽查暂行办法》等。并及时转发了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林业重点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把造林绿化作为全省经济实现绿色增长的基础来抓,把创建"一县一业"作为发展林业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林业投入逐年增加。特别是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加快建立和完善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各级财政用于林业的投入大幅增加,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快速增长。2012年,全省各项林业投入达到305亿元,完成营造林800万亩,实现林业产值1500亿  相似文献   

10.
杨健 《浙江林业》2009,(12):16-17
近年来,湖州林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发展现代林业为统领,统筹城乡林业发展,大力开展林业生态建设,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坚持依法治林、科教兴林,林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以竹子产业为主导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竹木加工企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格局。2008年,全市林业行业总产值达到217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2009年1—9月,林业总产值达169.7亿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动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河南省是农业大国,研究其农业生态承载力可持续性不仅对河南省乃至全国都有重要意义。[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河南省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用地,分别计算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河南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2007年的1.491hm2/人上升至2016年的2.164hm2/人,增长率45.10%,而人均耕地承载力却未出现同步增长,生态赤字不断加大。(2)2007年河南省草地人均生态足迹为0.101hm2/人,2016年上升至0.132hm2/人,增长率3.1%;而人均草地承载力却出现下降,下降率达26.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2007—2016年河南省水域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水域承载力均未有太大变化。相比于耕地、林地和草地,其水域的供求差距最大。降低水域供求矛盾,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是关键。(4)在农、林、牧、渔业中,河南省林地的人均生态足迹是唯一呈下降趋势的产业,2007年人均林地生态足迹为0.052hm2/人,2016年下降为0.046hm2/人,下降比率为11.54%;林地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也是在4个产业中唯一出现增长的产业,上升比率为27.90%,但仍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结论]2011—2016年河南省农业生态承载力严重不足,耕地保护、草地的确权及保护、提高水域及水产品利用效率、继续退耕还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河南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份,近年来积极探索适合该省省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就河南省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该文指出了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林果业循环经济基础发展薄弱;二是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政府调节作用有待加强。对于未来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一是需要政府协调引导,形成发展合力;二是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业链条;三是需要农户积极参与,践行循环经济。让更多农户掌握生态林果栽培技术,将更多新技术与高效节能新装备与产品推广下去,促进林果业循环经济在更广阔的范围开展下去,让循环经济真正深入人心,实现河南林果业种植地区户户参与、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及时制定并认真实施《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科学决策规划布局,以人为本梳理思路,合理设计目标任务,统筹兼顾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凝聚了发展要素,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4.
以河南省黄楝树国有林场为例,分析设计了"无景点"旅游背景下林场开发管理模式,认为在"无景点"旅游背景下,旅游者随意选择目的地的行为给景观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发展大旅游的理念,对林区及其周围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采用政府主导、林场管理、居民参与,无门票经营的模式,打造全领域景观,在满足"无景点"旅游者休闲需求,带动周围农业及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森林生态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林业雨雪冰冻灾害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林业在这次雨雪冰冻灾害中受损严重。全省林地受灾面积356.7万hm2,占总有林地面积40%,其中毛竹林73.9万hm2,占全省毛竹林面积90%,受损毛竹6亿根。林业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林业灾害使林农生产生活出现困难,森林资源恢复需要一些时间,生态平衡受到重创,加剧了原本就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林业恢复重建面临受损木材清理和补植补造任务重,劳力、经费缺口大,林农近期生活来源无保证,贷款造林者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灾后问题缺乏技术指导及相应保障措施等问题。需从高层面、深层次深刻认识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以及河南生态系统(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了森林对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了河南建设林业生态省、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总结了安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概况、特点和主要做法,为今后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青海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地处三江源头的青海,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当前在全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当务之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对青海目前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快发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为着眼点,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生态系统和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林业产业主体系统和谐度显著小于模型设定的阈值,这表明林业产业生态主体系统在研究时间范围处于微观不和谐状态,分别是一年、四年、两年、三年和一年处于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基本和谐、中度和谐、良好和谐的状态。依据判别模型得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不和谐,从而提出了林业产业规模调整和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林业冰雪凌冻灾害造成全省12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涉及林业人口792万人,造成林业直接经济损失47.43亿元。其特点是:灾害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强度大、危害程度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深远,次生、衍生灾害隐患大。建议国家应在启动灾后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受灾退耕农户补助期限延长5年,启动天保工程区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大对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扶持力度等9个方面给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