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管延迟退休是不是为了"减少养老金支出",要实现延迟退休,养老金改革都是绕不开的步骤。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后,延迟退休从什么人群开始、采取何种方案等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虽然此前公开倡导延迟退休的专家可以预料地被网民的口水淹没,但其实谁都知道,随着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2.
井辉 《发展》2014,(11):68-6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为我国退休政策改革明确了总的方向和总体目标。但如何"渐进式"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建议可以考虑实施差别化延迟退休政策,在统筹考虑我国人口资源总体结构和企事业单位用工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群体人员的需求和工作特点,采取柔性退休政策,而非"一刀切",这样可通过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在逐步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基础上,解决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实现延迟退休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3.
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在一定时期会造成就业压力、企业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但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压力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指出了我国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方向。为使这项政策更加合理,应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经济理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渐进式退休和弹性退休相结合,科学制定退休政策和完善养老保险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学界主张实行男女同龄退休政策及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之后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压力亦可得到相应缓解的观点,本文从养老保险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不仅不能解决养老金空账的疑难,同时还会带来就业挤压等其他社会问题,最后提出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5.
汪丽娟 《科技和产业》2015,15(2):144-148
应用社会保险精算方法和技术,以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为导向,重点考虑"渐进式"延迟退休因素,构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测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测算模型,以期对养老金失衡风险和支付能力危机进行及时预测,为养老保险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自2000年我国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我国2013年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渐进式的延长退休年龄政策,但具体方案一直未出台。作为一项与民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延迟退休年龄的推行必定影响社会中的大多数群体。本文就以此为突破口,具体分析延长退休年龄对不同职业与不同阶层的群体造成的影响,进行延长退休的利弊比较,为具体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成本上涨、养老金亏空等问题的重要决策之一。基于天津市351位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列联表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意愿的因素。结果发现: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身体越健康、收入越高的居民更易于接受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身处管理岗的居民要比非管理岗的居民更易于接受该政策;与民营、私营企业职员相比,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外企单位的职员更易于接受该政策。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来临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就长期而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客观趋势。现行的女性提前退休政策给养老保险和性别平等带来了机制性障碍。作为渐次延迟整体退休年龄的第一步,率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之与男性同龄退休,兼具养老与性别平等的双重意义;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渐进、差别和有弹性的退休政策则是女性延迟退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柔性退休延迟申领养老金政策为研究对象,从职工个人的缴费积累和养老金待遇领取两个角度对上海市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政策的个人账户效益进行测算评价.通过对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五种方案下的缴费、收益测算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劳动者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个人账户的积累;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劳动者退休后养老金水平的提高;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政策通过养老金权益的调整可以起到对劳动者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永生 《改革与开放》2016,(5):88-89,94
由于个人账户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不断下降,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平衡面临挑战,有关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入市讨论较多.对延迟退休和提高基金收益率对个人账户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的影响进行组合研究表明,二者都有积极影响.提高基金收益率效果优于提高延迟退休,但二者组合产生的效果更明显.同时出台延迟退休和基金市场化运营两种政策应是积极考虑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报道》2016,(4):71
目前,不少国家退休都在65岁左右,且均渐进式延迟。环顾各国,退休年龄"参差不齐",渐进式和有弹性的延迟退休成为经验之谈。美国的退休政策分三个层次。提前退休:年满62岁就可以开始领退休金,但要打七折,每推迟一个月领取,打的折扣就少一些。正常退休: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退休年龄是67岁,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延迟退休:选择延迟退休的人在原有的退休金基础上还能获得奖励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缺口扩大等问题的严重,延迟退休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而延迟退休在减轻养老金缺口、增加家庭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损害老年人健康、造成新的财政负担、增大就业压力等问题。本文通过阐述延迟退休的原因,权衡其利弊,针对分析结果探索延迟退休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13.
编读互动     
《浙江经济》2012,(14):4
退休年龄争议要先厘清旧账近日,关于退休年龄和养老基金的讨论比较多。此前,《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我国的养老保险的管理是分权的。地方政府负责其运营和基金的增值。上世纪90年代末,地方政府的统筹账户就出现亏空问题。为了保证退休人员能获取养老金,地方政府挪用个人账户  相似文献   

14.
省内     
《辽宁经济》2015,(3):8-9
全省将执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不另行制定细则据从辽宁省人社厅获悉,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或将以立法形式确定,辽宁省将按照国家政策执行,不再另行制定细则。一些发达国家目前的退休年龄是65岁甚至67岁,我国现在已经领取退休待遇的8000万企业退休职工退休时的平均年龄为54岁。那么现在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是如何规定的呢?不同的退休年龄个人账户对应不同的计发月数,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如50岁对应195个月,60岁对应139个月,65岁对应101个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中国退休制度是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其意思是指将来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这让我想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命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晓鹤  殷俊 《南方经济》2016,34(2):43-55
通过个人退休决策和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模型,文章分析个人和政府的决策差异,首次将Leslie人口模型引入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公式,修正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以测算渐进式延迟退休时间表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在低利率、低初始就业年龄的现实条件下,强制延迟退休会造成个人福利损失,政策执行存在阻力。然而,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是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现实选择。面对决策冲突,政府应首先尽快统一退休年龄,以此为改革突破口,采取多种配套措施逐步推进退休年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过去的一年,对于我国养老金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多部委密集出台了若干支持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加快发展的政策法规,而借助于投资范围放开、养老金产品创新以及税延政策等多项政策利好,可以预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未来在我国应对和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上将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参考国外发达市场养老金的实践经验和  相似文献   

18.
退休权是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但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因性别差异而作区分,这与宪法平等权的要求不符。近年来,"同龄退休"的呼声在全社会日渐响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为实现同龄退休提供了契机。故在肯定男女同龄退休可行的基础上,借鉴域外退休制度的有益经验,提出符合国情的同龄退休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各界不少人士都曾提出过推迟退休年龄的观点,延迟退休是否真的能够破解老龄化问题?又会带来哪些新的社会问题?对此,笔者将介绍日本的情况(日本同样也被老龄化困扰,甚至更严重),以期对解答以上问题提供镜鉴。一、日本退休政策的变迁与退休年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当前乌鲁木齐市老龄化问题并不严重,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促进人口老龄化,而且随着当前社会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发展阶段,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作为关乎每个人退休后切身利益的问题受到热切关注。为了保持和促进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双轨问题的研究和应对措施的提出很有必要。因此,我们要提高意识,提前做好老龄化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