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存续运行过程中因为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使公司陷入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事实状态.公司僵局的存在对公司、股东、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它的出现会导致公司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得公司的财产持续性地耗损和流失,不利于公司目的的实现.一旦公司出现僵局,司法介入存在一定的障碍,股东保护利益机制也无法产生很好的作用,这就要求公司法能够提供适当的救济,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2.
公司僵局在我国公司实践申经常发生,由于在中外合资企业的特殊性,该问题就显的尤为突出,使得公司的正常运作处于停顿状态,股东利益受损。因此,需要对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僵局的形成、救济途径以及司法解散做出法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公司僵局在我国公司实践中经常发生,由于在中外合资企业的特殊性,该问题就显的尤为突出,使得公司的正常运作处于停顿状杰,股东利益受损.因此,需要对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僵局的形成、救济途径以及司法解散做出法理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退股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要求撤出其对公司的投资,实现个人投资退出的权利。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股权的设立有其理论依据,如公司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衡平理论等,以及现实的需要,如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化解公司僵局等。股东退股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公司重大决策持异议的股东为了避免非因自己决策导致的损失而要求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购买其股份的权利;二是由于股东自身的原因而要求从公司撤出投资,如股东死亡或职工股东退休等情况。  相似文献   

5.
作为封闭公司特有现象的公司僵局,可以通过司法介入打破。本文在论证司法介入打破公司僵局的理论依据的前提下,分析了美国的相关立法例,对“以购买替代解散”的补救规则进行了阐释,对股东解散请求权的行使以及附随的清算义务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美国关于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的规定在解决封闭公司僵局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封闭公司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类似,我国公司法对此虽有涉及但规定的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公司僵局是《公司法》研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它的出现是现代公司设置和制度的必然产物。公司僵局的出现,使公司无法作出经营决策,不能正常进行经营活动直至陷于混乱甚至瘫痪,这必然会导致无谓的公司资产损耗和财产流失。认清公司僵局产生的情况和产生后的危害,对解决公司僵局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公司僵局的概念讨论出发,对公司僵局的几种表现形式加以分析,并解读了出现公司僵局后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刘亮 《资本市场》2006,(8):83-85
深发展的非流通股股东首先做出让步,提高现金对价的支付水平,可能是目前打破深发展股改僵局的惟一办法。  相似文献   

9.
王涛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255-256,270
公司僵局现象,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研究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途径,不仅是解决公司立法上不完善的需要,也是公司运行实践中的现实需要。基于此,可探讨这一问题的应对之策,从公司僵局的概念、特征及危害入手,分析我国公司僵局救济缺陷和如何完善国内公司僵局的法律救济制度等五个方面,来呼吁通过从立法的源头来解决公司僵局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有限责任公司设立股东的退股制度有其理论的依据像契约自由、意思自治、固有权利和现实的需要如避免挤压、解除僵局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通过对其的分析得出了这一制度设立的合理性与必要性的缘由。在阐明立论依据的同时还要注意对退股制度的规范以防止运行中的异化,使得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退股制度在严格控制与法律设定的模式下,保障制度价值功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利益获取:股利共享还是资金独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股股东通过股利分红和直接的资金占用是其获取控制权利益的重要途径,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关系。通过分析1997—2000年我国285个国有企业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三年的数据,我们发现改制模式是影响控股股东选择利益获取方式的主要因素,非完整改造公司的控股股东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激励较强,从而公司支付的股利水平较低,而完整改造公司则相反。实证研究还发现不同改制模式公司中,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小股东权益受损存在多方面原因,新《公司法》通过设立和完善累计投票制度、扩大中小股东知情权、增设股权收购及公司解散请求权、完善股东诉权等,以期更全面和完善的保护公司中小股东权益。  相似文献   

13.
赵相昌 《经济经纬》2007,(2):157-160
公司法人制度赋予公司以独立的人格,一方面使公司股东在经济活动中承担有限责任,降低了股东投资风险,调动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也为股东利用公司法人资格、规避法律、逃避契约义务、损害债权人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从理论上探讨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内涵、特征、适用情形和条件,在实务中结合我国现实条件,提出构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建言,将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确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2004~200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人金字塔结构控制类型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构建不同类型的金字塔结构对上市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不同。相对非金字塔结构,终极控制人构建分离型和非分离型金字塔结构更能够减低企业价值;相对于多链条金字塔结构,终极控制人通过单链条金字塔控制上市公司能够改善公司价值。研究结果还显示,终极控制人采用非分离型金字塔结构对上市公司价值产生显著性负面影响的程度大于采用分离型金字塔结构产生显著性负面影响程度,表明终极控制人即使通过构建非分离型金字塔结构也能够掠夺其他社会中小投资者,并且掠夺的强度高于分离型金字塔结构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对沪深两市2009年度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自愿性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情况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如公司规模、上市年限、审计机构、大股东股权比例都对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产生影响。其中,规模越大,大股东股权比例越高的公司越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相反,审计机构规模越大,上市年限越长,越不愿意披露。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提高公司可信度,进而提高投资者满意度和忠诚度,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提高公司可信度。那么,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前提下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能否最终带来股东忠诚度呢?文章运用实证分析法,以2004-2005年在深圳交易所发行并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股东忠诚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增持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会增加股东忠诚度。研究结果也表明深市信息披露考核等级每增加10%,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增持率就会增加大约2%。同时发现,股本扩张能力越强,流通股股东增持率越大,越能吸引股东并提高股东忠诚度。但是,公司盈利能力、公司成长性、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规模对增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增持率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采取金字塔控股方式的民营上市公司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针对沪深两市371家具备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离系数、股权制衡度、管理者持股比例和资产负债率。在ST公司和正常公司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资产负债率和公司上市年限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49,自引:3,他引:149  
并购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价的变化 ,因而引起了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变化。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 ,对 1 999— 2 0 0 0年中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共 3 49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并购能给收购公司的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不同类型的并购有不同的财富效应 ;国家股比重最大和法人股比重最大的收购公司其股东能获得显著的财富增加 ,而股权种类结构对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刘茂平 《经济前沿》2010,(4):141-148
大股东获取控制权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这些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在公司治理实践中大股东有获得这种回报即控制权收益的正当要求。同时,由于大股东的控制优势,他们可能会利用公司治理、法律机制等不完善的治理环境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而获得超控制权收益。本文计量了这两种收益,修正了既有文献所认为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就是大股东侵害的观点,对大股东公司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以财务重述为研究视角,在考察控股程度与控股股东性质交叉作用的基础上,研究股权结构的治理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没有绝对控股股东的情况下,无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最终控制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性质,其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都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显著要高;在绝对控股条件下,最终控制人为非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比国有性质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显著要低。研究结论表明,分散化的股权和国有股权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效果相对较差,从而使公司进行盈余操纵的可能性更高。本文借助公司财务重述行为,深化了已有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并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