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大学科技园在国家创新型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强国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政府积极为大学科技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助推和服务咨询,是实现大学科技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但其存在的一些"碎片化"管理问题却也成为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硬伤。新形势下,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克服"碎片化"管理模式,努力创新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策略,为实现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步伐也在加快。在文化全球化视阈下,民族国家相继把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增强民族国家文化竞争力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学作为国家文化研究、创新与发展的核心机构之一,在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机遇与挑战。在全球化视阈下,大学文化建设要从四个维度研究、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和自身文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动力。在此大趋势下,福州传统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互联网+"为驱动,探讨传统产业如何改造提升,以转变思维、创新驱动推动福州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中部崛起,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湖北、湖南和江西提出了"中三角"抱团发展战略;据此,咸宁、岳阳和九江构建了"小三角";具体到县域,湖北的通城、岳阳的平江和江西的修水正在筹备"金三角"以具体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中三角发展战略。在"中三角"的区域合作框架中通城县应该采取何种发展战略呢?笔者经过多方调研,认为如下七大战略对推动通城县的区域经济协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兴工强县"战略,将通城打造成"中三角"的产业集群平台;第二,"兴农富民"战略,将通城打造成"中三角"的特色农业基地;第三,"兴商活市"战略,将通城打造成"中三角"的商贸物流中心;第四,"兴才聚力"战略,将通城打造成"中三角"的文化教育高地;第五,"项目带动"战略,将通城打造成"中三角"的区域交通枢纽;第六,"文化促进"战略,将通城打造成"中三角"的休闲旅游圣地;第七,"区域双赢"战略,将通城打造成"中三角"的绿色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学术自由、大学制度和大学环境等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大学的教育力、凝聚力、创造力和领引力等核心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学所从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文化的活动,构成了人类全部思想与活动的基础。大学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大学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发挥独特作用的前提,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知识创新的高地,作为文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大学理应成为和谐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的基地。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技术东后、产品档次低、小而全等问题,必须抓住新的机遇进行生产方式和产品创新,在特定领域进行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和经营手段创新,才能使21世纪成为中小企业的世纪。  相似文献   

7.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文化演出业国际化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演出市场扩大、政策扶持加强、"走出去"战略深化等推动中国文化演出业的国际化步伐。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迎接来自观念、创新、经营、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只有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在战略制定、市场定位、项目创新、营销推广等层面进行大胆实践,我国才能推动文化演出业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无止境     
正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创新,欧亚依靠创新始终紧跟时代的脚步。创新是欧亚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中国市场吸引着众多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长春也是一块令人垂涎的"蛋糕"。这对于土生土长的欧亚集团,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曹和平看来,欧亚运用的是"擀大饼"与"下跳棋"相结合的策略。所谓"擀大饼",就是把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广电产业是文化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的海外传播有助于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海外贸易的发展。当前,应着力弥补广电产业的发展短板,带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为此,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政策创新;加强市场分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培养龙头企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努力将广播电视产业打造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论文首先总结了科技小巨人企业的特性,即科技性强、发展潜力大、成长性高。然后分析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发展状况,即发展速度迅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等。接着对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剖析发展中的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等机遇和优势以及面临的资金、核心技术和产品、及创新人才等困难。最后从资金支持、创新驱动、高端人才及"杀手锏"产品等方面提出天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给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物流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物流企业亟待更新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创新发展。本文围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为改革思路和着力点,以大学教务管理实际为基础,推进创新发展,激发教务治理活力;推进协调发展,统筹教务治理关系;推进绿色发展,提升教务治理效能;推进开放发展,优化教务治理结构;推进共享发展,提高教务服务水平,构建高效运行、持续改善的大学教务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小学自身和大学教育研究都有强烈的变革需要。小学和大学分别拥有自身的不同形态的知识,需要在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相互合作,产生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必须以现代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自身价值和功能的创新。知识管理的关键是通过与小学建立伙伴关系,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使课程结构、内容发生多样化的适应性变异。大学知识要服从教育实践和小学变革实际的要求,在相互砥砺中发展。大学教师要有行动伦理,甘愿成为研究的工具,与一线教师结成密切的伙伴关系。大学与小学共建共同愿景,实现课程管理创新和课程领导。选择领军人物,带动团队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地方应用型高校是支撑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建成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地方高校的战略目标。地方应用型大学要精准寻位,定"根"在地方,定"位"在应用,着力提高招生吸引力、毕业生竞争力、资源获取力、知识生产力,面向未来、守正创新,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和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不断推进,如何制订出科学合理的大学课程结构已成为当务之急。许多大学建立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课程平台和专业知识模块,实现课程结构体系的真正优化。  相似文献   

16.
成都经济圈发展中既面临政策推动、产业发展、创新跨越等机遇,又受到东部沿海地区"强势经济"、中部地区的城市群板块、西部地区"政策经济"的强劲挑战。四川省应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发展思路,通过实施产业链战略、大市场战略、金融支持战略,加速建设成都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四川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加快培育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是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从架构和创新绩效维度研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研究表明:为培育和完善一个多要素联动、多主体协同的长三角创新生态系统,需强化创新群落、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之间的协作。长三角三省一市在知识创新阶段和产品创新阶段存在效率失衡,产品创新效率明显低于知识创新效率,知识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强化区域间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嵌入式发展,打造上下联通、联动的长三角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及"三螺旋"视域下,对民办高职院校的"校—政—企"融合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三螺旋"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员为企业、政府、大学。这三个成员当中,生产的场所是企业,政府是契约关系的来源,大学是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三螺旋"视域之下,处理好政府、大学、企业之间的关系,成为民办高职院校融合转型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融合的过程当中,企业是保障,政府是主导,大学是中心。当这三个机构联结融合在一起,均衡合作,能够能让高职院校更健康、高效地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处于"新常态"背景之下,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主要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经济结构也不断升级优化发展,第三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由之前的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开展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篇论文主要论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以期能够更快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系广东财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类学术期刊,自1986年创刊以来,已打造成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全国高校社科特色栏目期刊。为纪念学报创刊30周年,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的深度探讨,促进学术研究创新发展,助力打造"理论粤军",本刊决定自即日起面向海内外开展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