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吴佳佳 《金卡工程》2009,13(8):24-25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刑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社区矫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行刑方式。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有其特定内涵。我国目前已在部分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但在推进社区矫正的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法律制度的欠缺,缺少专门的行刑机构和专业的行刑人员,尚未建立社区矫正质量评估体系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立足中国目前的刑事司法环境,借鉴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社区矫正模式,实现本土化。  相似文献   

2.
张倩 《中国证券期货》2013,(3X):274-274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刑法理论的进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刑罚尤其是监禁刑所存在的弊端,对刑罚的启动更加谨慎,秉着人道主义的原则,以社区矫正代替传统的监禁手段有助于促使罪犯改过自新,并为其更好的重新回到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减轻了国家在刑罚运作上的负担。文章通过对我国社区矫正的背景和现状分析,总结目前开展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构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可以克服监禁刑带来的弊端,又能达到降低行刑成本,防止罪犯之间的交叉感染的目的。在中国六年的试点中,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强大的生命力已初见端倪,但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刑法思想以及群众的观念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目前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4.
梁彩雯  苏丽萍 《金卡工程》2010,14(7):102-102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方式,顺应了刑罚发展历史潮流。在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试点和理论研究,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工作已经开始,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5.
章虹 《金卡工程》2010,14(8):16-17
随着世界行刑社会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非监禁刑罚在实践中的适用比例逐渐增大,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1]但实践中,监所检察部门对于非监禁刑罚执行的检察监督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制度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非监禁刑罚执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赖毅敏 《金卡工程》2010,14(11):21-22
我国从2003年7月起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虽然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较大的法律障碍和其他方面的不足。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旨在对社区矫正的立法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彭林华 《金卡工程》2010,14(8):114-114
刑事和解制度源于中国的和合文化,并在刑罚轻缓化和行刑社会化的国际趋势下,己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刑事纠纷解决的新机制,它能够克服以国家追诉为原则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传统刑事司法的缺陷,并且在实践中彰显出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金融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是指贯穿于金融犯罪处罚全部过程,对金融犯罪的量刑及刑罚执行具有根本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包括金融刑罚的立法、司法和行刑原则等。在刑罚理论上及立法规定中虽然没有对金融犯罪设定特别的惩处原则,但是刑法的一些一般性原则如罪刑法定、适用刑罚平  相似文献   

9.
德国公法中的比例原则并不是刑罚的内在道德原则,而是外在于罪刑均衡的补充性政治原则。在预防性刑法时代,单凭比例原则无法对预防刑的扩张风险形成有效约束,而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点”或“幅”量刑限制理论都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回归同态报应原则是捍卫古典罪刑均衡理念、防止重刑化趋势的可操作方案,实质是从“量”的思维转向“质”的思维。以同态报应作为量刑原则,不需要预设不合理的刑罚证成理论,也不必然导致不人道或无法操作的刑罚方式。同态报应的本质是罪犯角色的转换,将罪犯从试图脱离法秩序的优势地位转为受到法律强制力约束的弱势地位,从而否定罪犯的不法宣称,恢复法秩序的公信力。根据同态报应原则,社区矫正可以被视作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刑罚,而不仅仅是对监禁刑的边缘补充。  相似文献   

10.
社区矫正代表着罪犯处遇的未来走向,加紧社区矫正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已成当务之急.我们应当建立完备的立法,尽快健全社区矫正法制,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立法准备工作,并且构建科学的裁量机制,同时健全相应的执行体系,以保障和促进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发展.从而,把罪犯在监外改造成为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减少甚至杜绝社区服刑人员的重新犯罪,使社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刘永强 《金卡工程》2009,13(3):50-50
管制刑是我国所独创的一种刑罚,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今天,管制刑的执行面临诸多问题,难于实现刑罚的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功能。因此,必须对管制刑作出必要的改革,完善立法,改革执行机构和执行方式,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之要求,确保管制刑刑罚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孔添  孔隋 《金卡工程》2010,14(7):57-58
当前刑罚轻缓化,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已经成为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但是我国的现行刑罚制度在此方面却存在着差距,完善我国的现行刑罚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在刑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模式作为政府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改革预算执行的必要保障,是解决财政性资金分散支付所存在弊端的通用模式,也是我国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深圳市于2003年率先启动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经过近七年的改革和完善,深圳市不断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卓见成效。本文从实践出发,阐述深圳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状况,以及改革中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敏 《金卡工程》2010,14(8):160-160
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尚未建立起相关的刑罚原则和具体制度。同样,在调研领域,也大多侧重于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的研究,很少涉及刑罚适用问题。本文认为应确立未成年人重新故意犯罪不适用非监禁刑的思想,首先考虑从轻处罚而不是减轻处罚,改变目前对于未成年人刑罚单纯轻缓化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5.
孙蕾 《金卡工程》2010,14(9):116-116
国家在贯彻特定的刑事政策的范围内,往往将刑罚方法视为主要的手段,"行刑"、"刑罚"、"刑事政策"因而构成了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刑法命题。  相似文献   

16.
杜喆 《时代金融》2013,(15):294-295
减刑与假释是我国"宽严相济"刑罚执行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完善的减刑、假释制度更有利于促进犯罪分子改造的积极性,鼓励和推进其改过自新,达到预防犯罪并逐步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本文将先从概念与意义入手,后分析我国针对减刑假释制度有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客观情况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减刑、假释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服刑人员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监狱部门的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刑罚目的及社会效果的实现。因此,我国减刑与假释制度迫切需要在法理研讨、立法及司法等各环节加以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得到完善,与我国司法实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监外执行是我国刑罚执行的一种,是指对符合法定情形的罪犯采取不予监禁。放在社会上交由基层组织监督和基层公安机关执行相结合的刑罚执行活动。监外执行罪犯包括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五类罪犯。由于监外执行制度的落实措施各地执行标准不一致。某些法规适用对象的界定也不够明确,致使在司法实践中出现许多不一致的操作,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矫正模式,在我国也由局部试点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社区矫正的性质及发展,社区矫正的立法依据,还从法社会学角度分析了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林微丹 《金卡工程》2010,14(11):108-108
一、刑事和解机制概述 传统的刑事司法形成了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重点的刑罚结构,它在法律上实现了对犯罪行为的惩处,维护了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0.
尹才军  景孝杰 《金卡工程》2009,13(10):54-54
我国刑法学界时刑罚论的探索明显晚于对犯罪论的研究,但近些年来刑罚论方面的著述不断增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本文从目前刑法理论界对刑罚权概念的几种观点入手,抓住刑罚权是否局限于国家与犯罪人之间及刑罚权是否包含求刑权两个问题,分别从西方关于刑罚权根据的各种学说、运用刑罚的刑事活动的特点和刑罚运用的特有逻辑等方面简单阐述了传统观点的缺陷,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认为刑罚权是国家与受害人依法时实施犯罪的人运用刑罚的权力,是存在于国家与犯罪人、受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国家刑罚权和个人刑罚权的统一,是制刑权、求刑权、量刑权和行刑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