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按下"竣工按钮",跨中俄两国全长997.25公里的中俄石油管道工程宣告竣工。对此,世界为之瞩目。其一,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按下"竣工按钮",表明了两国对俄中原油管道开通的重视;其二,中俄原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境内蕴藏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俄两国在石油领域互补性很强,加之两国又是关系密切的邻国,因而在发展石油合作方面拥有巨大潜力和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3.
2009年5月18日,中俄石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开工仪式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亲自出席仪式。中俄石油管道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历时14年的中俄石油管道博弈产生了实质性的结果,是中俄油气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俄能源全面长期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宋洁 《中国石化》2007,(4):46-46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俄关系的破冰之旅就此展开。随后几年.通过多次亲密接触,中俄在许多国际政治问题上和国家发展战略上达成共识,关系开始渐入佳境。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加深。2004年l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决定互办“国家年”活动。中俄蜜月行动的帷幕再次拉开。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也是UDM项目(UDM是俄罗斯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合收购并经营的合资公司,是中俄最大的合资在产油田项目)合作10周年。10年来,在中俄两国政府的关心下,UDM合资公司走过了不平凡的合作道路,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俄能源合作的典范"。本期《访谈》栏目刊出此文,供合资企业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过近5个月的谈判鏖战,2009年2月17日,中俄两国就“贷款换石油”的合同细节达成一致,并签署了正式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总计250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抵押,以供油偿还贷款.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俄罗斯在国家标准制修订及对接国际标准工作上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是由于中俄两国采用标准的不同、体系不兼容,直接导致中俄在油气项目领域的合作中面临诸多标准采用的问题。从石油天然气领域对比中俄两国标准化工作的历程,介绍两国之间在这个领域上的合作。开展油气领域标准化合作,不仅能够保障中俄油气领域合作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也会降低两国投资资本,这对于促进中俄全面战略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业动态     
我国最大的石油炼化工程进入预试车阶段,中石油发债1000亿元获股东大会通过,中俄原油管理中国境内段开工 年输油量1500万吨,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获国开行百亿美元贷款,中国石化与中海油开展成品油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张钰晶在2011中俄(东宁)机电产品展销洽谈会新闻发布会上预计,到2015年,中俄双边机电产品贸易额有望达到300亿美元。机电产品目前占据中俄双边贸易的“半壁江山”。张钰晶说,中俄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很强的互补性为两国企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未来5年,俄罗斯政府计划在远东地区投入数百元亿美元的资金进行石油工业建设。这些都将为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提供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10.
事件——好事多磨2002年12月,俄罗斯《消息报》曝出惊人内幕:俄联邦安全会议在11月下旬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改变从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路线(安大线),把该石油管线的终点改建在俄远东的纳霍德卡(安纳线)。酝酿已久的中俄铺设输油管道计划,由于日本的插足和俄罗斯国内分歧,枝节横生。实际上,修建中俄原油管道最早还是由俄方首先提出来。1994年11月,在俄国的提议下,中俄双方开始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2001年9月,中俄两国总理签署了《中俄关于共同开展铺设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总协议》。2002年12月初,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签署了联…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真     
信息传真我国未来将从俄罗斯获得石油中俄有关企业就修建两国间首条输油管道项目的谈判最近取得突破性进展。拥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俄罗斯无疑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之一,但至今我国只是靠火车从俄进口少量石油。修建两国间的石油管道是近年来两国经贸合作中的重要议题,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庞大的合作项目本身使得有关谈判一直进展缓慢,直到不久前,才获实质性突破。估计中俄间的首条输油管将起自俄石油产区伊尔库茨克,经中国境内的满洲里、大庆等地通到大连港。预计2005年工程建成后,可年输油2000万吨。海南福山凹陷油气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能源合作分论坛2006年3月22日下午在钓鱼台芳菲苑举行。此次分论坛的主旨是交流两国能源发展情况.增进了解和互信.推进中俄能源合作,主要议题涉及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领域。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石油工业与中俄双边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比邻大国,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中国则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近年来,俄罗斯石油工业稳步发展,并在石油市场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强的趋势下,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不断增长的出口量,正在国际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两国石油领域的合作是“双赢”之举,尽管目前合作的基础十分薄弱。该文在对俄罗斯石油工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态势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石油供需形势作出客观评估,进而针对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际链接     
中俄能源合作驶入快车道;欧盟审议通过能源政策绿皮书;高油价使俄罗斯今年前两个月贸易盈余大增;中东欧国家及美国能源部长级会议强调能源多样化;欧佩克再度下修200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预估;非洲成立炼油企业联合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2月17日,经过6个多小时的反复磋商,中俄两国在京签署了七个能源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公司分别签署的长期原油供销合同.当日签署的文件还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管道公司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协议以及中俄边境相关输油管道的建设运营协议.根据俄罗斯与中国此次签署的俄方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能源协议,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将以20年3亿吨的长期原油供应换取中方250亿美元贷款.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与中俄油气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俄罗斯作为唯一油气净出口的世界性大国,不断推进能源外交战略;中国作为与之比邻而居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却正在实施石油供应安全的国际化战略。然而。目前理论上显示的中俄能源合作的广阔前景,面对的却是双方能源贸易量微不足道的现实。对于中国石油安全来说,如何应对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及其影响,实现中俄油气领域大规模合作,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是一个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田兆 《中国石化》2007,(4):44-45
中俄双方继去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之后,今年又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3月26日,莫斯科隆重举行了“中国年”的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开幕式,表示要把两国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推向前进。经济贸易是这次“中国年”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活动期间举办了国家级大型活动4项、各部门专题活动27项。在作为国家级大型活动之一的中国国家展上,中国石化等能源企业引起了俄罗斯人的关注。通过“中国年”的论坛、研讨和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合作。一批合作项目签约,成果令人鼓舞。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的俄罗斯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其间的石油贸易和能源合作成为人们关切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作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四大进口战略通道中的东北通道,在全国石油天然气管网布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性意义。本文对中俄原油管道二号线工程额木尔河盾构穿越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指导现场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和俄罗斯国家层面的合作如火如荼,企业之间的合作亦是亮点多多。作为最近几年中俄能源合作持续升温的证明之一,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2015年,俄罗斯在其中的四个月是当月的最大对华石油出口国。但是俄罗斯全年在对华石油出口国中居第二位,中国同时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最大石油进口国。原油贸易量创新高俄罗斯2015年提高石油产量,创下苏联解体后的最高纪录。这种  相似文献   

20.
中俄化工矿产资源互补条件分析李文光,王连弟,宣之强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矿产资源丰富。煤、天然气、石油、泥炭、铁、磷灰石、钾、有色和稀有金属等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它同我国之间有着巨大的矿产资源互补性。充分利用俄罗斯的矿产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