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科目分类不科学。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科目按经济性质分为四大类.即农户类贷款、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农村工商业贷款和其他贷款,贷款科目多年未变,已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比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省、地、县三级城内的工商企业贷款没有对应的贷款科目反映,其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的广大个体工商户贷款也没有对应的贷款科目反映。  相似文献   

2.
罗荷花  罗峦 《海南金融》2011,(10):75-78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支农能力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影响也是复杂多变的.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出,内部因素是影响我国农村小型金融机构支农能力的最重要因素,而外部因素是次重要因素的结论.其中,内部因素中经营运作理念、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贷款管理机制、有效监管与激励机制影响机构支农能力作用较大;而外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触角,涌现了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式,有效助推了区域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一、创新担保方式,有效增加资金供给(一)推进林权质押业务2010年3月,海西州都兰县农村信用联社向自然人发放了全省首笔金额为6万元的林权抵押贷款。通过与当地林业局合作,办理正规的抵押登记手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积极推  相似文献   

4.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以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为契机,加大对金融机构信贷窗口指导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信贷产品创新,适时在攸县农村信用联社推出农村商户联保贷款,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从2007年7月1日开始施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事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扶持这一新生事物过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对有贷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给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和操作方面的误区,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为履行农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服务“三农”,解决农户生产经营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行随州市分行通过推广惠农卡暨小额农贷业务、开展“公司+农户”贷款业务、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服务手段,从有效解决了不同层次的农户贷款需求,很好的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农户的欢迎、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由于总体上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持续盈利不稳定、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难于得到银行贷款。本文以浏阳市为例积极探讨对策建议,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款难问题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多种政策联动,同时要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才能有效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由于总体上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持续盈利不稳定、抵押担保不足等问题难于得到银行贷款。本文以浏阳市为例积极探讨对策建议,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款难问题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多种政策联动,同时要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才能有效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调配合是当前国家支农和减贫的重要政策创新之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自2009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区进行了多轮试点,是一项利用财政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本研究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否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气候条件、要素投入、地方支农财政支出、地方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等变量后,涉农贷款奖励政策显著激励了各地区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即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农确实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检验证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且由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不同等原因导致涉农贷款奖励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奖励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优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本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财政引导金融支农的政策,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一、创新贷款品种是提升金融服务的关键。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村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增长点,随着农村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资金需求也日益旺盛,给金融机构进行信贷产品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为此,地方金融机构应该把贷款抵押、担保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相结合,开办适应现实农村经济增长的抵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及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涉农金融机构切实发挥支农功效。同时,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支付系统便利化提高,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2011年3月丽江市涉农贷款余额达668601万元,较去年同期提高15.77个百分点。一、丽江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现状分析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农村信用社通过增加贷款种类、改善信贷服务方式等手段不断加大对农户、农村、农业的信贷投入力度,较好地支持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通过笔者的调查了解,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3.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4.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财政支持"三农"的有效组织载体,也是金融支持"三农"事业发展的有效载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生事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金融机构在扶持这一新生事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探索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路径、改进和关注金融机构在给各种农民合作社贷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认识和操作方面误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支农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运用的最主要的形式,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投向、投量直接影响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解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的特点对于农村信用社科学合理的制定贷款原则、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会财会》2008,(10):56-57
一、进一步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 (一)允许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规定实施上浮。自2008年1月1日起,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金融机构(以下简称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其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胡东生 《福建金融》2014,(11):61-65
金融部门推动农村"三权"制度改革,允许农民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及林权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抵押贷款,该举措对于克服农村金融服务的制度性缺陷、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总结梳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创新实践,分析"三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中的制约因素,并阐明进一步深化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创新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18.
资金短缺是农村地区广大农民贷款难和经济金融萎缩的重要原因,而由各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低效所直接引发的资金“农转非”问题正是农村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本文借用供给决定论的理论框架,试图解释清楚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信用社服务于当地专业经济高效发展、并基本实现微观层面上资金供给与有效需求的良性互动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印证了供给决定理论关于适当改进微观主体资源配置机制可增强供给效率和供给弹性理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利率市场化是完善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主经营机制的必要条件。选择合适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成本加成定价是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适用的贷款利率定价方法,并尝试构建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20.
资金短缺是农村地区广大农民贷款难和经济金融萎缩的重要原因,而由各金融机构资金供给低效所直接引发的资金"农转非"问题正是农村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本文借用供给决定论的理论框架,试图解释清楚山东省郯城县新村乡信用社服务于当地专业经济高效发展、并基本实现微观层面上资金供给与有效需求的良性互动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印证了供给决定理论关于适当改进微观主体资源配置机制可增强供给效率和供给弹性理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