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涌现出许多地方发展模式,但最有特色的应该是“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两只手的作赖于市场企业家创新,苏州模式依赖于政府企业家创新,从本质上看两者是相辅大可不必厚此而薄彼。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都不可偏废,温州模式依系而非矛盾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2.
浅析产业集群下的“苏州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州模式”是随着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渐入人们的视野。但究竟什么是“苏州模式”,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统一的概念。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从集群产生和演化方面分析,可以得出苏州模式政府主导的嵌入型特点;通过分析苏、温两地产业集群的主体,得出苏州模式下外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事实;从分析生产方式入手,得出了苏州刚性生产的特性,通过分析集群内企业网络特点。结论是苏州模式大致有契约性、区外网络和“核”状网络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苏州凭借其外资主导的出口加工发展模式取得了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高速增长的GDP并没有转化为苏州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首先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出与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关联度最高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固定资产总投值之比、人均GDP等变量,然后利用协整分析方法找出这些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苏州模式”已出现的发展弊端及其成因,指出以本土企业制造出口为主的“新苏州模式”是苏州未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苏州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获得了迅猛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苏州模式也引来了很多质疑.外界认为苏州存在百姓收入没有和GDP同步增长;处于产业链低端,沦为外资打工仔;过分吸引外资,挤压了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空心化"危险;存在严重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那么,应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评价苏州模式?本文试图结合苏州开发区的一些实践,来进行分析探讨.客观全面地看,苏州模式的成绩是主要的,但需要在富民、自主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做出更多努力.苏州正在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市化:"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张敏  顾朝林 《经济地理》2002,22(4):482-486
“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分别为我国江苏南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代表了我国两种典型的农村城市化模式。文章首先探讨了“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的农村城市化特征和趋势,然后从乡村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角度对两种模式下农村城市化的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这两种农村城市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济》2006,(8):68-69
“苏州工厂取代仙台工厂” 《经济》:我们知道古森总裁在2005年12月访问了中国苏州,主要参加了数码工厂建厂10周年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7.
高新区发展中的“苏州特色”苏州高新区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坚持从苏州的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从而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苏州特色”,这种特色,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三位一体’哟立体开发模式。苏州高新区不是一般意义的开发区,它毗邻建成区,既是苏州经济增长的希望之区,又是高新技术的密集之区,还是现代化的新城区。几年来,这种“三位一体”的开发模式在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外向拉动”的发展壮大思路。坚持不懈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通过吸聚一些国际著名的大企业、大集…  相似文献   

8.
毛粱瑶 《时代经贸》2012,(6):137-138
利用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是“苏州模式”的重要贡献,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国内地区间招商引资竞赛,但本文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居民消费不足的形成原因。通过对苏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们发现苏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比重明显偏低,这可能说明苏州的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居民消费不足从而影响国内需求的扩展。最后本文分析了这种经济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认为地方政府的引资政策偏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是“苏州模式”的重要贡献,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激发了国内地区间招商引资竞赛,但本文认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能是居民消费不足的形成原因.通过对苏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我们发现苏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比重明显偏低,这可能说明苏州的招商引资推动经济发展可能导致居民消费不足从而影响国内需求的扩展.最后本文分析了这种经济发展困境产生的原因,认为地方政府的引资政策偏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苏南模式正在创新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模式没有“终结”,更没有向温州模式“投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苏南地区在对苏南模式继承与扬弃、突破与创新中实现了新的更大的发展,业已成为江苏省“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和先导区,提供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验。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列举大量事例和数据,回答了有些人对苏州发展、苏州经验提出的置疑,剖析了苏南模式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及其演进路径,并对当今苏锡常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特点作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酒店业发展,在酒店人才培养模式上,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和实践了多种模式,提出了“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等模式.本文在对“订单式培养”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评析的基础上,以苏州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双元制”培养模式的目标、课程设置、教育体系和实践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低成本竞争"模式形成的背景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条件和“要素组合优势”,指出我国一些年来的增长模式是以“低成本竞争”为显著特征的,讨论了与这一模式相关的“国内消费和对外贸易导向”、“主导产业驱动”、“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跨部门流动”、“成熟技术的引入和扩散”、“市场的外延扩张”等重要因素,并分析了体制变迁对这一模式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州城乡集体经济确曾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八十年代名噪一时的苏州“四大名旦”,基本上都是由集体经济哺育出来的.初期被视为异端,后来经过正名,又被看成正宗的集体经济的苏州乡镇工业,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更是起到了支撑和骨干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被世人誉为“苏南模式”的发展路子.就是今天业已成为苏州经济发展主旋律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在其形成过程中,集体经济也是立下了不可抹杀的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4.
日前,“国际花园城市”评选活动在 荷兰举行,中国的苏州、泉州和濮阳在决赛中胜出,荣膺“国际花园城市”桂冠。一年一度的“国际花园城市”评选始于1997年,内容包括景观改善、遗日产管理、环保实践、公众参与、未来规划五个方面,其核心是保护和提升人类舒适居住的环境,有“绿色奥斯卡”之称。截至目前,中国共有7个城市荣膺此称号,分别是深圳、广州、厦门、杭州、苏州、泉州、濮阳。另据悉,10月6日,世界人居日庆典暨联合国人居奖颁发仪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威海由于在“改善人居和城市环境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2003年度“联合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苏州农村发展集体经济主要靠兴办乡镇集体企业,创造了发展辉煌,总结为“苏南模式”。但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种集体办企业的模式出现了弊端。因此,从1996年起苏州全面推行乡镇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集体经济从企业直接经营中退出,企业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由此而引发苏州农村集体经济还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前者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已经给予了回答,要求“增强集体经济实力”,那苏州农村集体经济就不是要不要发展,而是怎样加快发展的题意了。笔者认为,当前…  相似文献   

16.
“浙江模式”是市场经济模式.本文运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中被普遍认同且较为前沿的方法,通过对浙江传统文化的考证分析,剖析了浙江经济制度安排形成和演进的内在动力,得出了以“浙江精神”为内核的“浙江模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同时又具有可以借鉴性和可推广性的结论,并对“浙江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影响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7.
张晓群 《时代经贸》2008,6(2):85-87
东莞市以其独特的“东莞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并面临着来自苏州等地的挑战。本文对东莞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苏州模式”的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苏州市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并由此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据统计,2004年苏州市的GDP总量达到345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其中工业总产值为9560·13亿元,位居全国第二,进出口总额为1032·0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50·3314亿美元,财政收入达到585·1358亿元。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苏州模式”引起了包括学者和政府官员们在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并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我国外资出口加工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模式”为线索,在搜集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试图对学术界关于“苏州…  相似文献   

19.
“家在苏州”城市品牌战略是苏州市政府将居民幸福指数运用于具体施政的一次有益尝试.两年来的实践对提升苏州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存在不足,对如何科学推进“家在苏州”城市品牌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工作嵌入"模式与组织核心员工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国外文献将社会资本及其“工作嵌入”观念引入组织员工离职/保持研究模型的趋势,界定了基于组织社会资本视角的组织核心员工,分析了“工作嵌入”模式的组织员工保持机制和策略问题,并提示了基于组织社会资本的“工作嵌入”模式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组织核心员工保持问题研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