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期上市公司大股东重要行为方式——资产注入为研究对象,归纳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及资产注入方式对上市公司业绩和市场收益的影响,并运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玻纤(600176)公司控制性大股东资产注入事件对上市公司的超额累计收益的影响程度,揭示大股东支持行为所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收益机制.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资产注入成为大股东支持上市公司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支持行为的表现——资产注入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资产注入事件的短期市场价值增值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纷纷将其持有的未上市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资产注入已成为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热点.文章首先从分拆上市的弊端、股权全流通的推动以及政策法规鼓励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制度背景,其次从达标需求、产业链整合、协同效应与利益输送四个方面分析了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动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9—2011年上半年公布股权激励方案且正在实施的深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效果,即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通过市场对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公布的反应,发现市场对于股权激励往往是积极的,具体体现在方案公布后,上市公司会存在超额收益,但这超额收益是短期的。对于股权激励前后公司财务绩效的分析,将同一行业中拥有相似规模,并且没有采用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比较的对象,比较后发现,一般采用了股权激励的公司财务基础都比较扎实,并且股权激励的实施对公司的财务数据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刘锴 《财会月刊》2012,(24):67-69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以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分别检验不同支付方式下收购公司的短期财富效应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采用股票支付的收购公司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且显著优于现金支付方式下的超额收益,但仍然存在控股股东在并购活动中利用股票支付手段进行掏空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上市公司资产增长率为切入点,利用1996—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资产增长率和公司市场价值对上市公司股票超额回报的影响,结果发现:(1)上市公司资产增长率越高、公司市场价值越高、市场综合风险系数越大,之后的股票超额回报越小;(2)账面市值比、收益价格比越高,股票的超额回报越大。本研究丰富了关于我国资产变化与股票投资收益方面的文献,并有所拓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助于股票市场上投资者作出正确的股票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回顾与股权激励有关的文献基础上,以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之间公告股权激励预案的83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在事件窗口期,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预案公告事件前后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然后将样本公司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分,对各组之间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及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进行了比较,以探求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发现事件存在提前泄露的情况,并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8.
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兰 《企业经济》2006,(7):129-131
本文将并购活动分为三种类型:股权收购、资产收购、股权转让,并且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宣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目标公司在这三种类型的并购中都存在显著的正的超额累计收益,吸收合并类的收购企业在宣告期内的超额累计收益为负,但没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对并购的长期绩效研究排除了目标公司的行业因素。最后阐明并购后两年内目标公司的业绩会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3和2004年沪深二地140起控制权转移事件进行分析,用市场预期的基本思想,对控制权转移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本文得出市场对控制权转移事件做出了正的回应,在转移前的短期窗口内,上市公司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但在控制权转移后的窗口内却有显著为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同时得出了我国控制权转移市场存在着信息的提前泄露的结论。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股权集中度的替代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控制权转移事件一年内行业发生变化因素均对短期财富效应有一定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00--2010年A股市场分配现金股利与未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考察股权结构(包括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属性)对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即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股权集中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当上市公司进入全流通后,这种正相关显著降低;从股权属性来看,相比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加倾向于支付现金股利,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而进入全流通后,国有上市及非国有上市公司均显著降低了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程度.此外,当民营上市公司负债水平较高或面临较多投资机会时更有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盈利能力较差的上市公司相比其他公司更有现金股利支付倾向.  相似文献   

11.
12.
Workfare programs are state-instituted programs that require able-bodied persons with children of school age who wish to claim welfare payments to participate in job training programs, and, eventually, to enter the work force. The philosophy of workfare is based on the value of work and the goal of self-determination. However, as a mandatory program for welfare recipients, workfare requires of those recipients certain duties which, according to those who challenge workfare, interfere with the freedom to choose what one will do with one's life. Whether some form of workfare will be adopted as part of our national welfare system remains to be seen. What the debate about such a program suggests is that welfare, in itself, by ignoring the necessity of security and education for full human agency, neither satisfies basic needs nor prepares its recipients for any life other than that of dependency. With all its difficulties workfare nevertheless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to welfare that, at least in theory, more closely identifies its purpose with the values of our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14.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impact of external scale 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on city size is not nearly as clear-cut as it is tacitly believed in urban economics. Similarly, city-size distortions are not caused by externalities alone. Indivisibility and nonreplicability, which prevent establishing the “right” number of cities, may represent a source for city-size distortions which can be stronger than the standard resource misallocation resulting from external scale economies and diseconomies. It follows that a direct population dispersion policy is not just an inferior substitute to Pigouvian taxes and subsidies but rather a useful complement.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企业是人,产品也是人,把企业和产品当做人来看,办企业就简单了。人有成长过程,企业也有,产品也有。怎样定位一个企业是好企业产品是好产品,跟怎么定位一个人是好人是一样的。要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符合社会进步的需求,企业产品也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