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秀菊 《大众商务》2010,(6):220-220
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的分配对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案件得到正错及时的处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立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并没有对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诸多问题。因此,明确非法证据的证明责任,无论对于刑事证据制度还是司法实践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非法证据证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举措。非法证据证明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理论问题。文章从对非法证据的范围界定入手,分析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证明标准、证明责任、证明程序、证明方法以及非法证据证明中的救济方式等,并结合《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力图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同凡响。随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初步确立,司法实践中非法取证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好转,但在整体上并未有效地遏制住刑事非法取证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助于保障人权,实现程序公正,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证明责任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核心,而如何分配则是这个核心的核心。证明责任分配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在法律没有直接规定、司法解释也没有涉及时,就需要法官司法裁量,确定当事人双方证明责任的承担。当然,权力的行使应当在必要限度内,否则易损害当事人利益,降低法律的公信力与权威。  相似文献   

5.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明确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规范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在我国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然而,新《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条本身及长久以来的司法传统和现实的司法环境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还任重道远。因此,进一步完善法律的相关规定,改变一些落后的司法传统,营造依法取证、主动排除非法证据的司法环境是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有功效得到最好发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从"两个证据"规定以来,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对"非法证据"的概念做出明确、直接的规定,也没有对非法物证、书证的排除条件作细化规定,这给司法实践制造了较大的争议与难题。《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修改和实施后,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及相关的配套制度有了其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因此明确"非法证据"的概念与范围,细化非法物证、书证的排除规则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7.
我国关于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不少,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也对行政诉讼中的非法证据作出了规定,但是鲜有关于衔接理论与现实之间桥梁的研究。为行政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设计一个具体的操作程序,践行正当的行政诉讼非法证据证明程序,填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才能切实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时罗森贝克专著<证明责任论>学习和对该理论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试图以法律要件说为原理、工具,结合我国现行<合同法>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相关条文,对合同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特别是合同内容的证明责任分配提出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一词与举证责任相当,具有主观证明责任与客观证明责任双重含义。证明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是证明责任分配。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至第七条规定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3项分配原则。对相关规则只有正确理解才能正确适用,公平、公正地处理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0.
证明标准问题在司法实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严格意义上说我国并无证明标准的立法,法官把握证明标准尚处于非理性和低层次状态。应坚持法律事实观,排除非法的证据材料,承认诉讼证明的相对客观性和主观性,明确规定自由心证原则,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实体法事实的证明标准为排除合理怀疑。  相似文献   

11.
证明责任分配是环境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立法目的的实现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随着环境侵权诉讼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相关制度中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之不足逐渐显现。我国应当在相关制度体系中,尽快建立完善的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倒置原则,并扩大该原则的适用范围,规范环境侵权诉讼中法官的司法裁量权。  相似文献   

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刑事司法准则对规范侦查权、保障人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关于对此规则的四次修改完善,阐述了该规则对我国司法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证明责任分配二者相互影响,推定作为同时存在于二者的范畴,构成了二者之间互动的桥梁。一方面,犯罪构成体系是否具有推定效力,决定着证明责任的分配;另一方面,证明责任分配实践的发展,也会影响犯罪构成的推定效力。  相似文献   

14.
2017年环境保护部、公安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以下简称《两法衔接工作办法》),为推进“两法衔接”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根据学界的讨论和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发现“两法衔接”依旧存在严峻的问题,例如各部门工作衔接不畅、分工配合不充分、有案不移、证据转化不畅、检察机关监督机制尚不健全等。其中,证据转化是“两法衔接”的核心,在刑事司法中只有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能有效打击犯罪,是目前真正阻碍“两法衔接”的最大问题。本文从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证据转化、应用角度为出发点,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剖析,发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中的证据在种类、取证程序、认定标准上均存在差异,导致“两法衔接”的不畅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虚置。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理论知识,提出构建证据转化制度、规范取证程序、加强证据实质审查力度等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5.
证明责任被称为是"诉讼的脊梁",证明责任的分配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由于"无罪推定"和"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被简单处理,谁是证明责任的主体,什么是证明责任的对象,证明责任在刑事诉讼中如何分配,各证明主体承担证明责任的证明标准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法律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混乱。这种混乱也使我国原本就力量悬殊的控辩双方差距更大。通过理清证明责任的相关问题和分配证明责任来平衡控辩双方的力量对比。首先在总结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证明责任概念的基础上界定我国证明责任的概念,然后分析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重点分析两者的证明责任对象和证明标准,最后探讨法官在证明过程中的地位和在平衡控辩双方力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何种分配原则将真伪不明事实的证明义务及不利后果分由各诉讼主体承担是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问题.而一种原则的确立应适当吸收历史的给予,同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基于此,文章评介了国外的证明责任分配学说,分析了影响确定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之因素,进而提出我国应确立一般和具体这两种刑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对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是完善证券市场民事诉讼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应注意合理界定第三人范围,采取适当的诉讼方式,公平分配举证责任以及正确计算损失和进行赔偿分配。  相似文献   

18.
间接证明作为证据法上的一种证明方法,在民事诉讼中发挥关键作用。直接证明是依直接证据对待证事实进行证明的方法,与其相比,间接证据及间接证明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即使稍显复杂繁琐,但不可否认,其存在和运用更为广泛。因此,怎样合理构建间接证据及证明体系应属民事证明的关键问题,然而我国并没有对该问题加以重视。间接证明以自由心证制度、经验法则及逻辑规则的运用为基础,或可考虑从法定化间接证据证明度标准、合理限制法官自由裁量空间、规范运用经验法则及逻辑推理规则、建立及完善心证公开制度等方面促进间接证明制度在我国的合理化运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重定罪,轻量刑"观念以及定罪与量刑程序不相分离的模式,导致刑事案件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较好得完成定罪的任务而无法合理量刑。由于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目的、任务等的不同,决定了量刑事实的证据种类、证明方式等与定罪事实的证明有很大的区别,本文首先说明构建量刑事实证明制度应具有的证明对象以及证明责任,进而对为更好地构建量刑事实的证明制度的相关的配套措施提出了一些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品侵权责任属于严格责任范畴,产品缺陷的证明是承担责任的基本前提.在诉讼中,产品缺陷的证明责任的分配是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法律对此并未有明确规定,实践中法院的做法存在差异.应当对商品缺陷采取推定原则,如果要证明产品不存在缺陷,则由产品生产者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