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是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开始从严重的危机中复苏,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交、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也进一步加快,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避步,但与国际金融业相比,无论是金融创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趋势显著,以金融资本为主导的积累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但也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而今,距离危机的爆发已经十余年,危机后当代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调整。本文考察了危机后美国政府的系列"再工业化"政策、新自由主义持续强劲的势头、新形势下美国经济的新矛盾与新变化,探讨"再工业化"能否为美国寻得摆脱经济危机的新型积累模式、危机后金融部门为何迅速恢复并依然主导美国经济、劳资矛盾的持续加剧能否催生新的变革等问题,认为危机后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尚未逆转,新型积累模式尚不可得,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调节机制无法解决其持续激化的基本矛盾,而矛盾的激化酝酿着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熊焰 《资本市场》2012,(4):11-15
流动是金融资产存在的一种内在要求。我们常把金融比作国民经济的"血液",金融资产就是血液中的"红细胞"。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月星 《技术经济》2009,28(2):113-117
中国金融欠发达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已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认为:金融创新并不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金融创新有利于分散危机所带来的损失,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创新是世界经济强国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有效工具。为了确保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成果的保值与增值,捍卫金融资产的定价权,中国政府应运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包括财税政策,以大思维积极鼓励金融业全面创新,并通过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蔺小梅 《经济师》2011,(3):230-231
"保持非均衡度适度化,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这为落后地区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运用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大项目带动工业化发展是实现欠发达地区——吴忠市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吴忠市经济增长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模式,对金融需求依赖程度很高。伴随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中国在实体经济稳定复苏之后,必然会面对扩张性政策的退出问题。文章以宁夏吴忠市为例,通过分析吴忠市经济发展特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结合经济理论,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在后危机时代金融如何更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提出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促进了商业银行体系的发展和金融业的繁荣,但金融创新是把"双刃剑",其负面效应将使商业银行面临危机,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加强金融风险的内部控制。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的破产再次引发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雷曼风险形成和破产原因的探析,主张商业银行经营金融创新业务时,应注意风险防范,建立起完善的金融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春玲  高杨 《经济视角》2009,(12):54-56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后,鉴于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作用,理论界和舆论界纷纷指责金融企业的贪婪和监管机构的放纵是导致本轮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迫干压力,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不约而同表示要在尊重自由市场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金融企业和金融产品的监管。本文在研究次贷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基础上,结合美国金融改革新方案的主要内容,指出今后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叶金 《经济前沿》2010,(2):156-160
在"后危机时代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第四届亚洲经济合作与创新论坛"上,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危机对经济金融理论发展的影响、后危机时代的亚洲经济合作与创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等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燕  徐菱涓 《时代经贸》2012,(20):184-184,18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江苏省城镇居民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采用tobit模型对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内部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储蓄占绝对比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受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金融发展作用和居民信任度的正向影响,房产对家庭金融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居民家庭没有呈现出生命周期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刘虹 《经济研究导刊》2009,(11):171-172
随着金融资产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多,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出现使企业在享受高杠杆效益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巨头公司纷纷倒闭,更引发了新一轮全球金融动荡。金融资产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企业应从完善企业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和加强其自身风险应变能力两方面进行金融资产管理。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后,鉴于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作用,理论界和舆论界纷纷指责金融企业的贪婪和监管机构的放纵是导致本轮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迫于压力,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不约而同表示要在尊重自由市场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金融企业和金融产品的监管.本文在研究次贷危机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基础上,结合美国金融改革新方案的主要内容,指出今后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5,(12)
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以金融负债筹集资金,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特殊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作为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了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和防范经营风险现实的保障,对增强银行实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经营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强化内部审计,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大趋势,完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现阶段商业银行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可持续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可持续性备受关注,特别是受到本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更是让众多学者对后危机时代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质疑。该文分析指出,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的形成,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国际梯度转移和产品价值增值环节国际梯度转移,与中国特有劳动要素禀赋相耦合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中国比较优势的客观使然。在后危机时代,这些决定性因素仍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出口导向型"模式具有可持续性,中国在后危机时代继续奉行这一战略,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4.
正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作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和深化的欧债危机相继爆发,打破了原有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增长乏力的经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面临挑战的公共财政,以及资本外流等问题使发达国家经济体陷入困境。后危机时代的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地回归到金融危机之前的那种稳定状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下,调整和优化金融结构,更好地实现金融结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29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朱一平博士指出,欧债危机现在处于关键阶段,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能否承担危机救助责任存在疑问,同时欧洲央行内部对于危机救助存在着意见分歧。目前来看,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走共同财政政策的道路,发行统一的欧元债券。鉴于目前欧债发展态势,建议中国增加从欧洲的进口,同时增加对欧直接投资,并在欧盟推出统一欧元债券基础上,增持欧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问题凸显.现有研究表明,企业可能出于"蓄水池"或"替代"动机持有金融资产.本文基于2007-2019年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首次从金融周期的角度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金融化动机.结果 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与金融周期正相关,繁荣的金融市场对企业金融化具有促进作用;低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对金融周期波动更敏感,企业金融化的主导动机是"替代"而不是"蓄水池";企业持有长、短期金融资产均出于"替代"动机,且短期金融资产"替代"效应更显著.本文所得结论对引导非金融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广 《经济学家》2023,(12):36-45
以2008—2020年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企业金融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在替换核心变量测度方法或控制模型内生性后依然成立;国有企业和低绩效企业的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持有长期金融资产形成的金融化对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企业金融化对投资过度企业改善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大;财务风险在企业金融化影响资本配置效率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企业金融化对实物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且该效应在持有更多长期金融资产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强。本文的政策意蕴是企业应充分认识金融化对实物投资的影响,不断合理分配资金和优化金融资产期限结构,避免“脱实向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沐 《经济论坛》2011,(2):107-110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之间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差距巨大。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资产存量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在股票市场的融资水平上也有较大差距,而金融资产内部的比例,如金融相关比率、贷存款比例却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西部地区在这些指标上略强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目前。我围区域经济金融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征,并且这一特征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赵蕊  忻旸  周斌  马威 《时代经贸》2021,(4):47-51
本文基于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长三角区域内26个中心城市的数据,引入莫兰指数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 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内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 关系;上海市金融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金融发展水平整体均衡,浙江省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一定差异,安徽 省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性明显;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及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对经济“脱实向虚”的现实,实体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发生相应改变。选取2012-2019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讨了金融资产配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尝试从金融资产期限结构、门槛效应、异质性等方面进行拓展分析。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数字化转型整体呈现“倒U型”关联,即适度金融投资能够发挥金融支撑实体经济作用,短期金融资产主要发挥“蓄水池”功能,长期金融资产则倾向“投资替代”动机。其中,非国有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具有较低的最优金融资产配置水平,需要更为重视金融投资的负向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存在融资约束、金融收益门槛促使金融资产配置与数字化转型关联产生区间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引导企业树立正确金融投资动机,合理配置金融资产规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