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REITs和资产证券化短期内仍难以发展起来,但并不妨碍其成为未来商业地产融资的一大趋势。最近回国在苏州为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EMBA班的活动课堂教授了两天的《房地产金融》短期课程,之后又回到上海参加了高金主办的《中美房地产金融高峰论坛》,业界对房地产金融的关注程度比从前更甚。在EMBA班上,我特别希望了解学员们对于中国房地产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而他们关注的内容基本上围绕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即REITs)和资产证券化。这也说明了行业风向。  相似文献   

2.
去年6月,央行的房贷新政出台后,地产基金被频频提及。此后,摩根斯丹利地产基金宣布与上海地产“航母”永业集团结为投资联盟。这是继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与荷兰国际集团之后,进入国内的又一家海外地产基金。海外房地产基金强势出击中国,立时引来众多质疑,它能否担起中国房地产融资创新的重任?它能否真正被国内地产开发商广泛接纳?有关专家对目前中国推广地产基金的动议并不乐观,而海外地产基金走向前台也尚需时日。地产基金迎来商机有关专家指出,央行紧缩房贷,触动了中国地产业最敏感的神经——“资金链”;同时也暴露出中国地产业“资金链”…  相似文献   

3.
百大争夺战     
银泰对百货业上市公司的持续不断举牌,究竟是为商业还是为地产? 建造奢华的北京银泰中心不仅位于长安街这一北京最黄金的地段,而且有可能以 249.9米的高度成为“北京第一高楼”。北京银泰中心的主人——中国银泰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沈国军却是个非常低调的神秘人物:以海南地产起家,近几年通过不断地资本运作出击地产、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已前所未有的被集中关注。资产证券化这个融资渠道,极有可能成为今年房企融资的最热话题,不论规模大小,拥有商业物业的房企,尤其是上市房企将率先因资产证券化而赢得先机。首吃螃蟹海印股份,这家在行业内并不算太起眼的房企正在尝试新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并有望成为首家实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地产公司。5月17日海印股份公告披露,计划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拟募集资金16亿元,这也是继华侨城A和隧道股份之后,又一家利用资产证券化融资的上市公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实际上是一种证券化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发行股票(基金单位)集合社会闲散资金,使用专业人士投资、经营管理,不仅可以解决房地产公司的外部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难问题,而且也可以促进房地产业的资金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并为中小投资者参与房地产投资和收益分配提供了现实途径,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条较好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6.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金融改革无疑将是重头戏,金融体制改革因为已经进行了长时间的理论准备和众多改革试点而被寄予厚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称:作为金融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资产证券化,将对房地产融资渠道拓宽有实质影响。而对于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REITs,连平也表  相似文献   

7.
电力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产证券化融资是一种表外的直接融资方式,由于特殊的运作过程,使其拥有其他融资方式无法具备的优点。电力企业由于负债水平较高、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不良存量资产等特点,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REITs为什么会万众瞩目?关于房价的生态链是这样的,为什么楼市会有泡沫?是因为流动性过剩。为什么流动性会过剩?是因为投资渠道太窄。为什么投资渠道太窄?是因为没有REITs。REITs在90年代初就被学者从国外引进来,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REITs的山岗?REITs在中国的媒体言论中若隐若现已经好些年了。去年12月,一个月之内,国务院就有三次在促进经济的管理办法中提到REITs。今年以来,国务院在一些场合再次提及要在中国推进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为鉴 发展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国际房地产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房地产投资信托(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是比较成功的融资工具,而发展最成熟、最成功的要算美国的REITs,因此,我们就以美国为例,来研究中国的REITs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一次在MBA课上旁听,教授突然问道:“当企业发展遇到困境的时候,你们会怎么办?”一个学生站起来,很轻松地回答“裁员渡过难关。”教授接着问其他学生:“你们也这样认为吗?”大家都一脸微笑,彼此心照不宜。教授略感失望并微愠地说:“除此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教授说完立刻大声叫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出去,那  相似文献   

12.
吕扬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145-150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世界性的经济盛会和展览盛会,拥有雄厚的资金是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在世博会筹备工作中,确定与选择融资方式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着重就世博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行性及模式进行分析.首先,在对证券化资产供求因素讨论的基础上,遴选出可供证券化的世博资产及资产支持证券的主要购买者,分析得出供给需求两旺的局面使得世博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很强;其次,在对法律、税收等制度性因素分析的前提下,揭示出世博资产证券化的特殊性,并依据证券化实施的可行性及降低融资成本的原则,提出世博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与流程.  相似文献   

13.
李安民 《工业会计》2006,(10):84-85
REITs融合了房地产与证券投资二者的优势:一方面,它类似于一个产业公司,通过对现存房地产的获取和经营来获利,是一种证券化的产业投资基金;另一方面,与其他基金类似,它是由基金管理人汇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委托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组合投资,并将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一种信托基金。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刚刚起步,在等待投资热潮到来时,投资者有必要了解一下已经发展得极为成熟的美国REITs。[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浅谈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我国早期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可以追溯到1992年,三亚市丹洲小区将800亩土地作为发行标的物,以地产销售和存款利息收入作为投资者收益来源而发行的2亿元地产投资券.在此之后,资产证券化的离岸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中集集团、珠海高速等离岸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中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努力拓宽电力融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融资方式的多样化。总结“九五”电力融资工作的经验与不足,“十五”期间资金筹措要坚持“多市场、多主体、多方式”融资,并实行“三个结合”,即挖掘(国电)公司内部资金潜力和拓展外部融资相结合,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存量资产盘活与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相结合。同时,要突出股本融资、债券融资、银团融资和电力资产证券化,实现金融创新。拓宽电力融资渠道,实现国电系统良性的可持续融资,需要研究和注重几个问题:1融资环境2001年初,国电公司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了40亿元的“西电东送”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121号文]已近半年之久,然而由于其重要性和震撼力,至今余音绕梁,同时也引出了“中国房地产融资应走向多元化”的问题,引得无数“英雄”竞发言。本刊现选登部分相关文章,静心解读央行新政,分析预见实施影响,介绍研究融资方式,意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地产融资之大计。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由于资金不足,使土地储备量较小,储备时间较短,有些城市的储备机构甚至有意控制“吃进”的土地数量。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土地储备资金凑集渠道,是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关键,这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为了有效满足城市土地储备资金运营的巨额需求,笔者认为除了政府财政拨款、商业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以外,实行土地证券化,是现行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最佳融资方式。所谓土地证券化是指以土地收益作为担保发行证券,在不丧失土地产权的前提下,利用证券市场的功能,将不可移动、难以分割、不适合小规模投资的土地转化成可以流动的金融资产,吸收…  相似文献   

18.
电力债权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产证券化融资是一种表外的直接融资方式,有其他融资方式无法具备的优点.笔者针对电力企业大量存在的电费应收账款问题,指出电力债权资产证券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电费过手证券这一解决方案的新思路.同时提出了电力保险的概念,对电力保险的标的、性质、运作机制以及电力债权资产的可保风险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电力保险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国际资本市场的重大创新,它在我国电力中的应用对革新电力产业的融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电力运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有其特定的内涵,并要在国电公司的推动下进行。  相似文献   

20.
金麟  宋鑫 《工程经济》2021,31(9):32-35
收集EC World REIT、上港集团股票和顺丰控股股票从2016年9月9日到2019年9月30日的数据,采用VaR-GARCH模型计算这三种金融资产的日VaR值,通过对物流地产REITs和物流股票的日VaR值进行比较,判断物流地产REITs风险价值,为投资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