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产率差异是决定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异质性企业贸易与投资文献,阐释了企业如何在贸易、水平型FDI、垂直型FDI和复合型FDI之间进行选择以及选择FDI的企业会采取何种进入方式的问题。现有的异质性企业贸易与投资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事实,但在企业异质性的来源、消费者需求结构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扭曲等方面,异质性企业贸易和投资模型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樊瑛 《财贸经济》2008,(2):120-126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作为研究单位,企业则因被认为具有同质性而不予考虑。由Melitz等领军的“新新贸易理论”研究,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提出了国际贸易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这个焦点,就国际贸易异质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政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出口与企业FDI选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企业在进行扩张的时候逐渐走上国际化道路,不仅提升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还为企业提升经营绩效提供新的途径。其中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绩效。因此加大对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知识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的主要模型,以及路径选择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不同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打破了企业同质性的假定,以不同生产率为出发点,从企业的微观层面上阐述了企业异质性与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深化"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问题同在。通过运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结合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特点,综合分析我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与风险,为我国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微观角度研究中国企业生产率及国际化模式选择是否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在匹配《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与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一阶随机占优的Kolmogorov-Smirnov非参数检验,发现对外投资企业、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间的生产率关系并不完全符合新新贸易理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随后,本文基于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企业生产率对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全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率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外投资,但不利于企业出口,并进一步从出口密度视角为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解释及验证。  相似文献   

6.
吴赛芬 《商》2014,(7):204-204,177
根据新一新贸易理论,高生产率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出口,低生产率的企业选择国内销售。新一新贸易理论是产业内贸易和产品间贸易的延续,是研究产品内贸易的理论依据。少数学者用中国的数据分析,得出了与新一新贸易理论相违背的结论,即生产率低的企业选择出口,而生产率高的企业选择国内销售,本文也是立足新一新贸易理论,结合前面几位学者对湖南省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及得出的结论,而从理论上阐述企业异质性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效应分析,并得出与新一新贸易理论不一致的结论:企业生产率与出口显著相关,但其相关关系不确定,因此,企业异质性是影响出口竞争力的显著因素,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理论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瑛 《国际贸易问题》2008,71(3):124-128
21世纪初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重点逐渐由对产业的关注转向对国际贸易中异质企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建立、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拓展,围绕企业生产率异质性、企业出口行为和FDI行为选择、企业一体化和外包组织形式选择等核心问题,对现有国际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将新经济地理学模型(NEG)引入到经典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HFT)分析框架中,抛弃边际成本不可知的假定,由边际成本度量生产率的差异,拓展了已有的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引致了企业的国际转移,且这种转移具有双向性,因而生产率的高低会影响企业对FDI、出口等转移路径的不同选择。并采用我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验证了模型结论对现实的适用性。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率水平来选择是否转移及转移路径,政府应适度鼓励企业对外转移和对内承接,科学推动国际转移内外平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而以梅利兹为代表的新新贸易理论进一步将研究视角微观化,以企业为分析变量,提出了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围绕企业异质性,就贸易发展中异质的企业生产率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由国家创新体系的微观视角出发,考察了国际化路径对企业创新选择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两步双寡头古诺博弈模型,使用逆向归纳法对企业创新选择过程中国际化路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构建了实证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国际化路径的差异能够对创新选择产生影响,企业选择出口作为国际化路径更有利于创新选择,这种作用甚至大于市场需求的影响,而企业选择OFDI路径则对创新选择的影响不明显;技术成本、贸易成本、外资比重等变量都会对企业创新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异质性企业理论是在评判的继承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解释了异质性因素对企业贸易模式的影响,本文对异质性企业理论的基本模型和理论发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最后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推进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引导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是重要一环,然而企业进行贸易方式转型能否促进其绿色发展,是一项亟待检验的问题。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和中国污染数据的三方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贸易方式转型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方式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在缓解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污染减排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贸易方式转型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污染治理投资等路径促进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提出了强化贸易方式转型的保障措施,制定差异化的转型策略以及鼓励转型企业环境治理“双向发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贸易和FDI是企业国际化选择的两条主要路径,而将"异质性企业"引入进来,分析异质性企业的贸易和FDI选择,已成为新新贸易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对这一研究成果从企业管理和贸易理论两个角度综合进行评述,厘清其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企业边界,分析企业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即垂直一体化与外包的选择。文章涵盖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现有文献进行简要评述,指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是当前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以Meltiz(2003)和Bernard等(2003)为代表的早期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假定企业生产率为外生给定的,贸易自由化通过资源在企业间的重新配置提高了行业层面的生产率。新近发展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将企业生产率内生化,揭示了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层面生产率的微观机制。本文对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层面生产率的代表性文献进行综述,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易靖韬  蒙双 《财贸经济》2016,(12):85-99
本文探讨了异质性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在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我们构建了企业出口、创新与生产率的动态结构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函数形式建立了计量模型.基于2005-2007年中国电子通信行业的企业面板数据,本研究采用biprobit、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等模型对企业出口、技术创新与生产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出口和创新的决策及其联动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市场冲击是影响企业自选择行为的异质性因素;投资决策的回报随着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生产率高的企业会自选择做出该投资决策以获得更大利润.我们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的视角在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中验证了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生产率动态效应,同时对中国出口、创新和生产率的现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扩大内需是现阶段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现有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异质性企业选择模型阐述了贸易成本对内部需求的影响机制。该模型表明贸易成本是影响企业国内外市场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政府可以通过调节企业的相对贸易成本来实现扩大内部需求的目标。同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符合理论模型的基本预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把汇率因素引入Melitz异质性企业模型,确定汇率对出口企业利润和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建立汇率和企业生产率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实证确定汇率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情况,最后根据1999年-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验证汇率变化能否导致具有"生产率悖论"现象的行业数量发生变化。结论认为:我国表现出"生产率悖论"现象的行业数量每年都在变化,这一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民币汇率变化造成的。汇率变化与出口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即人民币升值,企业生产率降低,同时会使具有"生产率悖论"现象的行业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朱荃  张天华 《财贸经济》2015,(12):103-117
许多研究发现,中国存在生产率低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的“生产率悖论”现象.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企业国际化的另一种重要选择,是否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本文使用中国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对这一问题从对外直接投资类型、企业性质、企业资本密集度、对外直接投资数量、目的地5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生产率对投资、资源类对外直接投资及国有和有政治关联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无显著性影响;而对贸易型、制造型、研发型对外直接投资及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向低收入东道国的企业而言,生产率均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此外,本文也发现,生产率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金额和范围也有显著正向的影响.以上经验证据都表明,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并不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贸易摩擦纳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企业在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选择,发现山东省的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悖论1"是生产率越高的企业选择出口的概率越大,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越小;"悖论2"是贸易摩擦强度越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平均生产率越高。贸易摩擦使企业选择出口的概率下降,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概率上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悖论1"。  相似文献   

20.
异质性知识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绩效有着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系统阐述"供给侧改革"视角下跨境电商企业微观层面的内外部综合异质性知识的交互关系,构建异构MELITS模型,基于该模型深入分析探究综合异质性知识与跨境电商创新绩效的相关性,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异质性知识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提供辨证思考。研究发现,固定出口成本是异构MELITS模型的关键,它决定了低生产率电商企业不能进入出口市场,并引起非出口型外贸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出口型外贸企业。这一特定效应异质性影响了对外贸易的成本,进而通过异质性生产率知识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