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瑞龙 《新智慧》2004,(9B):41-42
经过研究分析,合并会计报表(简称“合并报表”)编制中抵销分录的编制可总结为以下四句话:抵销内部交易与事项;据实列报外部交易与事项;按所有权益比例计提盈余公积;连续合并先抵销期初未分配利润再抵销当期内部交易与事项。按照此原则可以理解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各项抵销分录,并可以解释编制合并报表时存在的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2.
魏兴福 《新智慧》2005,(1):59-59
在现行教材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中,对于母子公司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分三种,一种是发生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处理,即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科目,另外两种分别是不计提折旧与计提折旧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都是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原价”、“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对此,笔认为有欠妥当。  相似文献   

3.
1.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价的情形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不涉及补价时 ,由于交易过程尚未完成 ,母子公司双方均不确认损益 ,因此不存在内部未实现利润 ,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不需要编制抵销分录。但是如果出现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 ,需确认跌价损失时 ,应抵销已确认的损失。举例如下 :若甲、乙公司均为商业企业 ,且乙为甲的子公司 ,现甲公司以账面价值150000元、公允价值100000元的库存商品A交换乙公司账面价值80000元、公允价值100000元的库存商品B。此笔交易属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由于甲公司商品A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 ,甲公司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A商品发生了减值。因此甲公司的处理分录如下(不考虑税金) :借 :库存商品———B100000元 ,存货跌价损失50000元 ;贷 :库存商品———A150000元。此时编制合并报表应抵销已确认的存货跌价损失 ,借 :库存商品50000元 ;贷 :存货跌价损失50000元。如果交易中交换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发生了减值 ,抵销分录为 :借 :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贷 :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2.同类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补价的情形同类非货...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成员之间常发生固定资产购销业务,即一方将自产产品等出售给集团内其他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正常情况下,购入方要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计提折旧,但也有不计提折旧的情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入的单台设备在规定价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可以一次或分次计入费用,不再计提折旧。《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只对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在本期以及该项固定资产在以后使用期间的抵销处理进行了规范,而对一次(或分次)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的那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如何抵销处理未做规定。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编制合并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一、当期内部交易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存货跌价准备是按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故:个别会计报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内部交易+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内部交易存货可变现净值(公式一)如果从企业集团的角度来看,这部分未实现内部,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减,在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作抵减处理:合并报表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内部交易-内部交易存货可变现净值由公式一可得:合并报表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个别会计报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公式二)如果公式二小于或等于零,则内部交易存货的实际成本小于或等于可变现净值,无须计提跌价准备,在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计提的跌价准备全部从管理费用中抵减。抵销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如果公式二大于零,则内部交易存货的实际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须计提跌价准备,但应扣除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分录为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例1:A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1月1日以现金投资取得B公司60%的股权...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现行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上期内部购进商品并形成期末存货的情况下,,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时贷记“主”科目。其解释为视上期内部购进的存货中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有些牵强。一方面,本期编制合,而在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未实现内部销售,这样以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期初利润为。事实上相邻两个期间的期初和期末是一个时点,,用它来调整一个时点的数额,显然存在逻辑错误。。再者,子公司中未实现利润既影响资产,故对二者都应该调整。然而未分现行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抵销期末存货成本中。即,并通过“主营业务”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期末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而现实中企业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各企业规模、,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后进先出法等。这一会计处理还假定前后两期的毛利率相同,而,企业毛利率都按历史资料统计得出,每年期初;再者,如果某一会计年度中由于市场、技术等因素变动引起毛利率较大的变动,企业就需要及时调整毛利率。二、建议与改进针对上述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购进商品的抵销处理存在的缺陷,笔者建议:①期初未分配利润的调整通过“存货”科目进行;②考虑企业毛利率的变动;③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利润的抵销数额取决于企业的存货流转假定以及上期...  相似文献   

7.
根据《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规定,对于全资子公司,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以下抵销分录(为便于分析,暂不考虑存在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合并价差的情况):借:投资收益,年初未分配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贷:长期投资,提取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积金、公益金等),应付利润(或已分配股利、应付股利等)。笔者认为,此笔分录所用的会计科目及相关处理并不准确,不仅不利于正确理解抵销事项,而且容易诱导会计人员编制错误的抵销分录,使企业集团整体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受到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科目使用不恰当。上述抵销分录中,运用“应付利润”科目或“应付股利”科目是不正确的。首先,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属于负债性质的科目,在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通常应与表示债权性质的“应收利润”、“应收股利”等科目相对应,而此处却与损益类科目对应,与合并报表编制原理相悖,极易使人误解。其次,合并报表是通过编制合并报表工作底稿来完成的,集团公司内部的各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构成了整张工作底稿,以上对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情况应在利润分配表下“应分配利润(或股利)”科目中填列。但是,“应付利润”或“应付股利...  相似文献   

8.
合并会计报表反映和报告了在其共同控制之下的一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情况,以便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该经济实体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而在编制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时,对于与集团内部交易相关的经济业务应通过编制抵销分录进行调整。本文主要分析与内部交易相关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1999年发布了《企业会汁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并同时公布了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认为,《指南》中对换入旧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存在不妥之处,现试析如下: 《指南》例1:甲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车床A交换乙公司生产经营中使用的车床B。甲公司换入乙公司车床的目的是为了自用。车床A的原始价值为1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5万元,公允价值75 000元。车床B的原始价值为2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12万元,公允价值75 000元。假定整个交易中没有发生相关的税费。甲公司对换出设备作如下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元,累计折旧 50 000元;贷:固定资产──A 100 000元。相应地,对换入设备则做如下分录:借:固定资产──车床B 50 000元;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元。 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取得旧固定资产应该同时登记其原值和净值,这种作法对于真实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和能力,以及掌握固定资产实际资金占用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国有资本金效绩考核规则》中也要...  相似文献   

10.
黄治兵 《新智慧》2004,(10A):29-30
对于一方将存货出售给另一方作为固定资产的交易,出售方作为独立核算的法律主体,不仅要按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确认销售收入,而且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缴纳增值税。作为购货方,由于购买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所以只能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由此造成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这种内部交易只能视为企业集团通过在建工程自建固定资产,它不能产生利润,作为固定资产原价确认的也只能是其建造成本,因此,必须将销售该产品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予以抵销,将购买方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销售方确认的损益也予以抵销。  相似文献   

11.
笔者认为,集团公司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其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若发生了减值,由此会出现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变化,合并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也会因是否考虑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变化而出现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本文就此进行探讨。一、考虑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变化例:2001年,集团公司向子公司销售商品,售价为120万元,成本为90万元,子公司购入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20万元。2001年底可收回金额为7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7年,预计净残值为10万元。2002年末可收回金额回升为80万元。2001年子公司计提折旧10万元[(120-20)&;#247;10],计提减值准备40万元(120-10-70);集团公司计提折旧7万元[(90-20)&;#247;10],计提减值准备13万元(90-7-70)。2002年的抵销处理分析如下:2002年末计提折旧时应以2001年已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为基数,2002年末集团公司、子公司报表计提折旧均为8.57万元[(70-10)&;#247;7]。2002年末合并会计报表不需要抵销当期折旧,因为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并未多提折旧。2002年末子公司报表固定资产减值...  相似文献   

12.
集团内部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后,在该交易的影响年度内编制集团的合并报表,就必须剔除掉内部交易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和重复计算的因素,以未发生交易、资产仍在原有公司为目标来编制抵销分录。本文以不涉及补价的固定资产与短期股票投资交易为例,分析说明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如何编制分录、抵消集团内部的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13.
集团内部发生非货币性交易后,在该交易的影响年度内编制集团的合并报表,就必须剔除掉内部交易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动和重复计算的因素,以未发生交易、资产仍在原有公司为目标来编制抵销分录.本文以不涉及补价的固定资产与短期股票投资交易为例,分析说明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如何编制分录、抵消集团内部的非货币性交易.  相似文献   

14.
潘宗玲 《新智慧》2007,(8):27-27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处理分为两种情况:①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即出售无形资产;②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即出租无形资产。在编制抵销分录时,笔者认为,对于出售无形资产,母子公司处理得比较恰当,编制的抵销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贷:无形资产。而对于出租无形资产,虽然母公司的处理比较妥当,但子公司的处理有些欠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销处理的相关规定,就企业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交易的发生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何进行抵销处理的这一新问题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郭晓燚 《新智慧》2004,(11A):25-26
《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内部存货交易的合并抵销方法,不仅对购销当期的合并抵销需要分三种情况进行抵销处理,而且对于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又需要分多笔分录予以完成。笔认为,这样的合并抵销方法使本来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实际操作容易发生抵销错误。另外,《企业会计制度》中最新介绍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方法,在确认应抵销的多计提跌价准备金额的方法上也比较复杂。为此,本介绍一种简易的内部存货交易的合并抵销方法,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内部交易的抵消处理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难点,也是关键点。从当期内部销售形成固定资产的抵消处理、连续编制合并报表内部销售形成固定资产的抵消处理以及固定资产清理的抵消处理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每一笔抵消分录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8.
左桂云  张泽南 《新智慧》2008,(11):19-2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但该准则未明确规定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如何抵销。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并日及以后期间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过程中,抵销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销售利润时,没有对相应的所得税费用进行抵销,使得合并后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配比关系不复存在。本文主要阐述按照一体性原则、配比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应当将内部交易的所得税费用作为递延税款予以抵销,而在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真正对集团外部实现时予以转回。  相似文献   

20.
过程操纵型财务舞弊是指在不改变交易结果的前提下,款(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通过操纵交易过程来改变会计处理结果,从而达到财务舞弊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①赊销时,借:应收账款100万元;的目的。它是一种形式合法、隐蔽性极强的造假手段。笔者结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元。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70万元;合下例谈几点看法。贷:库存商品—A商品70万元。②收到乙公司用来抵债的——(一)B商品时,借:库存商品—B——商品100万元;贷:应收账款例:甲公司用一批A商品与乙公司的B商品进行交换,100万元。乙公司的会计处理为:①赊购时,借:库存商品———A、B商品的成本分别为70万元和80万元,市价均为100万A商品100万元;贷:应付账款100万元。②以B商品抵债时,元。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借:应付账款100万元;贷:库存商品—B——商品80万元,资这是一笔典型的非货币性交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万元。会计处理结果是:甲公司————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正确的会计处理应为:甲公司:借:库确认了30万元的销售利润,乙公司确认了20万元的资本公积。存商品——B商品70万元;贷:库存商品——A商品7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