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取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计算2003年我国油菜籽各产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现目前我国油菜籽生产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低下,大部分油菜产区技术和规模均没有发挥到最佳状态,导致实际单产远低于潜在水平。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技术效率低的油菜籽产区不仅要扩大油菜籽生产规模,同时应发展集约型经营,节约资源,增加收益;技术效率高的油菜产区要依靠品种改良等技术创新途径提高单位产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变动的测度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福建省九地市农村信用社联社(2005-2009年)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判定和评价这一时期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的变动趋势,分析变动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报酬变动趋势。研究表明,福建省九地市农村信用社联社的经营效率各有不同,部分信用社仍存在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低下,2005-2009年综合效率比较...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利用吉林省8个县(市)1994~2005年水稻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水稻生产的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获取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对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水稻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由于技术进步水平低、规模无效率的作用而呈现下降趋势,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生产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及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基于2000—2013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沿海11个省份海洋经济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沿海省份海洋经济总体上还有很大的提升与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沿海部分省份海洋经济效率有效,大部分沿海省份需要进一步提高经济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10个苹果主产省份2001—2009年苹果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HMB指数方法对苹果生产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明确各指数的时序变动趋势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苹果生产的HMB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原因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苹果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HMB指数在此期间出现波动且呈总体小幅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效率指数的影响最大,但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减弱;规模效率低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改善苹果生产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加工企业的适度规模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7个茶叶主产省的55家代表性茶叶加工企业经营规模的调研,利用DEA模型考察了我国茶叶加工企业的规模经济。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经营效率低下;规模较大企业相对于规模较小企业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因此,适度扩大茶叶加工企业规模有利于其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林业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文从融资效率角度探讨如何缓解林业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2013—2018年林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林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传统的DEA模型从静态角度作出评价,进一步从动态角度运用Malmquist指数作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从静态角度来看,整体上,林业上市公司的综合融资效率较高,但是各公司的差异性较大,达到融资效率有效状态的上市公司较少,综合效率的高低受规模效率高低的影响较大;从动态角度来看,林业上市公司历年的Malmquist指数变动较大,易受技术变化指数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与林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提高林业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油茶生产区域优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0—2016年的数据,选取油茶生产规模指数、油茶生产规模优势指数、油茶生产效率优势指数、油茶生产综合优势指数对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6年,中国油茶生产呈现出"中减""西扩"的特征;中国15个油茶生产区域规模优势总体呈上升趋势、效率优势呈现较大波动、综合优势总体呈"U"型变动。根据油茶种植区域的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情况,将15个油茶生产省区划分为"双低省份""规模优势省份""效率优势省份""双高省份"4个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蓝色粮仓"建设,可充分挖掘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供给潜力,对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海捕捞、远洋捕捞、海水养殖等不同产业的生产特性,分别利用最大可持续生物产出分析、分海区捕捞量预测及捕捞份额分析、生产效率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动物性海洋水产品生产潜力进行了量化评估,并对离岸海水养殖、远洋磷虾捕捞等海产品潜在增长空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6-2019年我国11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除港澳台地区),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考察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波动情况呈现“N”字型;东部海洋经济圈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相比于北部、南部较大,存在发展差异;自贸试验区建设显著提升了中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对北部、东部海洋经济圈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对南部海洋经济圈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提出要提高涉海企业经营水平、完善政府支持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提升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