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及中国股票市场的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理论观点 ,讨论了其对市场运行尤其是市场流动性的重要影响 ,并简要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证券市场流动性:一个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衍伟  田志朋 《山东经济》2008,24(5):125-132
流动性是是衡量证券市场绩效的重要指标,研究证券市场流动性对于加强市场流动性的评估、防范流动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证券市场流动性理论发展脉络,本文分别从执行交易的时间角度、交易对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的角度和交易成本角度对流动性内涵进行归纳,总结了影响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市场参与者行为和市场的微观结构,分析做市商市场和指令驱动市场对流动性的影响,综述流动性度量方法,主要包括与价格相关的和与时间相关的衡量方法,最后展望证券市场流动性理论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票收益的非流动性补偿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传统资产定价模型认为股票高收益仅用于补偿高风险 ,忽略了非流动性交易成本等其他重要因素。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重新考虑非流动性问题 ,提出了收益的“非流动性补偿”假设。本文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补偿”和“非流动性补偿”假设 ,发现“风险补偿”假设不成立 ;相反 ,结果支持“非流动性补偿”假设。这说明股票市场中非流动性交易成本在股票定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公司的非流动性效应更显著。管理层应该完善市场交易机制降低间接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正> 证券市场高效、安全地运作,依赖于一个完善的交易系统和一个健全的交收系统。交易交收系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吸引力,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深圳证券市场的交易及清算交收体系从最初分散的柜台交易交收发展到现在的由交易所、登记公司、证券商三位一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电脑化交易交收只用了几年的时间。隨着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异地证券商、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涌人和B股市场的国际化,现有交易交收体系的某些环节已不适应深圳股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深圳证券市场的交易交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圳证券市场的交易和交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交易  相似文献   

5.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是指证券交易价格形成与发现的过程及其运作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狭义的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也可称之为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即交易得以实现的市场架构、规则和制度。对比不同的交易机制,借鉴西方证券市场的成熟经验,对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沪港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股市的发展,但是它能否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理论界和投资者都很关注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流动性的内涵并选取了适当的流动性度量指标——vnet,定量地分析了沪股通开通前后中国沪市A股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实证结果显示沪股通开通后,沪市股票市场交易量明显增大,但是流动性却并没有提高,而且低于沪港通开通前沪市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国际资本市场中做市商制度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任何一个证券市场中,交易制度都是价格形成与发现的根本性机制,至今为止,各国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制度总体上可分为竞价交易机制、做市商制度和混合交易机制三种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做市商制度是资本市场中交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也是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二板市场创业板的推出日益临近,交易制度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成败。现代证券市场的交易制度按市场微观结构(即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做市商制和竞价制。做市商制由某种证券的做市商提供买卖报价,投资者据此下达买卖指令并与做市商交易。竞价制是指在按拍卖方式组织起来的市场上,买卖双方通过公开喊价方式来直接竞争并确定买卖的成交价格,对于应该选择哪一种交易制度,国际证券交易联合会的交易制度选择原理认为,一个交易的制度的优劣与否主要看有关处理作业的效率。一般说,运作有效的证券市场必须达到流动性,有效性,透明度和稳定性这四个基本要求,我国的二板市场究竟该选择哪一种交易制度也必须根据这四个基本要求,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现状来决定。  相似文献   

9.
风险收益对应论与中国证券市场非流动溢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风险收益对应论的思想,提出了证券市场流动性测度的统一指数,估计了我国证券市场的非流动性溢价。提出了综合风险收益率的概念。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本文设计的流动性指数的测算是可接受的,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我国股票市场上存在着高额非流动溢价。股票市场上的超额收益并不能单纯由市场的风险溢价来解释。在资产定价时,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因素或非流动溢价因素与考虑资产的风险溢价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本市场结构矛盾和系统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根源于市场的结构矛盾特别是股票市场的结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体现在股权割裂、博弈格局的变化和当前交易机制下的投资者结构的变动,前两者是诱发投资者信心崩溃和阻碍信心恢复的核心因素,而市场机制的完善是维持市场信心的外在保障。在可预见的期限内如果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系统风险,它最有可能从股票市场最先出现。危机从股票市场向其它市场的扩散过程中,以证券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结构调整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要预防中国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出现首先要解决股票市场的结构矛盾,首要的就是尽快采取行动,不能使问题越积越大,在完善市场制度建设的同时,着手解决股权割裂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思 《特区经济》2012,(10):106-108
2010年3月31日中国正式推出了融资融券,标志着中国自此有了卖空交易机制,对中国股票市场来说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研究卖空交易机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上证A股市场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流动性间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卖空交易机制推出后,市场流动性并没有增加,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不是由融券交易引起的。最后本文从市场、管理层、券商和投资者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此实证结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北方经济》2006,(10):52-53
本文利用我国台湾证券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融券交易机制与市场流动性、波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证券市场,融券交易机制与波动性、流动性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但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融券交易对波动性有一定影响,对流动性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和我国金融市场入世后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与国际主要证券市场间的投资信息与风险联系日益增强。本文分别采用考察方差波动因果性联系的两阶段CCF和multivariate—GARCH(BEKK形式)方法,以近年来处于高涨阶段的沪深股市与同期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的日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相互间的信息传导模式进行了比较性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主要制度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张,自2006年以来中国对国际主要证券市场的风险和信息传导效应相当显著。也就是说,继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领域之后,依托于长期快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上的中国证券市场,事实上也已经开始在世界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相反,样本期内国际主要市场的波动对我国市场的影响却并不明显。研究表明相关监管机构和微观主体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中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的季度交易数据分析了机构交易与股票价格波动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并非总是具有稳定股市的功能。机构交易对股价波动的影响随着投资者类型、股票市值和流动性水平、市场结构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后股改"时代,市场将面临非流通股股本减持的巨大压力,政策制定部门应将机构与中小股东利益集合起来,针对不同市场情况机构买卖单产生的不同影响,制定公平有效的政策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海外证券市场卖空交易机制基本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券市场的卖空交易机制通常具有稳定市场、发现价格以及提供流动性和调控 工具等基本功能。本文在介绍境外证券市场卖空交易机制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境外证券市 场卖空交易机制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市场的卖空交易机制能发挥 稳定市场、发现价格和提供流动性的功能,但只有有限的市场宏观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志雄 《中国经贸》2009,(24):104-105
中国的证券市场和证券交易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证券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在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及交易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微观行为。检验证券市场有效性的两个突出的特点是:1、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是否由大量随机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2、人为干扰股票价格波动的大小。本文首先探讨了资本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对上证综合指数的随机性和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做市商制度提高场外交易市场流动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为止,各国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制度总体上可分为竞价交易机制、做市商制度和混合交易机制三种制度安排。做市商制度是资本市场交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国场外交易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深化和发展,推出股指期货的呼声日益强烈,股指期货问题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近两年的"两会"都有代表、委员提出有关的议案和建议我们在研究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问题时,一定要认清其对股票市场的要求。 1、股票市场的规模、流动性和价格波动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和价格波动使得投资者产生规避风险的需要,这是股指期货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规模,才会使避险需求足够大,才能防止两个市场间价格的不正常偏离和价格操纵,保证市场的理性和有效性。从各个市场推出股指期货的实践看,当股票市场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流动性和价格波动而产生的避险需求已经成为股指期货推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2009,(11):68-69
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是在全球各国资本市场经常发生的现象,这在中国市场也不例外。由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法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导致中国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20.
Nasdaq股票市场的结构及其近期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asdaq股票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交易商市场 ,其特点是报价驱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NYSE与Nasdaq市场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较详细地介绍近年来Nasdaq股票市场改革的实施和改革目标的实现。这些成果对中国当前的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