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及其司法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限责任公司僵局的内涵及原因 所谓“公司僵局”是指由于公司两派股东拥有的股份相等或两派董事的人数相同以及少数派股东保留有某种方式的否决权,双方都无法有效地控制公司,从而使得公司的正常运行长时期陷入停滞和瘫痪的状态。这一定义说明,首先,公司僵局的主体是公司中势力均等且相互对抗的两派股东和董事。在公司纠纷中存在实力不等的两派——多数派和少数派。一般情况下,多数派与少数派的冲突可以得到化解,因为在公司中奉行“多数决”原则,在冲突中,少数派常常会被迫让步从而使得冲突得以解决。但有时候会导致激烈的对抗…  相似文献   

2.
公司股东间或董事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会导致公司僵局的产生,而公司僵局的产生会直接影响股东权利的实现、公司的生存和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从公司僵局的产生原因及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剖析,提出了解决公司僵局的相关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累积投票制是践行公司民主、防止多数派股东把持董事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结合我国多数派与少数派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事实上体现为不流通股和流通股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对累积投票制要求的少数派股东可支配的选举权数与公司董事实际席位的探讨,认为在相关配套制度缺失的情况下,累积投票制将难以发挥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工商行政管理》2014,(1):52-53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运营中由于股东、董事等内部人员和机构之间发生分歧或纠纷,且彼此不愿妥协而处于僵持状况,导致公司不能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策,从而使公司无法正常运转,甚至瘫痪的事实状态。公司僵局是近年来有限责任公司中出现比较频繁的问题之一。实践中公司僵局的主要情形包括:  相似文献   

5.
累积投票制是一种选举公司董事、监事的表决制度,与直接投票制相比,为少数派股东将代表其利益的代言人选入董事会创造了可能,有利于实现董事会内部制衡,平衡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温玉娟 《现代商业》2007,(26):265-265
公司僵局使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危及与公司相关的各方利益,形成公司僵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本多数决定原则的滥用、股东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研究公司僵局的概念、危害、成因,其最终目的是寻找破解公司僵局的途径,美国在此问题上研究比较深刻,调解、仲裁、任命临时董事、解散公司等等都是美国在实践中破解公司僵局的有效法律途径。  相似文献   

7.
公司僵局在有限责任公司运行中很容易出现,阻碍公司的运转,使得公司的利益遭受损害,而僵局对小股东的利益造成的损害无疑是更严重的,并且救济手段欠缺,因此在公司僵局状态下怎样保护小股东的权益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小股东所遭到的损害入手,探讨如何保护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张韦碧 《华商》2008,(15):175-175
公司的正常运行是通过公司管理机构行使职权和股东行使股东权利实现的。当股东之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化到一定程度时,无法按照公司法规定的表决制度作出决议,就会出现公司运行的障碍。公司法确立了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制度,赋予了中小股东的解散公司请求权。国家在立法制度上一方面要协调和调整好利益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也要给公司留下自治空间,不能在打破公司僵局问题上"一刀切"。  相似文献   

9.
公司僵局在股东人数较少的有限责任公司极易出现,此情形又被称作"电脑死机现象",当电脑死机时,几乎所有的操作按键都完全失灵.公司一旦出现僵局便面临解体本文通过对公司僵局的表征、形成原因、危害的分析,以及对公司僵局纠纷无法可依的立法滞后状况和司法实践界的现实困惑的陈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司僵局制度规范和司法救济措施,以丰富我国公司制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黄权伟 《商业时代》2006,(22):53-54
在公司实践中,时常由于股东之间抱有成见,形成公司僵局。公司僵局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股东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公司的存亡。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为公司僵局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股权收购和强制解散公司,股东可以减少损失,化解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11.
公司僵局无疑是公司在运作中遇到的十分棘手的问题,面临公司僵局股东无法通过其他有效的而且公平的方式退出公司,在这种情形下诉请公司的司法解散无疑是股东退出公司的最后途径。本文将就公司僵局情形下国内外不同立法例进行研究比较,并就我国司法解散的相关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现在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司僵局的救济途径,公司的股东、公司、司法部门都无法实施救济。文章在分析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从法理和实践两个层面考察了外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检讨我国公司僵局救济的现状并就完善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司僵局是公司制企业运行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其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仅影响着公司的整体利益,更损害了各个股东的权益,而小股东因资金占比小、自我救济能力弱而遭受更严重的损害。为此,面对公司僵局如何寻求救济途径,更好地保护小股东利益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即以公司僵局的形成及危害为基点,剖析小股东利益受损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晔 《商场现代化》2010,(21):163-164
股东诉讼制度是一种已经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用以规范公司法律关系的有效制度。对于公司治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监督公司经营、实现股东权利的司法救济方式,股东诉讼可以制衡"资本多数决"的滥用,制衡"内部人控制",化解公司僵局。本文通过对股东诉讼制度的分析和探讨对股东派生诉讼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公司僵局的情形中,公司的中小股东的利益会受到重大的损害,因此如何保护公司僵局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主张建立完善股东诉讼制度,赋予中小股东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的权利,保障投资者的信心。但为了利益平衡,这种诉权又要受到一定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叶敏 《江苏商论》2011,(2):151-153
法人董事制度产生于法人了解、参与、监督其所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具有保护法人股东利益、体现股东意思自治、保护公司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等优点.确立法人董事制度,有利于在理论上完善公司法相关规则,在实践上解决法人股东参与公司经营、防止控制股东滥用公司有限责任、独立董事独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晏夏 《致富时代》2011,(5):186-186
公司僵局纠纷是影响着股东权利的实现、公司的生存状况,公司法中较为复杂的纠纷之一,各国对如何破解公司僵局进行大量的立法和实践。2006年出台的《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救济措施,从实践操作来看仍然有待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公司或基金中,董事会中的董事可以分成三种:1)执行工作的董事:2)代表大多数股东利益的董事;3)独立董事,肩负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任。所有的董事都应为公司或基金的利益服务,但在行为表现上,并不是每个董事都能作到正确合法。独立董事的特殊使命是关注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有时候难免出现独立董事和大股东产生冲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一、公司的查事或经理以公司资产作抵押的效力我国《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或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第214条底款规定:"董事、经理违反本法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责令取消担保,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公司法》没有对董事或经理以公司资产为非股东的其他债务人提供抵押担保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或经理利用职权合法地通过决议,以本公司的资产为非股东的其他债务人提供担保,而该查事或经理又…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可以说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在辽宁省上市公司的实践中并非完全如此,从第一层关系来看,一股独大现象严重,多数控股股东派代表到上市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