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群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若干大城市为构成单元的、联系较为紧密的城市群体。以英伦城市群的基本情况为切入点,分析英伦城市群科技创新特点,并以大曼彻斯特都市圈医疗保健产业科技创新举措为重点研究案例,从产业发展定位、区域资源整合、技术转化体系和资金投入渠道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提出长三角科技创新与发展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发展已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着水资源缺乏、生态恶化、水污染等一系列水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创新国家建设背景,通过剖析国家和地方层面创新发展的形势、梳理国家创新发展主要政策,指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发展的时代迫切性和政策必要性,继而借助已有创新型城市和都市圈发展与规划实践,明确创新型都市圈"多尺度"、"跨政区"和"超网络"特征以及推进创新型都市圈建设的基础与条件;结合创新型都市圈的特征从内涵、评价及模式三个视角梳理现有关联研究成果,总结形成创新型城市向创新型都市圈过渡的三大研究趋势:从多元化城市走向系统多样化区域,从创新城市建设走向区域创新协调,从资源单点集聚走向资源全面协同;最后评述现有研究中存在的缺陷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巳经进人 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积极构建科技创新驱动环境下的经济社 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综合评价科技进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发展战略规划,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进 步与社会发展导论》一书,按照历史进程系统阐述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科 学技术发展主要成就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部六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校在国家(区域) 创新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4年我国中部六省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为中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校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区域创新体系功能定位不明确、创新体系结构不合理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创新枢纽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型、国际化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科技创新驱动支撑、科技创新驱动资源、科技创新驱动产出、科技创新驱动效益四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评价体系,运用可拓综合评价方法以及主客观赋权方法对福州市科技创新驱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分析了福州市在2010年至2015年科技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并以2014年为横截面对福州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在福建省内做横向比较,相对应提出福州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河北冀中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系统结构、运行及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北省冀中南经济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效率、科技创新产出、科技创新影响力进行研究,提出经济区科技创新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具体测算方法,建立了一套监测科技创新统计制度。经济区科技创新定量评价对于科学制定经济区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政府科技评价管理工作在科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然后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特点,从企业、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科技管理部门等四个方面科技评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改进科技评价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2008,28(6):946-951,954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