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对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检验了Granger因果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并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的影响。验证结果表明,货币供给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我国货币存在内生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主要反映在物价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规模快速扩张;波动性日趋剧烈;证券化、衍生化趋势增强;投机性与破坏性增强。在我国当前国内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的情况下,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被动增长,影响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并对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稳定构成影响。消除这些影响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谋划应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4.
冯涛  高东胜 《经济学家》2012,(12):85-94
本文研究发现,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对非农就业增加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非农就业的增长通过供求效应对通胀产生双向影响,这导致货币、通胀的简单对应关系在转型经济条件下难以有效成立,货币扩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而收紧货币抑制通胀的传导效率较低,并会抑制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换言之,货币政策尽管属于短期政策工具,然而转型期的货币供给却具有长期结构效应,针对短期的失衡有利于长期结构调整,而短期内有效的政策加剧了长期结构失衡这一困局,货币政策需要和长期结构转型政策建立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与物价水平上升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两个突出问题。目前中外学者关于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存在着不同观点;基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货币数量理论,对外汇储备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可以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而间接影响消费物价指数,从而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面对我国近期较高的通货膨胀宰,本文通过协整检验与VEC模型的数据分析,考察了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与通货膨胀事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货币供给增加和原材料等成本因素对物价水平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作用大干经济增长、货币供给等需求拉动的作用,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已转向成本推动型通胀.  相似文献   

7.
徐晓虹 《经济地理》2007,27(3):375-379
1980年代以来浙江的外商直接投资迅猛发展。文章利用1983—2004年时间序列,分二个时段就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段时间里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增长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超前2年的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发展的长期供给溢出效应作用大于当年的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经济发展的短期需求拉动作用。无论从短期效应看还是对长期效应而言,后时段(1992—2004年)比前时段(1983—1992年)作用大。最后提出进一步吸引外资、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GDP长期增长中公共支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小利 《财经研究》2005,31(4):122-132
文章利用VAR模型系统分析了政府消费支出、政府公共投资(包括转移支付)及预算外支出与GDP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政府收入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为正,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短期无显著影响.从长期看,政府消费支出、预算外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解释力,而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的长期增长解释力则较弱.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土地、经济多维度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水平长期和短期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惯性”:(1)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都对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要大于短期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是推动本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城镇化对相邻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区域来看,人口城镇化会显著抑制东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增长,而东、中、西地区土地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3)分阶段来看,两个阶段城镇化(人口、土地和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长期影响均普遍高于短期影响,城镇化对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在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宏观经济影响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本文利用2002年6月-2011年5月的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外汇储备增加和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以及社会产出水平的动态影响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而央行的货币冲销政策对物价水平具有显著的平抑作用,同时对社会产出却没有不利影响。最后,本文从实证结果得到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CPI与PPI数据刻画中美物价水平的运行表象,进一步测度和识别中美各类物价水平之间的溢出效应和时变Granger因果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中美各类物价水平之间既有长期协同一致走势,也有个别阶段“错位”分布差异。第二,中美各类物价水平之间存在“互溢”影响,输入型通胀与本土价格回溢共存,物价水平溢出效应具有时变特征、国别差异和价格分类属性,中国市场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第三,中美各类物价水平不但具有国内传导路径,还具有跨国传递渠道。大多时点上,中美各类物价水平之间存在较强的Granger因果关系,但也存在个别时点上的“脱钩”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和反映流动性过剩与否两种状态的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并从货币流动性的供给渠道出发,具体分析了外汇占款及信贷规模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变化。结合中国1996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M2、国内信贷以及外汇占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存在结构性变动和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各流动性变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实际GDP的响应程度明显减弱;经济产出对货币流动性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并且受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对M2及国内信贷的影响呈现出"V"型时变特征;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时,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为正,超出一定阈值后影响减弱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运用具有随机波动率特征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动态分析国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家信心与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在短期内较为明显,在中长期逐渐减弱;企业家信心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传导作用,且该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具有时变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的作用效果受宏观经济状态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据此,我国应根据不同阶段的现实环境,充分把握企业家信心的动态传导特征,促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贸易的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剑  刘钰 《财经科学》2024,(3):33-44
“防风险”与“促发展”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运用SV-TVP-SVAR模型详细刻画货币政策不同量价工具的经济金融调控效应,实证检验宏观调控二元目标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量价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短中长期均具有“防风险”效应,“促发展”效应则体现在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防风险”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促发展”效应体现在中长期;另一方面,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非一致的时变影响关系,表明宏观调控“防风险”与“促发展”之间存在着阶段性矛盾,且二者交互影响的传导机制亦有所不同。因此,应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姚远 《经济与管理》2007,21(2):45-49
采用协整与方差分解的方法时中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和长期中作用关系相反,但都具有回归自然水平趋势,货币供应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长期内货币非中性。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并不影响货币供应。一方面。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另一方面,偏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可能导致经济紧缩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货币供应增长率,因此应谨慎调控宏观经济政策,以避免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宏观税负的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的税收收入来源于经济,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且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是当期的,更有长期的相互影响。因此,在对宏观税负的经济影响研究中,本文运用SVAR模型结合政府支出研究我国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即宏观税负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这两个工具,对变量之间的传递效应进行数量分析。文章随后还构建了四个SVAR模型,深入分析宏观税负的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宏观税负通过投资、消费、进口和出口影响经济增长,其中降低宏观税负的刺激作用只有对投资才是长期有效的,宏观税负对消费、进口和出口的影响仅仅是短期显著。而且相比于增加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降低宏观税负的效果短期不显著且长期不持续。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经济增长与FDI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DI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数据资料就FDI与河北省GDP增长之间的关系作了经济计量分析。构建短期模型用于考虑FDI的需求拉动作用,长期模型用于分析FDI对河北经济增长的长期供给效应。由此来探索FDI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2006年12月~2010年12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供应、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短期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量的效应相反;货币供应并不影响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无关,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效应。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量之间正相关;经济增长对货币供应具有负效应,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证实我国存在托宾效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作用相反,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的弗里德曼假说在我国适用。同时得出我国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增长效应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存在区域差异.全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东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大于全国和中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要远远小于其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效应具有时变性特征,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工具应对突发性事件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是当前财政政策选择的关键.运用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数据和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突发性事件冲击下不同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总体上对产出、价格水平、消费等宏观经济指标呈现时变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中长期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导致通货膨胀,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在突发性事件冲击下,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更为显著,中长期后趋于稳定.为此,政府应相机抉择,精准施策,根据经济运行状态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